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我们都知道,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件物品。手里不拿着手机,绝大多数人都会没有安全感,并且离开手机也会觉得什么事都办不了。不过,在6月15日比亚迪举办的“不带手机”且“48小时足不出车”的极限测试却让我们看到了没有手机的另一种“可能性”。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来自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维信金科副总裁胡锰、著名观察家王冠雄以及当红人气女主播共同参与挑战,以验证比亚迪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能否在车内真正接管手机、无缝连接互联网智能生态。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从实际的表现来看,这几位体验者似乎很享受离开手机的时光,点外卖、吃火锅、看电影,玩的不亦乐乎。

就像开头所说,如今的智能手机作为大家最为频繁接触的互联网连接器,它的重要性要凌驾于许多事物之上,但是这也给驾车时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过,想要让驾驶者脱离手机,那车企一定要先做到能让消费者告别网络焦虑。而比亚迪推出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它的职责之一就是接管所有智能手机的功能和操作,成为更符合车载场景需求下的互联网连接器。因为,“在车内取代手机”已经成为衡量智联网汽车体验是否合格的关键指标。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在活动进行48小时后,也就是在6月17日,比亚迪的分“手”48小时挑战正式结束。事实证明,尽管挑战者都没有携带智能手机,在“足不出车48小时”的情况下,比亚迪DiLink智能网联系统,依然能够全面接管智能手机的所有功能和操作,而且比车内使用手机更加安全、便捷。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从参赛者这48小时的生活来看,像是K歌、叫外卖、看电影、玩游戏、视频工作会议等都能于“一屏”搞定,甚至于结合比亚迪独有的VTOL移动电站技术,还可直接让车辆供电,点个海底捞上车,简直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教科书般的范本。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可以说,在这次分“手”48小时的挑战中,比亚迪为我们实现了一个触手可及的车内智能生活场景:置身于唐车内的挑战者,可以用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接管智能手机的全部功能和操作,自由连接互联网生态,全面满足日常生活、娱乐、社交、工作等需求,而且丝毫不降低体验品质。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这是因为DiLink系统能够自由安装市面上数以百万计的APP,充分满足用户的全方位智能生活需求。同时,DiLink系统还能匹配用户使用手机APP的习惯,自动切换横屏竖屏。在驾驶场景下,凭借语音控制,DiLink系统有效防止了用户在驾驶中低头、分心操作手机等行为,确保用户在专注于安全驾驶的前提下,依然能保持对网络的连接和自如使用。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更为领先的是,比亚迪还在打造全价值链的车机生态。目前,比亚迪已经建立起面向全球的开发者平台,全面开放车辆的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联合全球顶级开发者为用户定制更多、更好玩的车机APP。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例如,用户在体验移动K歌时,DiLink系统就调用了唐上的殿堂级音响,带来手机功放无法比拟的音质体验;此前一家硅谷的自动驾驶公司,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在DiLink车型上实现了自动驾驶功能;而即将在7月上市的宋Pro,其同步升级的DiLink系统还将带来全息透明底盘影像、云服务APP智能遥控驾驶等全新功能。

史上最惨汽车高管“禁闭”车内48小时,是怎么活过来的?

​可以说比亚迪推出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确实能够直击消费者的用车痛点,让消费者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也能够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享受一个智能的用车环境。

本文来自转载至天天汽车,不代表58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