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是否逃逸,是判断其责任大小的关键。肇事逃逸,是指肇事者明知发生事故,却为了逃避责任而故意离开现场。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会加重其法律责任。那么,如何认定肇事逃逸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
1. 明知发生事故,却立即驾车离开现场。
2. 认为自己无责,选择离开。
3. 因违章驾驶(如酒驾)发生事故后逃离。
4. 虽将伤者送医,但在未了解情况前离开。
5. 逃避调查,不配合案件定性。
6. 有证据证明责任,却对交警否认。
7. 未协商事故处理,直接失联。
遇到交通事故,应冷静处理,配合调查,逃避只会让责任更重。
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是否逃逸,是判断其责任大小的关键。肇事逃逸是指肇事者明知发生事故,却为了逃避责任而故意离开现场。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会加重其法律责任。认定肇事逃逸主要有七个标准:1. 明知事故,立即驾车离开;2. 自认为无责,选择离开;3. 因违章驾驶(如酒驾)后逃离;4. 虽送伤者就医,但未了解情况前离开;5. 逃避调查,不配合案件定性;6. 有证据证明责任,却否认;7. 未协商事故处理,直接失联。遇到交通事故,应冷静处理,配合调查,逃避只会让责任更重。
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有的司机会老老实实等待交通部门的判定,有的司机会逃离现场。那肇事逃逸其实是指肇事者心里非常清楚发生了事故,但是为了不被处罚,故意逃离现场。一般这个时候就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当然具体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区分,肇事者心里清楚发生事故也有不同的情况。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
1、当事人明明知道发生了事故,但是第一时间选择开车驶离现场。
2、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在这场事故中有任何的责任,选择离开。
3、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当事人违章驾驶,包括酒后驾驶等,发生事故后逃离现场。
4、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把伤者送到了医院,但是在没弄清楚情况前就离开。
5、当事人在案件没有定性之前,逃避调查。
6、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在明明已经有证据证明当事人有责任的情况下,却对交警说自己不知道有责任。
7、当事人还没有协商好关于事故的处理方式,就直接离开,联系不上。
发生了以上这些情况的话,就是会被认定为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遇到了交通事故一定不要慌张,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而逃跑,要及时处理并且配合调查,逃走了承担的责任更加重。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689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