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观日产横滨总部、R&D中心和设计中心,我们看到了日产在技术、设计和新车领域的努力和突破。从E-POWER到纯电动四轮驱动技术再到ProPILOT2.0智能驾驶系统,日产展现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未来,日产凭借信心和决心,将继续引领汽车行业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智能化的产品。
面对当前新四化的浪潮,每一家汽车公司都在未来的道路上快速奔跑。无论是推出新车,还是宣布全新的技术路线,似乎稍微慢一点就永远赶不上了。在这些车企中,似乎有这样一家沉寂已久的日本公司,它就是日产。经过一段时间的频繁内部调整,日产终于在今年重燃了高昂的斗志。2021年东京国际车展期间,我们受日产邀请参观了其位于横滨的总部、R&D;中心和设计中心,想看看再次起步的日产描绘了怎样的未来前景。
让一个人面对死亡的危险,这样他就会为生存而战
关于日产的历史,相信没有必要多说,所以今天我不打算像往常一样从过去说起。但不久前刚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内部调整,却是无法回避的坎。
当时似乎没有人认为日产能从事件中完全恢复过来,甚至很多人开始唱衰。但是从这次走访中,我们亲眼看到的是,虽然公司的管理经历了很大的波动,但对日产的正常运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在日产总部的探索之旅中,我们不仅在日产先进技术开发中心看到了日产智星科技的全新面貌,更在日产全球设计中心的展厅看到了日产对未来的“答案”。
E-POWER:下一代将专注于体验。
说到日产的动力技术,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近几年的e-POWER。从搭载该技术的Note车型上市仅4个月就成为日系车型销量冠军来看,确实有两把刷子。
这种动力技术具有提速快、噪音低、油耗低的优点。可以说它既有混合动力的经济性,又有纯电动力的充沛动力感,同时避免了续航里程的不足和对充电网络的依赖。e-POWER的具体原理和结构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要不要给纯电动车加油?”日产电动技术分析延伸阅读。
比如根据地图信息和驾驶员以往的驾驶习惯,主动调整启动发动机充电的时机,让车辆在颠簸的路面和车速快、路速高的环境中尽可能多的给电池充电。在车速较低、行驶噪音较低时,尽量让车辆用动力电池中的电能行驶。这样,发动机干预的声音就可以被环境噪音和道路噪音“隐藏”起来。
此外,e-POWER技术在高性能车领域的探索也没有停止。在后续的走访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还没有出现的高性能机型。据悉,他们配备了高性能版本的e-POWER技术。
EV:体验电动四轮驱动测试车
其实很多朋友都知道,虽然日产目前将e-POWER技术委以重任,但无论在哪个领域最有经验,纯电技术绝对是第一位的。甚至可以说,e-POWER技术的成功也源于日产早期对纯电技术研发的投入。
那么,在孵化e-POWER之后,面对全球电动车制造热潮,日产准备了什么手铐?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GranDrive测试现场,我们有幸体验了基于双电机的新一代电动四轮驱动技术。
加速时电机瞬间释放的强大扭矩和松开踏板时的动能回收系统是纯电动汽车行驶时的两大显著特点。但是突然加速和刹车引起的重心偏移往往会加剧车内乘员的晃动,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乘坐纯电动车更容易晕车的原因。
既然是提速和制动带来的问题,通常的办法一定是提高车辆加速曲线的平滑度,同时使制动更加缓和。但这必然会影响电动汽车提速快的优势,同时动能回收最终获得的续航里程也必然会遭受一定的损失。
但前后轴同步加速和制动,可以使车辆在起步和制动时的车身姿态更加稳定,减弱车辆俯仰角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心偏移给车内乘员带来的不适感。同时,两个电机也使加速和制动效果更好,不仅不损失动力性能,还得到提升。
四轮驱动除了抑制车辆的俯仰外,还有很多优点,比如依靠后轮提供的动力可以使车辆的循迹性能更好,同时还可以提高其他轮胎对地面的附着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转向不足现象。
雨天遇到湿滑路面时,四驱车还可以控制车辆的动力分配,让有附着力的轮胎获得更高的扭矩,从而尽可能避免路面打滑,提高车辆的操控性。
ProPILOT2.0:摆脱驾驶的无限时间
在自动驾驶领域,日本厂商总是比美国厂商慢一点。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车企起步稍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日本社会长期征程的一种固有认知——人比机器更可靠。但不做不代表不做。例如,全新日产Skyline上的ProPILOT2.0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答案。
