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自主品牌“大屏”背后那些事

    【汽车点评·评论·原创】   

    在最近的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自主车企开始在中控台上装备大尺寸屏幕。那么,大尺寸屏幕在人机互动、安全性会更好吗?它能成为车企“弯道超车”的利器么?

弯道超车?自主品牌“大屏”背后那些事

    现在只要和数码沾边的电子产品,都在往大的方向发展。屏幕越来越大已经是目前的趋势了。和手机一样,汽车的中控屏幕也渐渐从单色屏变成7英寸屏,直到2013年特斯拉的出现,它17寸的中控屏幕似乎颠覆了大家对汽车中控屏的一直以来的概念。

    在这一背景下,不仅一些合资车企开始将大屏作为卖点,自主品牌的新车也开始尝试在中控台使用大屏,效法特斯拉,感觉就像一辆充满科技感的汽车一样,要逼格有逼格。

弯道超车?自主品牌“大屏”背后那些事

△ 众泰SR7的12英寸中控屏

弯道超车?自主品牌“大屏”背后那些事

△ 潍柴英致737互联网版的16英寸中控屏 

    随着智能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和技术成熟,配备一块国产平板电脑在车辆中控台上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却能达到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形象的效果。不过,由于受到技术以及成本限制车联网与移动互联部分的功能相对比较匮乏,现阶段不少使用大屏幕的廉价车,大屏幕只是单纯的提升了可视面积。

弯道超车?自主品牌“大屏”背后那些事

△ 东风小康风光370的10.4英寸中控屏 

    这些中控屏幕不能上网,只能进行简单的播放影音、连接蓝牙等功能的组合,就是所谓的徒有其表。 

弯道超车?自主品牌“大屏”背后那些事

    而国际大厂商们会做的更精彩些,以宝马的idrive系统为例,这套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显示屏。其中包括了一套多种组合的按键和触摸板。除了iDrive控制器,还可通过触摸屏和手势识别系统控制各项功能。

    而安装在车顶上的一个3D传感器能识别出用户伸出了一个还是两个手指,或者拇指和食指是否捏合等。系统会对手指点击、旋转或向右滑动等动作进行解码,然后执行所需的输入。而全新的TouchCommand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一个平板电脑实现车内诸多控制,如空调温度高低、座椅调节等设定。

弯道超车?自主品牌“大屏”背后那些事

    先不讨论国外厂商的系统,毕竟别人是有钱的主。那我国车企的车载智能系统一般基于什么语言开发的?答案是Linux,为何?其一,因为Linux是开源代码,说白了就是成本低;其二,Linux是十分安全的,能起到保护用户信息的作用。

    特斯拉的确引领了一个大屏幕时代的道来,但是买车这件大事儿上消费者更看重的还是性价比和质量。本人认为,大屏并不是购车者的需求,而是性价比、可靠性、安全性。

弯道超车?自主品牌“大屏”背后那些事

    其实,现在车企造大屏纯属无奈的跟风,看到别人有自己也想有,尤其是那些没什么核心技术拿得出手的小车企,只有大屏这种成本低廉的“科技玩意儿”能提升一点公众影响力。然并卵,如果只需一块大屏幕,与汽车其他硬件没多少连接,那我干嘛不直接买个某果公司的pad呢?如此“弯道超车”,显然并不可取。

原创文章,作者:姜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1303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