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片的摩擦力与硬度是不同概念,初段刹车灵敏是由硬度决定,而摩擦力主要影响高速度高惯性下的刹车距离和拖拽力度。刹车片配方和工艺对摩擦系数有重要影响,日系刹车片普遍摩擦力低,欧美系则高。用户选择刹车片时需根据车型和驾驶需求考虑,硬度大的刹车片适合城市驾驶,摩擦力大的适合高速和大型车辆。ST和GT系列刹车片展示了同配方不同工艺的影响。
我写了一篇文章。8000多字。不知道为什么保存不了草稿。
重启浏览器,全没了。。。所以心情很烦躁。
那么这篇文章我就不带那么多感情去废话了。我就简单说事情。(没准写着写着情感又来了)
这是2018年新国标关于标注刹车片摩擦力的要求。
一开始SCHAFFEN标注的是PS摩擦系数,也就是恒压力测试+取样法。0.528。
现在统一都使用了MS。
在今年的3C验厂中,出现了一件事情,让我们把老SF的摩擦力0.528,改为了新SF摩擦力标注的0.46。
这个问题很多人找我问过为什么?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市场抽查。
而为什么要解决市场抽查?难道SF有虚标?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异响率的问题造成的。
自从我们更新到了SF6配方以后,为了更低的异响率,我们在刹车片的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大调整。这就造成了SF6系列刹车片,需要磨合一下才可以真正发挥出来他的实力。
但也是因为这个特性,SF6的检测结果是摩擦力0.3X-0.4X不合格。
当然结合我们的赛道经验与去异响生产经验,我们很快的在同配方基础下调整了生产工艺,再次送检了样品。获得下图参数
图中显示
最低摩擦力0.402发生于初装没磨合
最高摩擦力0.632发生于80-190°C左右。
摩擦力平均为0.538
在这份报告的加持下,我们完成了3C验厂。
后来跟专业人员协商后,我们将摩擦系数标准改为了很保守的MS0.46。
因为如果我们按照这个高标准的摩擦力去做,那么异响率会很高。而如果我们改变工艺,让异响率低于2%。那么他的初装摩擦力就会很低。
实际使用中,谁会在意磨合的前5脚刹车呢???反而大部分人会很在意民用级刹车片的异响率。
那么说完了SCHAFFEN的摩擦力标注问题。我们基本就对同配方不同生产工艺的刹车片表现出不同摩擦系数这个事情有了一个简单的概念。不同的生产工艺会让刹车片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所以,一味的说配方如何如何,不重视自己的设备等级与工艺差异。一样是造不出来好刹车片的。
接下来我们就讲一下,日常使用中,我们对摩擦力的误解与我们该怎么认知一款刹车的摩擦系数。
1、初段刹车灵敏是刹车片硬度带来的,不是摩擦力。
这个初段说的是什么呢?比如说城市驾驶,你触碰刹车踏板,立刻就有很强的点头感。总之,就是一碰踏板就特别灵敏的刹车片,不是摩擦力大!!!而是硬度高!!!
这种类型的刹车片的缺点是很容易造成刹车盘抖动,且异响率更高。
2、你高速度高惯性下是不是能刹车距离更短,拖拽力度更强,这个是摩擦力的体现!
比如说,宝马5系这款车吧,很多刹车点头灵敏的刹车片,在一台车坐4个人跑高速的时候,刹车力度就非常差了。我相信很多宝马车主都有这个感受,城市开用着好好的,到了高速就渣渣了,心虚了。
这就是因为那个刹车片只有硬度与灵敏的响应,而没有高摩擦系数的加持。
说到这里大家能明白了吧?
比如说ENDLESSMX72刹车片,它的摩擦力是0.4X。一般说他好的人,普遍都是日系车,轻型车,还有市区驾驶多,高速少的人。而大型轿车,电动车,皮卡,大SUV等,或者是经常跑高速的人都对他反馈很一般。
当然,在赛道中MX72的耐高温表现是非常好的。这是另一个问题。
一般而言,日系配方刹车片普遍摩擦力低。欧美配方刹车片,普遍摩擦力高。这里最重要的一个点就在于纤维的选择。
日系往往爱用日本大冢化工的钛酸钾PM
而欧美系喜欢用火山石岩棉也就是矿物纤维。
钛酸钾可以带来更高的刹车片密度与硬度和较好的隔热性且本身摩擦力很低。
而矿物纤维呢,不会太多的增加刹车片硬度,但会提供很大的摩擦力和还不错的隔热效果。
所以写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了吧。
你感觉刹车片一踩就点头很灵敏,这并不是摩擦系数大。而是硬度大。
摩擦系数大的体现主要在中后段刹车力度。
所以,很多SUV大型轿车客户,都非常喜欢SCHAFFEN的SF配方。会认为这个配方明显比MX72好。因为这些客户车型自重大,没有什么激烈驾驶,往往都是高速多。SF就是主打这个定位的。
而比如说性能类轿车,或者思域飞度这种较轻运动感强的车型,应用MX72就会明显感觉比SF好很多。
所以SCHAFFEN的SF系列调整定位以后,归为民用,降低异响率,不再追求耐高温。而全新的ST5是对标MX72的。从价格上来说ST与SF同价格,就是为了让客户可以不加钱的基础下,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
说到这里再说一个题外话:老ST与老GT的对比。
很多人说老GT街道很强,赛道也OK。为什么淘汰了?
还有很多人说老ST街道那高温表现不够,赛道也有点拉胯,跟2020年的ST完全不同,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ST和GT是同配方不同工艺的产物。
ST面向普通客户,总想着降低异响,适合更多人。而GT是为车手准备的。比如说赵康用GT系列,跑完了CEC全年比赛。
但是ST改来改去,越改口碑越差。所以干脆放弃。直接用ZZ01这种更激进的配方替代了老ST。
而老GT也因为ZZ系列的出现而被放弃使用。
所以,2020年2021年,我们一直在总结生产工艺对刹车片本身的影响。
ST和GT的区别,就是同配方工艺不同带来的最好例子。
全新的ZZ和ST,都不接受任何异响问题售后,他们都是针对性能的产品。
好了不多写了。有问题就提问。摩擦力和硬度对比脚感的差异如果还不明白,就直接提问不明白的点。
我就是那个认真做事随性做人但还算是有礼貌讲文明的狼局长,色狼的狼。有人说我应该学习一些同行,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如果说我发表个人观点就是不低调的话,那您大可以去看您想看的人。我本身也没什么可看的。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694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