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车企在发动机技术上的不足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在外观和内饰设计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发动机这一核心技术上,国产车与进口车和合资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上世纪末,自主车企刚刚起步时,由于技术封锁和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失败,只能选择采购三菱等外企的发动机。三菱发动机虽然技术成熟、皮实耐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性能已经逐渐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三菱发动机之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广泛应用,一方面是因为其在技术层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三菱在中国建立的合资发动机厂,降低了成本。然而,随着自主车企对三菱发动机的过度依赖,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如今,三菱发动机已经逐渐成为落后的代名词,其噪音大、油耗高、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尽管三菱发动机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自主车企要想真正实现突破,必须加快发动机技术的自主研发。目前,一些领先的自主车企已经开始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发动机产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产车的整体性能,也是实现技术自立的关键。总之,三菱发动机虽然曾经是中国自主车企的救命稻草,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自主车企需要加快自主创新,摆脱对三菱发动机的依赖,才能真正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
1不能自产发动机是自主车企的硬伤
现在的国产车(自主品牌),无论是内饰还是外观设计,根本不输给合资车以及进口车,甚至在一些高端功能上还实现了反超,自主品牌最近几年的进步显而易见,但是发动机技术不过关这个重要缺陷成为了国产车的硬伤,不管外观内饰做的多么好,这一点就让国产车无法媲美进口车和合资车。
上世纪末,自主车企的吉利、华晨、比亚迪等纷纷建厂,自主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这个时候它们自己根本生产不了发动机,只能采购别人家的发动机,最强势的两家外企大众、雪铁龙都在与我们本土的车企进行合作生产合资车,但合作只限于外资品牌的车上,而对于咱们的自主车,人家是不会帮忙的,还是那句话技术封锁严重,市场换技术,想法很美好,市场给了,技术没拿来。
自主开发发动机,在那个时代不具备那样的水平,如果向BBA寻求帮助,也许也会成功,但一定是高价采购,整机采购价格高的离谱,造出的车由于高昂的价格也不会有任何竞争力,那样生产的车谁买的起?就算买得起的谁又会买价格高昂的自主车呢?我们迫切的需要的就是发动机技术的引进,可以控制成本。
说起国产车中哪个品牌的发动机被应用得最多,三菱认第二估量是没有谁敢认榜首了,曾经的比亚迪、陆风、哈弗、东南都大批量选用过三菱发动机,究竟是啥原因让这么多国产车都热衷于挑选一个三菱发动机呢?
2为何中国车企爱用三菱发动机?
要造车没有发动机,没有变速箱怎么办?只能是买呗,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当你弱的时候,谁都可以欺负你一下,像大众、雪铁龙、丰田等企业均不愿意对外供应发动机,即使你有钱也不卖你,找来找去也只有三菱肯提供发动机,没办法,即使都是老掉牙的东西那也得买啊,三菱就是抓住了自主品牌的软肋,在发动机条款上加码,想买发动机可以但要和变速箱一起打包购买,过程是相当屈辱的,所以我们早期看到的国产车基本上都是用的三菱或者模仿三菱的发动机变速箱。
而在那个时代主攻性能车的三菱由于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而来不及转型导致陷入了财务危机,所以三菱与我们的合作有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当三菱提供了它的4G系列发动机(那个时代并不落后),我们的自主车企终于踏出了崛起的第一步,迎来了汽车时代的第一场春雨。
与三菱在中国的汽车事业相比,它发动机事业可谓一路顺风顺水。除了时代背景给予了很大机会之外,在技术层面上,三菱发动机的确有着技术成熟、皮实耐用的特点。
同时,得益于当年帕杰罗、戈蓝等进口车营造的良好形象,三菱发动机在国民心中有着极好的口碑,仿佛已与“动力好”“耐用”等词划上等号。
三菱厂家在1997年和1998年分别在我国出资建立了沈阳航天三菱轿车发动机制作有限公司(沈航三菱)和哈尔滨东安轿车发动机制作有限公司(东安三菱),这两个轿车厂家日后成为了三菱最大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对于东安三菱和航天三菱,当时的三菱发动机虽老旧但技术成熟,结构工艺配件成本低,很多国产发动机都仿造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家肯给你,要不然为什么国内那么多的三菱系列发动机而没有通用系列大众系列福特系列本田丰田的?国内的汽车生产动力方面除了国产三菱发动机,别的应该是拿不到或成本过高不适合造成的。
国产车企创立初期使用三菱发动机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虽然三菱发动机有点老,但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可是慢慢的,国产车企对三菱发动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车企把精力都投入到了汽车的研发上,导致发动机这一块一直得不到重视,所以现在车造的没毛病了,发动机却烂的一塌糊涂!
