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之前,我想把我思考很久的一个问题跟大家交代一下,为什么很多新势力造车都要将特斯拉作为竞争对手?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但有时候也很费解。好理解是因为特斯拉作为全球市场中的电动汽车霸主,让全球消费者都感受到了一个耳目一新的电动汽车,国内的新能源造车都想超越它,是情理之中的;而费解的地方就在于为什么我国这么多电动汽车品牌,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了要超越另一个品牌,而不是让自己先活得更好。

古语说的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仔细想想不无道理。
放眼全球的市场,我们暂且不说汽车行业,就拿IT行业的顶尖产品苹果来说,当年乔布斯还在自己家的车库里“闭门修炼”,当他听到有人放言称计算机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得起的产品时,他顿悟了。结果苹果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获得了成功,他也成功的将PC产品普及到了以人为单位,这是怀揣梦想的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不过苹果的产品似乎并没有那么平易近人,很多国内的朋友刚刚接触电脑的时候是Windows系统,我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不过是从黑网吧开始的,但是在后来的学习中更多的还是Windows系统,这就让我在短时间内接触苹果的OS系统之后很难上手,苹果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微软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这是苹果的成功之处,它让一个产品的研发跟随本心,从每一个软件开始,所以苹果在全球的市场中并不缺少用户,尤其是高端用户。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特斯拉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功,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特斯拉的发明者就是一个“怪兽”。特斯拉的成功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成功, 被模仿当然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大家都想成为特斯拉。 不过别忘了,特斯拉的成功背后是全球的科技中心美国硅谷,是百年奔驰,是独一无二也是得天独厚的技术支持,而且特斯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从来不“以客户为中心”,当然这里并不是贬义。

不得不说,特斯拉跟苹果有些相似之处,它们似乎都在做产品,而在营销上更多的是以自己的产品为中心,通过产品的卓越性能,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而且它们之间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一开始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是习惯了之后就想说“真香”。
特斯拉的OTA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先进的,几乎没有之一。将一台汽车生产出来之后,可以通过后期的各种升级从而达到更优化的性能,这种感觉似乎就像是买了一台苹果手机。在多数用户反馈续航问题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之后,在现有车型的基础上升级优化,结果每个用户只要升级就可以拥有更长的续航,这确实有点厉害,回头想想,能够做到这么高整合度的国内新能源车企,似乎真没有。

我们暂且不说特斯拉的安全系数可以与沃尔沃并肩,也不说它的自动驾驶功能有多先进,从OAT这一个小小的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国内的新能源车企要将它作为竞争对手了。那么将特斯拉作为竞争对手仅仅是开始,恕我直言,想要超越它确实很难。

当然国内的车企不会跟特斯拉有优势的地方来针锋相对,从产品的尺寸,续航里程,车内空间,风阻系数等等,这些无伤大雅的方面入手,来一点点给国内消费者们“洗脑”,让大家误以为国产电动汽车已经超越了特斯拉,所以价格方面也可以跟特斯拉切磋一番,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通过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PPT大片就可以做到。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还以为我是在吹捧特斯拉,其实即便我不说,这些事实就摆在我们面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在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依然比较有限,而且不少车企都是为了骗国家补贴,所以在销量上还是很难成为特斯拉,反而是那些不把特斯拉作为竞争对手的品牌,在销量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实我也一直这么认为,如果大家都能够专心的做好自己的品牌,做好自己的技术,甚至是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联合开发某项新技术,从而来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在拥有了核心产品之后,哪怕只有一款产品,也相当不错。但是目前国内的市场中,很少有车企会这么做。从一个车机系统就能看出,连分辨率都做的不清楚,还谈什么牛奶和面包。

回到标题的观点,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自私”一点,也许能让自己的根扎的更深,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能够在研发的阶段像苹果,像特斯拉一样,那么我想在产品下线之后,也许大家就会刮目相看,也许那个时候新能源汽车也不会将特斯拉作为一致的竞争对手,因为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拿特斯拉作为竞品,无疑是在给特斯拉做宣传。
本文来自转载至趣车坊,不代表58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