如何评价华人运通发布的高合品牌?是否真正实现了高端化?

如何评价华人运通发布的高合品牌?是否真正实现了高端化?_58汽车

早在今年4月,笔者就有幸试驾了高合品牌首款高端豪华纯电SUV——HiPhiX。作为国内市场在售的最贵自主品牌纯电车型,HiPhiX在产品力层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时隔半年,再次受邀参加试驾活动,让我对这款正式交付版本的HiPhiX有了更多期待。首先,HiPhiX在车机系统、内饰用料、工艺一致性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和优化。全新设计的车机UI界面更加简洁,交互层级简化,提升了用户体验。内饰用料依然保持行业第一梯队水准,大面积真皮包裹和软性材料填充,营造出豪华感。工艺一致性也得到提升,如车顶饰板的重新设计,解决了之前发现的问题。然而,HiPhiX在驾驶体验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虽然刹车系统经过优化,中低速状态下表现良好,但高速工况下的极限制动力释放仍显不足。此外,转向手感虽然经过调整,但在激烈驾驶时,车身的庞大尺寸和悬挂调校仍影响整体性。HiPhiX更适合优雅从容的驾驶风格,而非激烈驾驶。在NVH方面,HiPhiX的表现令人满意。车内静谧性良好,风噪和路噪得到有效隔绝。车身扭转刚性和装配工艺也保证了车内没有异响。总的来说,高合HiPhiX在产品力层面展现出了高端化的特点,无论是外观设计、内饰用料、科技配置还是驾驶辅助系统,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作为一款高端车型,HiPhiX在驾驶体验和细节处理上仍有提升空间。高合品牌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作为消费者,我们期待高合能够不断优化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高合HiPhiX作为华人运通旗下的高端纯电SUV,自发布以来就备受关注。在经过半年的优化和改进后,HiPhiX在车机系统、内饰用料、工艺一致性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展现出高端化的特点。然而,在驾驶体验和细节处理上,HiPhiX仍有提升空间。作为一款售价高达80万的车型,HiPhiX需要在极限制动力释放、转向手感、车身整体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以满足消费者对高端车型的期待。高合品牌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我们期待高合能够不断优化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

直奔主题,早在今年4月,就已收到过来自高合官方的邀请,并试驾了他们旗下首款主打高端豪华的超跑SUV产品——高合HIPhiX。作为国内市场目前在售的最贵自主品牌纯电车型,这次的试驾极大满足了我的个人好奇心,同时从主观感受出发,也发现了不少产品力层面的问题.

由于4月份的试驾,所有的媒体测试车都还处于SOP(小批量试产)阶段,所以期间出现车机系统逻辑混乱,整车工艺一致性不理想,驾控维度质感不佳等问题都非常正常。

其实当时归纳下来的最终问题也就这几点,再次提一下,然后一一对应,看看半年之久后正式交付版本的HiPhiX,是否能够全部解决?(驾驶标定方面的问题感受比较主观,请各位谨慎食用)

所以带着个人的疑问,受邀参加了第二次位于江苏盐城的试驾活动,虽然车还是那台车,但是全状态下的高合HiPhiX,还是让我有所期待。接下去的测评篇幅不会很长(毕竟之前已写过非常完整的HiPhiX的全维产品力测评文章),就挑几个我自己比较在意的点来着重聊聊。

时隔半年之后的上车体验就是如此,三块大屏依然震撼,方向盘上两侧的触控面板也依然难用(如果能改成物理按键会是个更好的选择)。但随着车机系统日间模式的加入,白色背景下的16.9寸中央仪表显示效果变得更加通透,整体激发亮度的提升有效抵消了强光下的屏幕反光现象,至少与半年前的测试车相比,观感优化的同时,交互便捷性也随之加强不少。

完全交付版本的高合HiPhiX几乎对整个系统逻辑进行了全新设计,原本繁杂的拟物化UI风格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扁平化图标让整体风格趋于简洁,系统主界面也由之前的车辆俯视图(可在俯视图上进行车门的关闭,开启操作等简单交互)换成了巨大的地图,从地图界面从下而上滑动就可呼出车辆车门控制、模式切换、个性化设置等界面,交互层级简化明显,比起初代版本进步巨大,但对普通用户而言仍存学习成本。