3现在三菱发动机已经是落后的代名词
而三菱卖给我们的发动机大多都是很落后的发动机,都是一些落后国际先进发动机至少5年的机型,三菱当然不愿意把自己最先进的发动机贡献出来!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三菱开发并生产了4G6X发动机,主要配备在当时的PAJEROV31车型上,它当时主要是针对车身较重的越野车开发的,所以现在被国内广大的经济型SUV采用。
东安三菱的4G1系列和沈航三菱的4G6系列,这两款的发动机用最通俗的话来归纳,即是皮实经用,成本低,修理简单便利,这些长处关于某些技能含量不高的自立车企,已十分够用了。在长期的销售中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为三菱发动机积累了许多不错的口碑,所以很受许多厂家的期待。
三菱所提供的两款发动机分别是4G6A与4G63,当然这款4G63可不是三菱EVO上的那款性能版本的4G63,EVO上的4G63采用的是DOHC双顶置凸轮轴设计,进气方式采用涡轮增压技术,而沈阳生产的4G63是买菜版本,它所采用的是SOHC单顶置凸轮轴设计。
性能方面的确受到了严重的降低,但考虑到那个自主车企从无到有的时代,阉割版的4G63也足够用了,胜在便宜、实用、耐用等众多优势。三菱发动机也好,变速箱也好在可靠性上确实比较高,非常耐用,但技术上并没有任何优势,到现在来看,三菱发动机参数和丰田本田大众相比差的非常远,变速线还是用老旧的5at,要知道10at都出来几年了。
第一批的长安CS35使用的是三菱发动机,当时的装机量不大,但是三菱还是搞出了幺蛾子,天气遇冷的时候燃烧室中的水汽进入到机油中发生乳化现象,直接使机油失去效应,降低发动机机油的使用效率。
机油乳化的根本原因是发动机设计以及制造的缺陷,当然不仅仅是长安CS35,北汽E系列等众多使用三菱引擎都有这种毛病。
早期的长城H6曾经使用过三菱2.4L引擎,早期的长城只有柴油发动机,但是柴油发动机在国内受到限制,为了更好的扩大自己的产品不得不使用了一批三菱发动机,这批搭载三菱发动机的长城H6油耗十分感人,百公里油耗能跑9L已经算省油。
当然社会进化到现在,三菱发动机已经被大面积淘汰,但是还是有一些车企在使用三菱引擎,比如说北汽、众泰、陆风这种缺少核心技术的车企,还是采用了三菱引擎,在2017年的今天,如果你真正的长期驾驶过BJ20、SR9,你真的会发现三菱发动机真的让人抓狂,发动机噪音大、油耗大、同级别排量又比较无力。毕竟没有先进的技术,在这个动力为王的现在,三菱早已没落了。
尽管三菱发在中国车市开枝散叶,但毕竟年事已高,其中多款发动机已经落后于当今的主流水平,他们普遍呈现出噪音大、油耗高、升功率低、高速性能不佳等缺点,这很大程度归因于三菱减少对发动机领域的技术投入。
在华的两大发动机生产厂得不到新血液的灌入,导致技术一直停滞在5、6年前的水平,被时代抛离是迟早会发生的。
另外,三菱近年来汽车产销量一直下滑,去年整年在中国只卖出了7.25万辆汽车,相比之下,日产去年销量为85.95万量。三菱在汽车领域的投入程度逐渐下降,前不久还曝出其即将停止轿车研发的消息。所以,回归到发动机问题上,投入程度低导致的技术落后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话又说回来,技术好的东西它才不会卖给你,从这里就能看出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了。所以说,国产车企要想真正的出人头地,必须赶快把发动机这一短板补齐,有一款就能优秀的自主发动机才是硬道理,不然光研究汽车外观和内饰,终究是比不过进口车的!
▲三菱重工生产的轮式战车
4可是如果当年没有三菱发动机,自主车企不知还要等待多少年
很多人不禁会问,既然三菱发动机不行,咱们就换别的发动机啊!想法是好的,可是,除了三菱以外,没有任何一家外国车企愿意把发动机给你用,所以,国产车企不仅自己造不出优秀的发动机,就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
在20年前如果没有三菱提供的发动机,我们的自主汽车产业发展历程至少还要被延后5-7年,确切的说是三菱的贡献拉低了我国自主汽车产业的门槛,三菱老旧的可以尝试买那些更先进的,可是人家不愿意卖给你,不要小看汽车工业中的技术封锁,就算愿意卖给你那一定价格超高,在那个自主车企技术极度匮乏的时代,只有三菱的发动机具有物美价廉、皮实耐用的特点。
所以它养活了那个时代90%的自主车企。所以并不是我们的自主车企愿意用三菱的老旧发动机,而是不用它用啥?在20年前只有三菱愿意让你用,其它外企根本不会搭理你。
当然目前仍然有使用三菱机头的,因为它便宜,耐用,至于老旧?老旧就老旧吧,比没有要强得多。在早期国产自主品牌咿呀学语时,根本没有哪一个厂家有能力和资金甚至信心去制造一台发动机或者变速箱,像这样的核心部件都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的主机厂手里,自主品牌想要一穷二白搞出这些东西比登天还难。
实际情况是那时大家想的还是怎么先吃饱饭,活下来再说其他。所以和三菱的合作是中国自主汽车发展史上最成功了一个案例,它加快了我们的速度。
5这些品牌至今还在用三菱发动机
纵观如今国内车市,沈阳航天三菱的4A911.5T发动机、4G632.0T发动机以及哈尔滨东安三菱的4G151.5T发动机,依旧是国内众多二线自主车企的救命稻草.
