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更新:
了解到中汽研这个新业务一些内容,我对此话题不再讨论。
终究意难平!
原文如下:
日产哭晕在厕所。。。
日产20年磨一剑,用了各种高大上的技术,通过可变压缩比,在中负荷依靠史无前例的14压缩比,才堪堪热效率做到了39%,成为目前量产涡轮增压发动机中热效率之极。却被T77PRO第三代11.5压缩比的智擎魔方发动机超越了。。。
当然,奔腾这款发动机是得到中汽研验证的,也是第一款验证产品,并上了央视,这里不否认他数据的真实性。但是我认为中汽研的测试标准和国际主流SAE标准有差异,导致结果横向对比出现偏差。在中汽研做过性能验证的就知道部分限定条件可以怎么操作了。。。
为何它的热效率能达到39.06?作为动力总成领域的螺丝钉,如果是SAE标准,目前涡轮增压发动机以我经验肯定要上点新技术的(常规主流技术难以支撑),但从目前官宣的技术介绍没看到(这是我觉得测试与判定标准差异的原因)。此外,照理说这么厉害的发动机,同一标准的工信部油耗肯定不错吧?至少不输给对手那些比他落后一代的产品吧。。。
我的观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一定是为加速服务的,发动机的热效率指标一定是为油耗服务的。
PS:
本田CRV最低配和奔腾T77pro最低配都是6档手动(手动变速箱对传动效率影响很小),本田1.5T发动机热效率接近38%。用更重的车身,更大的尺寸,更低的热效率,油耗少了0.2L/100km。(此处对比都选用了6速手动,虽然齿比不一致,但是手动变速箱换挡效率高度接近,此外也可以排除不同自动变速箱的L/C范围、齿比、换挡策略等引起的差异,由于油耗依旧采用NEDC工况,工况非常简单,人为差异很小,基本能够反映发动机的硬实力)
和大众1.4T比,大众这个发动机热效率都不到37%,比奔腾差远了,和奔腾一样用7速双离合,大众车更重,更大,F式更大,油耗居然少了0.4。。。至于和大众2.0低功率比,大家自己衡量下吧。(奔腾T77pro发动机相比大众的1.4T爷爷级发动机,领先了1.5代,大众这款都不是1.5TEVO,即使是大众1.5TEVO也达不到39%的热效率,然而工信部油耗差这么多。如果是大众EA888GEN3B,是大众比较先进的发动机,用2.0T排量,油耗比奔腾1.5T还低那么多)
和奇瑞星途比,匹配技术一汽更有优势吧?两个车尺寸基本一样,车重星途轻了40kg,都用的7速双离合,星途油耗低了0.2,可是星途这个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就37.1%,和奔腾比差远了。(如果上述是因为奔腾相比外资品牌整车匹配不行或者变速箱匹配弱势的话,和奇瑞比,一汽无论在技术深度和技术广度都胜于奇瑞,要说整车匹配一汽不如奇瑞我是不信的。可是奇瑞的数据经得起推敲,官宣热效率37.1%,整车油耗和大众本田类似性能发动机高度一致)
求大神给出解释。。。
其实我是很支持自主品牌的。。。但是使用与外资类似的主流技术却实现领先国际的热效率,希望拿出技术逻辑或者直观证据让消费者信服。
如果发动机热效率优秀且整车表现符合预期,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国产呢?
而如果发动机热效率凌驾同级别,整车表现越一般,如何不让消费者质疑?
不用拿自然吸气的41%热效率为他辩解,也不用质疑我的专业性,我本身就是内燃机燃烧控制出身,也参与设计开发几款高热效率发动机。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热效率就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对于涡轮增压,实现38%和自然吸气实现40%的难度接近。要提高热效率的前提是高压缩比,低温EGR,极限阿特金森,短进气长膨胀,MBT,配合所有附件在低功率运行,比如作用的一系列可变功率机油泵,水泵,油泵等等,油水温较高还不能引起爆振。也不用从热效率只是最高一个点解释,设计开发中必然优先选择工况代表点进行设计,只要热效率最高点存在,其周围都可以做到高效区间。
这款发动机使用的技术手段是大厂主流手段,没有其它一线品牌不存在的技术(不认可欢迎举例,我可以从我专栏里找到多款主流发动机使用类似技术),因此达到大众,本田,宝马,奔驰,奥迪的最高热效率38%我是相信的,但是用一样的技术热效率提高1个点就夸张了(搞热力学开发的都应该知道热效率提高0.5%个点是多么困难,换代产品可能热效率就提高1%),加上整车油耗处于劣势,我估计是中汽研和SAE测试方法和标准不同,导致热效率值存在差异,后续再观望下其他车型的成绩。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