除此之外,高合HiPhiX这套来自微软语音唤醒功能,几乎可以做到全场景功能的识别,功能层面的实用程度没问题(诸如:驾驶模式切换,空调温度风量调节,甚至让它说一段相声这套语音都能顺利完成,且识别率很高)但唤醒语是个嘈点,区别于其他品牌车型简单易懂的“你好+XX”模式,高合“HiPhiGo”的唤醒语一时之间会让人不知所措,我在试驾时确认了好几遍这句唤醒语最终还是没能顺利记住,每次使用之前都得问一遍坐在副驾的高合小姐姐:“唤醒语是啥来着?”。以至于在一路记错的情境之下,索性完全放弃语音唤醒(当然这可能是我个人的问题)。但HiPhiX支持唤醒词自定义的功能应该能为消费者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比如你可以将“HiPhiGo”替换为“你好,HiPhi!”或是“你好,小P!”(小鹏表示有被冒犯到),所以,问题不大。

作为一台售价高达80万的高端纯电车型,即使处于4月份的SOP状态,HiPhiX的内饰用料也几乎挑不出毛病,这里所说的问题大都集成在工艺一致性维度,比如第一次试驾时发现的氛围灯不连贯并存在坏点的现象,车顶饰板有一定形变和水波纹的问题。不过对于汽车这一需要大规模量产和众多上下游供应链体系相互协作的产品来说,供应商出现一定的良品率问题可以理解。

但作为一台拥有高昂售价的旗舰车型来说,还是那句话,本该做的更好。所以在这第二次的试驾当中,着重留意了一下这部分现象是否还存在。直接抛结论,氛围灯的问题有改善,但是在夜晚暗光环境下,不连贯的现象还是依稀可被察觉,对整车质感的影响不大。但如果将外露式的灯带在下一次的改款中变成埋入式,相信整体效果会提升很多。

另外车顶的饰板做了重新设计,无论是材料硬度和质感都提升巨大,上次测试发现的饰板形变问题,在这回试驾中得到完美解决。

所以这部分的结论是:大面积真皮包裹+软性材料填充的内饰用料标准依然处于行业第一梯队,至少把特斯拉ModelX吊起来打问题不大。工艺一致性得到了很多方面的优化,配上重新设计的车机UI界面。整车科技感,豪华感,整体感三大维度的有提升,但是氛围灯坏点问题依然存在,望继续优化。

由于这部分涉及到重要的行驶系环节,所以会讲的略微细致一些(评价比较主观,请各位谨慎食用),在上一篇高合HiPhiX的测评文中我曾经有提到过初版SOP车型存在刹车脚感诡异的问题。只要表现为刹车脚感偏软,后段制动力释放不足等问题,在城市内走走停停跟车的常见工况中,需要异常注意前车动向并保持安全车距,同时,AEB的决断机制比较铭感,介入时的突兀感会让驾驶者猝不及防,同时增加被后车追尾的风险。

和其他品牌主流纯电动车一样,高合HiPhiX同样采用了来自博世的ibooster2.0系统,也就是刹车的前半段处于动能回收阶段,后半段才会有机械刹车介入。两者合并可得纯电车的刹车脚感诡异其实是一个常见现象。各家考验的也只是相同架构逻辑下,制动脚感建立层面的优化。

正式交付版本的HiPhiX确实针对SOP车型的刹车特性进行了改进,这是结论。至少在刹车的前半段,可以明显感受到制动力来的直接了多,并呈现线性上升的趋势逐渐释放,这套刹车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也同样让城市跟车轻松了不少。

但是即便如此,我依然主观的认为,HiPhiX高达2.6吨的车重(再加车上的三个人重量直奔3吨)对刹车系统的压力无疑相当巨大。高速工况下,极限制动力的释放依然不算充足,频繁刹车的过程中,会出现类似于刹车热衰竭的现象。虽然客观上可能确实能刹住,但是主观上又大又重的车身伴随着巨大的动能惯性,你说开快了之后对刹车很有信心,那这种论断多半是假的。

所以在刹车这一部分,我给出的结论是中低速状态时,基本能够做到线性释放及游刃有余,但高速工况时的极限制动力释放还有不少的优化空间,这套来自Brembo的刹车还是有不少潜力是值得深度挖掘的。但还是请记住,无论使用的是那种刹车架构,高速时请各位保持车距,切勿超速。