在传感器方面,ProPILOT2.0系统与1.0版本也有很大不同。它使用前视三眼摄像头对前方车辆和道路进行车道识别和测距,车身周围的360度摄像头可以帮助车辆保持车道线的中心。通过位于车身四角的毫米波雷达可以识别两侧车道快速靠近的车辆。交通拥挤停车时,探测距离较近的12个超声波雷达也能帮助车辆进行精细的位置调整,避免刮擦。
在实践中,这个系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当遇到GPS信号、驾驶员干预等意外情况时,车辆不会直接脱离ProPILOT2.0,而是降级为ProPILOT1.0系统,条件允许时自动回到2.0。
相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ProPILOT2.0其实更像是通用集团的超级巡航系统——两者都依赖于高精度地图。但在自动变道方面,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类似。虽然特斯拉曾经说过,他们的自主变道功能不需要驾驶员做出判断,但从安全角度来说,还是需要驾驶员按下转向灯确认。
合并完成后,系统还会弹出提示,询问是否返回原车道。如果驾驶员继续按下按钮确认,车辆在原车道前方加速后会主动并线后退,完成一个完整的超车动作。如果驾驶员判断当前车道比较平顺,可能没有反应,ProPILOT2.0系统会在当前车道以预设速度继续进入自动巡航状态。当仪表板上的指示灯图标变回蓝色时,驾驶员可以再次将手从方向盘上拿开。
所以从目前实现的功能来看,虽然ProPILOT2.0还是属于L2级的辅助驾驶系统,但是增加了自主变道和长时间脱离手的能力,至少提升了体验。更让我担心的是它对地图的依赖,未来能否成功引入国内市场还是个谜。
新车:很多新产品已经进入量产状态。
在体验了纯电动四轮驱动技术和ProPILOT2.0之后,我们来到了日产全球设计中心。我以为这只是对日产未来设计语言的解释,但看了保密协议的英文版后,我意识到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在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阿方索做了简短的PPT演讲后,我们被领进了日产未来产品的展厅。据阿方索介绍,这些车型近几年基本都已经设计好了,大部分都进入了最终稿状态,也就是说只要市场条件允许,随时可以投入生产。遗憾的是,由于未来车型的介入和全新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展厅内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拍摄或录制,甚至不允许用纸笔当场作画。所以我只能简单描述一下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日产接下来要公开的新车计划。
除了纯电动,我们在日产未来展厅也看到了很多知名的燃油车,下一代车型已经定型。
不仅黑客的规模增加了,下一代日产Toure也在现在的基础上变得更强了。通过与身高约1.9米的同行编辑对比场景,目测车顶高度接近2000mm,发动机舱高度似乎接近2000mm。
除了SUV,展厅还展示了未来的Z系列车型。传闻内码是Z35。按照阿方索的说法,这款Z系列跑车将是一面连接镜,将会反射出之前所有Z系列跑车的影子。所以从造型上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有着相当复古的跑车线条。同时也将成为日产最后一代“传统动力”Z系列跑车。言下之意,Z35之后推出的Z系列将会换成全新的动力总成。
Z未来会成为纯电动跑车吗?还是配备了前面提到的e-POWER的高性能版本?阿方索没有回答这些问题,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我们走着瞧。”。
我以为展厅中间有一辆Ariya概念车,是2021年东京国际车展上发布的,但官方说是Ariya的量产车型。不出所料,Ariya确实是一款非常非常接近量产的概念车,与量产车型的差距相当小。同时内饰也采用了由两块液晶屏组成的全新设计,视觉效果确实与目前的车型有所不同。
除了日产未来车型展厅,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即将在英国和菲尼迪量产的定型车型,包括QX80和一些名字尚未确定的车型。虽然外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日产跳级般的面值提升相比,以设计为导向的英飞迪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编辑摘要
虽然几天的参观包括了技术、设计、新车等很多内容,但日产感觉更像是做了一桌好菜,甚至不知道从哪一桌开始。在车展现场与日产管理层的交流中,最常听到的词是信心。日产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将这种信心传递给媒体和消费者。现在新的“船长”已经就位,这艘航行了近百年的大船即将重整旗鼓,从庆应港驶向更远的目的地。我们只需要保持耐心,看看日产将如何打出这一手好牌。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1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