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聆风通过改进电池技术,实现了400公里的续航里程,并计划再次提升电池能量密度1.5倍。新车型不仅拥有出色的续航性能,还通过e-Pedal系统提供了独特的驾驶乐趣。日产坚信纯电动车是未来趋势,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电动车的普及和发展。日产聆风凭借创新的电池技术和驾驶系统,展现了纯电动车的卓越性能和潜力,为电动车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是否只要有一定技术水准就能造EV?”,有媒体在新LEAF(聆风)的媒体试驾会上提问。
日产高层对此一针见血地回应,“谁都能造出来一台有着EV外形的车辆,但问题是能否造出让消费者开上10年的高完成度产品。”大概这是日产量产EV七年后,才能回复得如此有底气。
新LEAF有什么卖点?
可能有不少消费者认为,EV性能很难差异化,没有内燃机那般从行驶质感上体现品牌特点。
但日产对此有不同意见,认为反倒是EV比起内燃机车型,在行驶性能上可以更加自由地添加厂商特色。因为只要马达做得足够好,响应能非常灵敏,电流的每个微调都能做出相应反应,给予更丰富的驾驶乐趣。
新一代LEAF可以根据实际路况,在再生制动和油压制动之间复杂切换,或者让二者同时工作。
比如,在雪地等容易打滑的路面,新一代LEAF会同时启用再生制动和油压制动,通过四个车轮制动,实现彻底减速。另外,在笔直道路和道路拐弯处,制动力会适时而变。
这些新特点与LEAF的新油门“e-Pedal”密不可分,它可以完成90%刹车动作,即是只靠油门踏板的踩下与松开,实现汽车的起动、加减速和停止。
一般而言,EV在松开油门踏板时,利用的是再生制动,但大多数没有组合使用油压制动器,而“e-Pedal”的制动力由驱动马达和电动油压制动器组合产生,属于新LEAF的特点。
具体表现是,行驶时松开油门,来自马达的再生制动力使EV减速,最大减速加速度达0.2G,约4倍于内燃机车特性。当EV静止后,依靠摩擦力制动的油压制动器工作,使得车辆能在约30°斜坡上完全停住。
发力EV主要是为省钱?
电动车趋势和环境保护措施趋严是不可逆的两大潮流,日产在上市第一代LEAF时就说过,“日产的未来在EV上”。过去多年后再来看日系各品牌的投入,日产称得上是最下苦工的一个,并且官方依然抱有决心,不断增加EV使其成为主流车型。
但时至今日,还是有声音质疑日产的做法太激进,尤其近年来有车企开发出高效率的发动机,混动与插电混动同样是风口,偏偏日产却拘泥于开发EV。
面对质疑,日产的解释是,要节省成本。
混动其实就是在内燃机基础上电气化,两种方式使用着相同部件,不同的只是电池容量,最终结局还是迈向EV。但混动为获得良好的燃效,通过增加电子部件来实现,使成本大大增加。
因此与其把混动作为过渡方式,还不如一开始就选择攻克EV来得划算,不过EV开发的最大问题始终在于电池。
提高能量密度的秘钥
毫无疑问,电池是EV开发的主干和根本,除了常见的续航里程,电池与车辆性能同样有关。比如说e-Pedal,正是由电池的充电性能决定其再生制动力,所以电池控制必须和e-Pedal相互配合。
电池布局也对车体有着巨大影响,大体积的电池包会导致座席臀位升高,影响车辆造型。假如电池不定下来,车辆整体框架就无法确定。
单单为确保电池安全这一基本条件,就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解决好安全性基础后,再去挖掘和钻研电池容量以及电池控制,决定EV的行驶距离和各种功能。
令人可喜的是,日产称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从构成电池单元的正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成分中,找到了提高能量密度的关键技术。
电池单元的正极材料为镍钴锰三元材料,负极为碳材料,两者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电池性能。日产表示,新一代LEAF电池单元通过改变材料比例,由此提高能量密度并抑制了电池劣化的程度。
除提高能量密度以外,日产增加了每个电池模块中的电池单元数量,从原来4个增加到8个。不过日产利用削减固定电池单元的树脂框架,提高了体积效率,使得电池包体积没有大幅增加。
作为对比,第一代LEAF的电池包容量为24kWh,JC08模式下续航距离为200km。新LEAF则是40kWh,续航距离400km。电池能量密度比以往的产品提高了1.5倍以上,估计在240Wh/kg左右。
【JC08模式:测试耗时1200s,最高车速为82km/h,总测试路程约为8.171公里,测试平均速度24.4km/h(包括怠速时间)】
虽然已经获得重大突破,但日产认为锂离子电池性能还有提高空间,他们正计划着将电池包容量由40kWh提高至60kWh,也就是说他们准备把能量密度再提高1.5倍。
愿景很美好,但电池进步后,意味着电池控制必须随之改进。电池控制需要考虑电池的输出特性、劣化特性以及温度等,在充分掌握电压、电流、SOC(充电容量与额定容量的比值)与这些特性的关系基础上,才能控制好电池,这对日产提出不小挑战。
小结:
第一代LEAF在全球收获了超过28万台销量,成为最畅销的纯电动车,这点印证了日产主攻纯电动车的方向是可行的,并开始占有先机。与之相比,过去在混动车型占据优势的丰田直到近段时间才发力纯电动车。
长远来看,日产很有可能在未来电动车竞争领域中,继续领跑。
作者:东方晖&杨文轩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694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