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长假已经来临,相信有不少全国各地的朋友都想来首都玩一玩。北京的名胜古迹大家早已知晓,不少驴友对北京景点的了解说不定比笔者更加清楚。今天呢,笔者不打算老生常谈,我们今天只聊聊食物。看看您在北京能找到的特色美食到底有哪些。这也是十一收藏夹特辑的第一期,请各位看官持续关注汽车点评网,我们还将有更多的内容持续更新。
◆烤鸭
知名度:★★★★★
烤鸭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当时《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厨师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宫廷取名为“烤鸭”。
北京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汉族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北京鸭,用果木炭火烤制。它以色泽红润,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享誉海内外。且历史悠久,距今已经1600多年,号称天下第一吃,是清代宫廷御菜。北京鸭属水禽,肉质细腻,口感良好,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不积蓄,人体吸收后能软化心脑血管。该鸭的表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是美容佳品。现以北京前门大街的全聚德饭店挂炉烤鸭与便宜坊饭店所制焖炉烤鸭为佳。
◆炸酱面
知名度:★★★★★
炸酱面是中国汉族特色面食。最初起源北京,不过在传遍大江南北之后便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流行于北京 、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北方地区,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浇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也有面条捞出后用凉水浸洗再加炸酱、菜码的,称 “过水面”。
◆涮羊肉
知名度:★★★★★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元代,兴起于清代,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内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由清真馆经营。《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公元1854年,北京前门外正阳楼开业,是汉民馆出售涮羊肉的首创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使这一美味更加驰名。而北京传统的东来顺和阳坊涮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卤煮火烧
知名度:★★★
卤煮火烧是北京汉族特色小吃,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卤煮火烧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辅之以炸豆腐片、血豆腐、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等辅料,使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颇受人们的喜爱。
爆肚
知名度:★★★
爆肚是天津和北京风味小吃中著名的回族小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过去和现时,每当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
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名流无不喜食。爆肚又脆又鲜,不油不腻,据说还可治胃病。吃爆肚的人如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喝完酒,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确实是一大快事。所以老北京都欢喜吃爆肚,特别是农历立秋之后,北京人讲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
原创文章,作者:姜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1289308/
评论列表(3条)
真心的好吃的都跟南边
最垃圾的就是华天,味儿太次,护国寺那破豆汁都不酸,还不是用文火煮,全都泄了。很多人爱奔后海,鼓楼,锣鼓巷,找所谓的九门小吃,姚记和闲散文化,确切的说北京的民间文化主导就是宣南文化,人民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可惜,最盛世廊坊四条胡同已经变得和后海一样商业
杨梅竹斜街,观音寺被拆,慢慢的传统的和现在的杂揉,最后只留下了旅游景点,倒是推动经济发展,可是没了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