另外一点对整车驾驶质感影响巨大的则是转向手感的建立,由于高合HiPhiX并没有在这套电子助力转向系统上采用可变转向比的技术,所以一切的特性就只能被建立在瞬态或稳态时的回正力矩增益层面。经过半年后的优化,正式交付版本的HiPhiX在转向手感这一维度存在惊喜,虽然电子味儿依然存在,但至少逻辑对了,优化之前频繁出现的低速状态力矩突然加重的现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轻盈的转向手感。

随着车速的提升,回正力矩的逐渐增益表现明显且回馈线性,将模式调至运动后,增益效果更加稳建,匀速过弯(稳态),车头会很从容的针对你的指向请求进行跟随,虽然整个过程谈不上迅速或极精准,但形容为“游刃有余”并无不妥,至少在“让人乐意去尝试过弯,去一点点push”的点上,这次的高合做到了。并且由于采用了CDC自适应减震控制系统的空气悬挂,在运动模式下的侧向支撑也同样可圈可点,令人愉悦。

但如果当你处于变道超车,不断穿插这种需要瞬态车身响应速度的工况时(非常不推荐这种行为),虽然运动模式时的转向依然可以处于一种时刻保持战备状态,车头也能很容易get到你转向输入的意图去做出快速的动态响应。但5米2的车长,3米15的轴距却无时无刻的在提醒着驾驶者,你开着的介玩意儿,是个庞然大物。

作用到驾驶感知层面,具体现象表现为每一次的瞬间穿插,你都会感觉到车头确实进来了,但车尾还在另一条车道瞎晃荡,偏长的车身和中段回弹偏慢(支撑力不足)的悬挂调校让整车在激烈驾驶维度缺乏很强的整体性,同时位于后排非富即贵的重要乘客也会感到相当的不悦,所以这部分和第一次试驾后的结论保持高度一致。

高合HiPhiX属于那种好开的大车,就像一杯随历史不长,却口感醇厚的单一麦芽威士忌,你要细致品味,去顺带着感受那种优雅从容带来的奇妙后调。但如果是大口干乌苏的这种豪迈激烈驾驶风格,确实不太适合HiPhiX,598匹马力,820N.m的可怕数据,用在这台车上说实话有点动力过剩了,切换成舒适模式,佛系的开,慢慢的开,当它是一台平顺性和动力性都很强的MPV,相信你会满意的。

至于最后关于NVH这一点,特意针对上次试驾时发生的后部NT展翼门上方出现的风噪进行了留意,有可能是进行了密封优化或是组装工艺提升的原因,这次由于气流高速滑过所产生的噪音没有有发生。对于一台售价达到67~80万这个级别的纯电动车而言,没有了发动机的震动和嘶吼,靠着堆料来实现对风噪和路噪的隔绝,并做到一个安静舒适的车内环境并不是一件特困难的事儿。真正的难点在于高合需要在HiPhi巨大的车身尺寸下,保证每一块内饰板件,每一个单独装配件的工艺一致性,毕竟稍有不慎,异响在所难免。好在为期一天的测试中,无论是在平路还是带有巨大起伏的烂路工况下,并没有出现因车身扭转刚性或是装配工艺所导致的异响。(会不会因为行驶里程的增加出现中大型SUV或是MPV特别容易出现的“吱扭吱扭”异响,属实不太好说,希望能有再次长测的机会)

所以综上:特立独行的外观,开起来优雅从容,安静祥和的质感,并配以一众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灯光投影系统以及NT展翼门的加持,高合这个品牌做到了令消费者过目不忘并啧啧称奇的独特功效。

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在现今这个新势力集团扎堆,4秒俱乐部遍地皆是的时代,如何靠着高端化来突破原有圈层并让挑剔的人们记住高合的名号?需要一台好开好用的车,这是基础,至少在开起来顺手,坐起来舒服,550kmNEDC数据基本够用这几个点上,高合是能打动我的,所以在这个企业是否有在认真造车这个维度上,高合HiPhiX没有问题,并且从产品力出发,同时能吸收用户建议不断优化产品这一重要层面,高合做的挺好。

但第一台车就直奔高端化的高合剩下的路到底好不好走,靠这一篇试驾体验文肯定难出结论。国内消费者对于新生高端化品牌的冷嘲热讽已是常态,张口就来打字开喷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将这次体验汇聚成文的意义也就在于此,不求所谓的“建立认知”,但希望基于多项维度测评而来的所有判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成见。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3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