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大众汽车集团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完成了一次具备历史性意义的签约——大众斥资10亿欧元购入安徽江淮50%的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控股权。
时针拨回至1984年10月,同样在人民大会堂,上汽大众正式签约成立。这是中国现代汽车业的新生。

虽然两次签约时隔36年,但决定大众汽车集团命运的两大关键节点,似乎就像两个平行时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完成了“交汇“。
一次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一次是在全球“疫”中波诡云谲的政经格局中。
两次率先“挑头”的,都是大众!都是德国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与江淮的此次签约,是在中国“两会”闭幕的隔天,当中传递出的信号不言而喻。
更令人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北京时间翌日的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一系列与中国相关的措施,让中美关系再度陷入冰点。
由此,我们从更大的维度上来审视,大众此次对中国市场砸下的21欧元投资,可谓是一个对“做多中国”最有力的表态。
事实上,从中国开放汽车股比开始,宝马“吃到螃蟹”,江淮大众紧随其后。他们都吃到了中国新一轮开放的红利。
这不仅反映出中国在“后疫情时代”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经济韧性,更重要的是,预示着以中国汽车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产业,在全球范围的话语权,将得到飞速的提升。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引领的汽车“四化“当中,中国魅力全球独一无二。
5月27日,在美国蛮加指责中国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发表演讲时强调:与中国保持合作对欧盟而言具有“重大战略利益”。
来自德国政界的“做多之声”、来自欧洲汽车的“做多之举”,让世界产业格局又开启新一轮的变局。
德国是赢家,中国也是赢家。
1、大众与中国的“新时代”:从“引领”到“共生”
“将安徽打造成中国新的电动汽车中心。”
签约当天,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发表致辞称。

继长春、上海之后,安徽合肥无疑将担任大众今后“电动化”转型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桑塔纳的国产化进程,是大众集团入华,乃至整个汽车合资公司在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那么江淮大众或将有望成为“后合资时代”的一次前瞻。
因为,大众此次不仅获得了合资公司管理权,而且还将成为汽车产业中首个外资企业参与到国企混改,以实现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变革。
为此,大众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脉搏,将更加深度地捆绑在一起。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曾说道:
“如果说大众对中国汽车工业有什么贡献的话,这算是很重要的一个。当时大概花了前后10年才完成了桑塔纳的国产化工作。”
36年前,大众当时打造起的一条国产化供应链,为今后其他来到中国的汽车生产商,提供了完备的产业基础,为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着中国轿车工业迈向现代化。
而36年后的今天,已变成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储备以及良好前景,吸引着大众汽车。
作为“全球十大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合肥,不仅已集聚了众多初创型企业与人工智能平台,而且在智能语音、芯片、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及应用方面的成绩也非常突出。
同时,围绕“五化”展开的传统汽车产业改造升级,已成为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今年3月,大众集团对外宣布,将原本拟定的2025年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的计划提前至2023年。
极力摆脱“排放门”为集团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快在中国市场卖出更多的电动车,实现转型,将是新大众的首要任务。
于是,除了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众拿下江淮,入股国轩高科,在大众中国CEO冯思翰看来,更是为能够参与到电动汽车、电池电芯生产的完整价值链当中。
由此可见,大众集团与中国汽车市场的关系已从“引领”转为“共生”。
2、后合资时代:从“引进生产”到“本土创造”
根据大众方面表示,江淮大众今后将聚焦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合作,并与大众在华另两家整车合资车企——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形成补充和协同。
“我们在思考,未来是不是可以引进在欧洲比较成熟、为大众喜爱的新品牌交由江淮大众引进中国市场。”迪斯当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小型新能源车型将是江淮大众的切入点。
事实上,在2018年大众、江淮与西雅特三方签署谅解备忘录时,江淮大众就拟建立一座全新的研发中心并导入MEB电动平台,由西雅特牵头开发MEB入门版。
然而,早前“西雅特MEB Entry”项目被大众方面叫停,为江淮大众接下来的产品进度增添了不确定性。
功夫汽车在天眼查上看到,江淮大众在5月11日发生了一起高级人员管理备案变更,其中原西雅特总裁LUCA de Meo退出,新增了一位名为Thomas Ulbrich的高管。

大众汽车官网资料显示,Thomas Ulbrich目前是大众品牌理事会的成员,主要负责E-Mobility。
据悉,E-Mobility是大众在2018年新成立的部门,主要负责大众电动车出现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Thomas Ulbrich曾担任一汽-大众物流主管以及上海大众技术执行经理一职,如今调任至江淮大众,可以看出大众对江淮大众赋予着新的寄望。
冯思翰表示,大众集团的增持将进一步保证江淮大众的发展稳定性,2025年,江淮大众将生产4-5款电动车,研发中心也将在年底建成。
大众预计,中国新能源市场未来将会达到1800万辆的规模。在增持江淮大众之后,大众将能更好地按照自己的步伐对此发起进攻。
同时,在更深入参与到国企混改的进程之后,大众在华的角色,也或将完成从“生产”到“创造”的转变。
随着江淮大众将成为大众集团在华实现电动化目标的核心平台,大众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时期的“汽车梦”无疑将会加速实现。
3、功夫拍案
作为工业之花的汽车,从来都是大国外交的核心选项。
如今,大众与中国市场的关系,已然进一步“水乳交融”。这恰恰是中国与德国之间关系的重要体现。
理性的政府、理智的资本,在这个全球百年未有之变局当中,必须看清趋势。
做多中国,这是全球主线,也将是享受中国新一轮开放红利的前提。
大众及其宝马、奔驰等德国产业资本力量,做出明智之举,享受着“新红利”。
本文来自转载至功夫AUTO,不代表58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