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点评·采访与访谈·原创】
中国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是否会以EV(纯电动车辆)为主?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姜克隽博士进行了采访,姜博士表示:十年后中国在售车型将全为纯电动汽车。何以见得?本文我们摘取采访中的一些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在不久前,笔者再一次会议中结识了姜克隽博士,其对能源模型等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十分具有影响力。笔者曾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询问过姜博士,他表示:10年后中国在售新车将全为纯电动。就此笔者意识这样的看法与研究中得到的结论对于我们目前所持有的观点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十分有必要就该问题对姜博士进行一次专访,于是就有了本文。下文我们将以QA的形式对专访的主要问题进行报道。
姜克隽博士简介
△ 姜克隽博士目前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详细信息可参见文章末尾。
注释:黑色加粗字体为姜克隽博士对笔者问题的回答。
Q:姜博士您好!当时您表示的“2025年中国在售车型全部为纯电动汽车”,这里我们所说的在售车型都包括哪些呢?是否只是在乘用车的范围内?
A:这里我们说的车型以乘用车辆为主,因为大型的商用载货汽车未来将要走类似于丰田的FCV(注释:FCV是Fuel Cell Vehicle的缩写,即为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指氢氧燃料电池汽车。)。但小型汽车我们现在判断,这也是非常可能的一种情景,到2025年中国在售车型全部为纯电动车辆。在此我们更想向国内的自主品牌车企传递一个信息,让他们在企业战略上有所准备。到2025年有一种判断,即使纯电动汽车没有达到新车的100%,但是也会占据绝对的主流,一旦纯电动汽车占据了主流,其立即就会出现排他效应,也就是说纯电动汽车占在售新车的60%然后增长到100%的时间可能仅需一年两年。
△ 图为丰田Mirai燃料电池汽车,未来载货用商用车可能采用燃料电池系统。
Q:我想我们能得到这样的分析结论一定离不开对数据的研究与分析,这期中是否就包含了诸如充电时间、电池能量密度、电池的单位放电功率、电池成本等相关的参数?
A:这个可以参考我们在2012年的一篇发表在《汽车工程期刊》上的论文,里面综合了国内十几家汽车企业相关的一线研发人员的研究,有非常详细的数据。
Q:这个研究数据是从哪个时间节点开始?
A:这个当时是从2010年开始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纯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规划研究,不仅仅是到2025年。同时我们也寻找了为什么在政策的激励和补贴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还是不快,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储备不足,国内的自主品牌在拿到12万元补贴的情况下还是不愿意销售新能源汽车。当时(指2010-2012年间)这些车企的纯电动汽车故障率居高不下,维修成本高昂,卖一辆对车企来说也是赔本。尽管最开始这些企业强烈要求政策,政策出台以后也没有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因为电动汽车的技术还没完善。
Q:也就是说到2025年这些技术指标都将达到预期研究报告中的数值,那么对这些电动汽车行业的专业数据(指电池比功率等)我们是怎么样去进行研究的呢?
A:技术上的研究更新很快,我们需要把技术专家们找来一起进行研究。所有我们后来建立了相关的课题组,例如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图邀请了在国内十几家汽车制造商的核心技术人员一起进行研究。
Q:目前国外的汽车制造厂商与您以及您的课题研究组的交流比较多,能向我透露一些其中的信息吗?例如欧系的厂商未来的技术路线路、日系厂商是都要走FCV吗?美系目前有什么样的一个计划?
A:国外的汽车企业怎么会把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动力电池给别人掌握呢?他们都是基于自己独立的研究。在技术路线与方向上,欧洲的汽车厂商要走的是一个纯电动+无人驾驶的路线,而日系中的丰田是以FCV为主,日产则是走纯电动的路线,而美系的汽车制造商其实是最让人感觉到害怕的。
Q:为何这样形容美系的汽车制造商?
A:因为他们的研究能力十分强大,在任何一个领域可以很快研发出市场领先的产品。而反观目前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的研发能力上与美国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这一点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企业家们一定要注意到,对纯电动汽车将主导我国汽车市场一定要有所准备了。
Q:那目前的PHEV以及HEV充当的角色是什么?
A:他们都只是个过渡产品,未来会被纯电动取代。
△ 图为奥迪A3 Sportback e-tron,是PHEV插电式混动车型。PHEV将作为未来十年内的一个过渡产品,其最终很难成为行业发展主流。这与目前很多观点有较大的不同
Q:除了电池等技术的突破,未来“充电难”问题怎么解决呢?
A:充电未来不会成为制约因素,因为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在极大的缩短,有可能接近传统加油时间,未来充电桩的建设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
△ 该表出自2012年姜博士相关研究报告,目前充电桩发展以及布局速度远远超过表中的预期,根据目前最新的行业数据,到2020年充电桩数量将达到450万个。
同时姜博士还表示,未来纯电动汽车将完全取代燃油车辆在各个方面都是有十分巨大的优势的,例如可以采用轮边驱动这样的最佳最理想的驱动布局形式等。
以上就有关纯电动汽车相关方面的问题的整理,姜克隽博士非常担心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没有提高自己对纯电动汽车的关注度,担心这些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错失时机。同时参考目前国外的产品以及国内外汽车企业的新车计划,例如丰田、沃尔沃、宝马、奥迪以及吉利等品牌的未来规划中详细说明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将占到绝大部分,姜克隽博士提出的“2025年中国在售新车全为纯电动”实现的可能性很高。
姜克隽博士简介:
教育经历:1983.9-1987.7: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7.9-1990.3: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工智能应用方向。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3年2月-1993年8月:亚洲理工学院能源技术系,项目工作培训 1996年10月-1999年10月:东京工业大学社会工程系,博士。
工作经历和职务:990.3-目前:能源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1990能源系统研究室,996能源节约研究室,副主任,1998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 003科研外事处,处长2005-2010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职称与社会任职,研究员,2002-目前(2012年三级研究员)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2008-2014北京大学兼职教授,2009-2011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 2005-2009北京能源学会理事,;2005-2009中国人文环境协会(CNC-IHDP)成员, 2008-目前,中国环境学会低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11-目前,IPCC 、GCIA成员,2007-目前,全球环境展望第五次报告(GEO5)科学和政策指导委员会成员,2008-2014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召集主要作者(CLA),2010-2014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主要作者(LA),2011-2014 全球能源评估报告作者,2008-2012 Energy Economic编辑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8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3年 2011-目前:国际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团体(IAMC)指导委员会成员 。
原创文章,作者:李光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1326657/
评论列表(14条)
姜博士这头衔真是长的飞起啊
燃油车没有了未来!
可观的看纯电还是合适的啊!
加油!这样的采访很不错!
赌什么?
电动车?
GOGOGO
背后的电脑是苹果的唉!!!发改委都配苹果吗
这是在北工大的一个办公室做的采访!可别这样说发改委啊!
文中过度高估美国的研究能力了,美国在一些方面强,但不是所有!美国三四五六流人才才去汽车业,顶级去了其它行业。十年后中国在售新车全为纯电动—-一些人要高兴了,一些人就靠这类杂碎来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了,哈哈!
别进发改委的好。
为何非要充电桩?设计边走边充电的技术很难、不可行吗?
哥们学过物理没?不可能有永动机的
这个哥们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