这两款发动机虽然头顶外企的光环,实际上无论性能表现还是热效率都远不如正统外企的最新动力总成。从产品背景来说,这两台发动机与日本三菱的关系也不大,后者只是航天三菱和东安三菱的控股方之一,1.5T和2.0T发动机的开发三菱参与甚少,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挂了三菱LOGO的自主发动机。
沈阳航天三菱的4A91T1.5T发动机,我们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可以说广受当前二线民企青睐。当然,对车企来说,这台发动机最大的优势还是采购便宜,可以有效节省成本,这对一个“事业不顺”、“手头不宽裕”的民企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台发动机核心技术已经很落后,在众多自主SUV上动态表现也差强人意。
发动机除了涡轮增压器,当前主流的进排气双可变气门正时、缸内直喷、集成式排气…统统没有。说白了就是在4A911.5L发动机基础上加了个涡轮增压器,没有系统的升级处理和针对化调校,这也导致整机的低扭输出和燃油经济性表现不佳,基本上2000转以下完全当涡轮增压器不存在,当成1.5L自吸车开。
国内12万以上的自主SUV很多都使用的代号为4G63S4T的2.0T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基于当年三菱的4G63打造而来,这台2.0L自吸发动机在世纪初可谓出尽风头,特别是在三菱EVO上使用的红头版4G63更是一代传奇机头,结构简单粗暴,改装潜力大,广受改装车友青睐。
但到了2.0T涡轮增压时代,4G63S4T2.0T发动机因为架构太过落后,没法兼容更多新技术,如今性能和油耗都不如外企最新开发2.0T引擎。
在众泰T700/大迈X7以及陆风X7上,哈尔滨东安三菱的4G63S4T发动机经常与山东盛瑞开发的横置8AT变速箱同时出现,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40kW,最大扭矩为250Nm(不同厂商调校有所不同),发动机要到2800转才能达到最大扭矩平台,歧管电喷+铸铁缸体,低扭表现和燃烧效率完全没法跟大众EA888、福特EcoBoost、本田K20C相提并论。
就驾驶体验来看,2500转以下完全感受不到2.0T发动机该有的爆发力,车子叫的倒是很欢畅,就是只听见发动机嘶吼,车子不见往前冲。
6三菱发动机对中国汽车业是有贡献的
现如今,随着自主车企的崛起,各家都抓紧了发动机的研发,我们对三菱的依赖也逐渐降低,但仍有一些自主企业在用老旧的4G63,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注定了这家企业的规模、财力都不足,财力不足你叫它去采购BBA的发动机、采购通用的发动机?
玩不起的,即使玩得起,造出的车也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当然目前也有一些车企选择FEV的发动机,比如EA888的专利就在FEV手中,我们某自主车用的就是FEV原版的EA888发动机,不过这是对于行为高端的自主车所配备的,低端车还是用三菱吧,便宜。
寻找其根源,就是因为国产车企对三菱发动机太过于依赖导致的,三菱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但也深深毒害了一大批车企,其实最关键的还是看我们的车企有没有魄力去自己进行创新,是甘心被掐着脖子走还是冒着投资风险自己干。奇瑞的成功说明了自主品牌还是有能力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的,尽管还不完美,我想只要敢坚持最后的结果并不会差。
目前,中国本土品牌厂家已进入了全面自主研发阶段,从外观设计到动力搭配,各方面都能做到“自立更新”。像比亚迪,长城等曾经借力于三菱的厂家,现在已经拥有完善的发动机研发技术,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曾经的“三菱动力”,已经不再是厂家宣传的噱头,国产发动机上的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可变升程等技术成为新的亮点。毫无疑问,三菱发动机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国产技术正在焕发出新的希望。尽管三菱在汽车领域再也不能重拾过往的光辉,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位曾经的巨人为我们民族汽车工业所作出的贡献。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689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