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代表了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段时期,不仅南方进入了主汛期,北方也同样“拉起了警报”。而今天开始的北京也将迎来一次蓝色暴雨预警,持续的降雨已经让城区部分路段的交通造成了影响;所以我们也要不厌其烦的再次提醒各位车主,提高警惕,保证雨季用车安全!
北京地区的降雨已经持续了两天,郊区平均雨量都已经超过了200毫米,暴雨预警信号已经升级为橙色,市区环路多条主干道以及环路立交桥下已经积水断路,建议市民尽量减少驾车外出,同时随时关注雨量及交通状况的信息播报,以确保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积水路段通报:
另外,高德地图已经推出了市区积水地图,有积水位置及深度地图上都有标识,建议出行前查阅!
●北京暴雨最新路况图集
北京西站前隧道积水,大量车辆被淹。
环路边积水量大,环卫工人冒雨开井盖放水,同时守在排水井旁边,以防止车辆误入陷车。
●最新重点提示:自动挡车型请关闭自动启停功能,使用M(手动控制)挡位涉水行驶!
自动挡的车涉水,不论起停能不能关闭,都应该放在M档。因为涉水的时候自动变速箱如果突然自主换挡,发动机转速下降的话,可能会造成积水从排气管倒灌,以致陷车。而选择M档以后,车辆在正常转速区间不会自主换挡,同时自动起停功能也会退出!所以,带自动启停功能车辆涉水行驶应使用 M(手动)挡位!
●关注天气,提前检查车况
进入雨季后,在保养时要特别检查车辆的电气电路以及灯光是否正常,尤其是前后雾灯,下雨阴天行车能见度会很差,灯光的使用在此时尤为重要。
●雨天要正确使用灯光
下雨期间的能见度受到雨水影响,所以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都应该开启车辆近光灯,示宽灯、以及前雾灯。而后雾灯由于亮度较高,市区堵车时跟车距离较近的话对后车司机来说比较晃眼,所以建议在市区有路灯照明的情况下可以不开启。在市郊或者高速行驶时再开启。
此外,在雨天要行驶中要慎用双闪紧急情况灯号,我们发很多些车主在雨量还没有达到很大的时候就开启了危险报警闪光灯(简称双闪),认为这样更安全,实际上是误区,存在安全隐患。首先,开启双闪会被后方车辆误认为故障车,如果后方车辆想超越的话容易造成事故。此外,开启双闪时有些车型的转向闪动功能将被双闪屏蔽,如果此时需要转向或者并线的话后方车辆将无法辨识你的行驶意图,反而更容易出现危险。所以遇到雨天,要慎用双闪,只有在雨量大到无法看清路面的情况时再开启双闪,同时建议尽快将车辆驶离主路,找地势较高处避雨。
●保证视野清晰,打开后视镜、后窗加热
目前大部分车辆都标配了后窗加热功能,后窗加热开启后可以快速去除后风挡上的雨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方视野的清晰度,而在小雨的情况下效果更明显。而后视镜加热现在大部分车型也会有配备配备,后视镜加热开关一般都与后风挡加热功能集成在一起,不管是集成在一起还是单独控制都建议车主在雨天将两项功能都开启,保证后方视野的清晰度。
●自动挡车型请关闭自动启停功能,使用M(手动控制)挡位涉水行驶!
重点提示:自动挡的车涉水,不论起停能不能关闭,都应该放在M档。因为涉水的时候自动变速箱如果突然换挡,可能会造成积水从排气管倒灌,放进M档以后,车在正常转速区间不会换挡,起停功能也会退出!
●空调使用尽量降低内外温差,防止玻璃起雾
夏天进入雨季时气温都比较高,而下雨天由于不能开启车窗进行通风,所以温度调节都要依靠空调来控制,此时由于车外湿度大温度高,如果车内空调温度较低的话,温差会导致车窗外部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此时应该开启空调的除雾档,当风挡上的雾气散去后,稍微调高空调的温度,并选择使用外循环来换气,以免车窗再次起雾。
有条件的话,建议雨季前为车窗涂抹“雨敌”之类的滑水剂,让前风挡拥有更好的防雨能力,具体选购及操作方法请参见相关的文章。
●安全驾驶,控制车速及车距
下雨天对车辆的行驶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能见度差,另一方面地面积水会让轮胎的抓地力降低,所以要保证驾驶安全首先要控制车速和车距。
高速路在雨天能见度低于200米时,最高限速就变为60公里/小时,城市道理在下雨能见度低时更要降低车速增加车距。
其次要平稳驾驶,避免紧急变线或并线,尤其是后驱车,以防止车辆打滑失控。由于雨天能见度低,大部分车车速都会较慢,所以需要注意礼让,尤其是后车的前方视野相比前车的后方视野要好得多,应尽量避让前车,即使堵车也要尽量心平气和的驾驶更不要开斗气车。
●注意避让非机动车和行人
雨天无论是穿雨衣的骑车人还是打雨伞的行人,其视野都要比机动车还差,所以作为强者的机动车在遇到非机动车与行人时应该采取避让的动作,并适时用喇叭警示,告知他们车辆的存在。而在积水路段如遇行人,要尽量放慢速度,避免车辆行驶造成的溅水对于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影响,这是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素质的体现。
结语: 近些年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的强降雨或暴雨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很多问题,我们无法去左右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但在雨天行车中想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做到上面这几条就有了基本的保证,接下来我们还会针对雨季行车的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单独的解析,敬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
原创文章,作者:崔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1486160/
评论列表(2条)
一看就是抄的
出点关于涉水类型的吧 比较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