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有哪些值得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推荐?值得关注的车型有哪些?

2021年有哪些值得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推荐?值得关注的车型有哪些?_58汽车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电动车占比已经超过16%。在众多品牌和车型中,特斯拉、比亚迪、小鹏、大众等头部企业表现尤为突出。特斯拉凭借其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市场上的领头羊。比亚迪通过引进欧洲设计团队,提升了产品力,汉EV等车型受到消费者青睐。小鹏P7以其人机交互和自动辅助驾驶技术获得好评。大众ID家族依托强大的经销商网络,销量稳步增长。在10-15万元的家用车市场,比亚迪秦Plus、元等车型凭借高性价比和良好的产品体验,成为消费者的热门选择。同时,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充电服务也将更加完善,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总之,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激烈的格局。各大厂商都在积极布局,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车型。未来几年,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能源汽车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和价值。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电动车占比超过16%。特斯拉、比亚迪、小鹏、大众等头部企业表现突出。特斯拉技术领先,成本控制能力强;比亚迪引进欧洲设计,提升产品力;小鹏P7人机交互和自动辅助驾驶技术获好评;大众ID家族依托经销商网络,销量稳步增长。10-15万元家用车市场,比亚迪秦Plus、元等车型性价比高,体验好。随着电动车保有量增加,充电服务将更完善。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和价值。

我经常听说“2021年是中国电动车的元年”这个说法。

说实话,作为一个汽车从业者,一个密切关注行业新闻,市场动向的产品人,我能感觉到风向变了。

很多人家里第二辆车开始尝试电动车,甚至第一辆也开始考虑电动车。

前几年野蛮生长的各种电动车品牌,经历了补贴退坡,市场竞争之后,慢慢也有了些行业雏形,涌现出“蔚小理+比亚迪”这样的头部企业。

向燃油车那样的成熟市场,跨了一大步。

从图里看得出,2020年以前,电动车市场只占中国汽车市场的不到5%,即使是这5%,也很大一部分是商用车,运营车。

但是到了2021年,9月数据显示,电动车已经占比超过16%了。后几个月这个数字只会更高,2021年电动车将会是一个200w级别的销量市场。

虽然电动车电池衰减,大城市公共充电,长途充电,等问题还没有解决用户体验问题,但只要有好的产品,好设计,在消费者那里办法总比困难多。

2021年截至9月份,中国市场在售的电动车有224款。

其中,月销量能过1000台的,只有44款。

而这44款车型的销量占整个市场的90%

44款中,以五菱宏光mini为首的微型车(5w元附近)就占了10个席位。

再刨掉主要以运营车销量为主的Ei5,EU5等6款车,

其实面向主流家用市场的车型也就28款车。

下面,让我们拉出前十名,看看2021年,中国主流家用车市场是个什么格局

结论:

你大哥,还是你大哥。追赶大哥的路,还很长。

关于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我看过很多工程师的文章,确实在技术应用上“比较勇敢”,关键领域敢于自己研发,电池,电机,电池管理系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确实牛。

通过上市公司财报来看,特斯拉是小鹏,理想,蔚来几个厂家中唯一单车有利润的。其实大家造车物料成本,毛利率差不多,主要差在单车的研发成本,和单车销售成本(管理成本)

说白了,特斯拉还是因为销量高,把研发和其他成本摊薄了,单车利润就高了。

但不同于其他企业,特斯拉没有为了维护“品牌逼格”维持高价,而是把利润通过不断降价,还给消费者,给自己建筑起来一座成本的“护城河”。

把其他厂家搞得浑身难受,价格上跟紧特斯拉,就得赔钱卖。不跟紧特斯拉,就得死。

毕竟卖车,只是特斯拉业务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用乎数据,软件,能源,甚至是卖积分等等。

其中,秦(紧凑轿车)和元(小SUV)都是10-15万区间。汉(中大型轿车)20-30万区间

我们楼下最近多了2台秦Plus,一辆蓝色,一个白色,路上跑的也越来越多(在北京)。

10-15w区间是家用车的主战场,谁在这里开花,谁在这里开花的早,战略意义重大。(燃油车市场,10-15w车型销量占整个市场的50%+)。

虽然还有很多人对于比亚迪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前的廉价小车,但不得不说,这几年通过重金挖角欧洲一线设计团队,比亚迪的设计有了质的飞跃。

比亚迪汉EV的成功案例,更是被无数厂家研究,学习,天天拿来对标,分析。我觉得汉的成功,在于洞悉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大空间,豪华感,变态的加速体验。

毕竟“操控”这两个字,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是没有直观体验的,极速过弯,转向倾斜角度,这消费者的日常通勤驾驶中体验不着。但是0-100加速,却可以在每一次红灯变绿灯时体验到,每一次加塞变线中应用。

把有限的研发经费和成本,放在消费者更能感知到价值的配置和体验上,才是产品成功的关键。

工作关系和很多欧洲汽车工程师,产品经理交流,他们都对P7评价很高,特别期待小鹏有一天能打开欧洲市场。

但这个车我开过几天,操控和体验都很好,就是工艺细节上(塑料件,拉手,等一些小细节)和传统大厂比还有待提升。

小鹏P7引以为傲的车载人机交互及自动辅助驾驶确实非常惊艳,就比如语音交互功能,甚至可以让P7把车窗直接打开到65%.

小鹏的一季度财报里有一个数据,XPILOT带来的软件收入达到了8000W,但是还是提醒大家

用驾驶辅助系统,要比正常开车还要小心

依托强大的经销商网络,ID家族9-10月销量过万台(南北两款ID.4,两款ID.6,还有刚刚上市的ID.3)

82kwh的大电池,一流的造车工艺,500多的续航里程,产品力来说,大众ID并不差。

传统燃油车巨头里面,大众是最早最快转身的。只不过,当下的国内动车市场,仍是一个“拼噱头”“玩出位”“炫科技”主导的氛围(当然这是走向成熟市场的必经之路)。

欧洲传统车企,在造车理念上有些水土不服。产品上很多大胆,甚至是有些“放肆”的想法,在传统车企的流程上也无法通过。

但长期看,我是看好大众丰田这样的传统车企,有资金,有工艺沉淀,有上下游整合能力,有人才,有市场口碑,发起力的话,还是很恐怖的。

这仅仅是2021年四季度现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之快,新车型上市之快,是近几十年世界汽车市场上没有的现象。

表里面的车只是这次“月考”的一个成绩,这里面并不包括才上市2个月就销量过2k的比亚迪海豚,不包括刚刚上市销量还在爬坡的大众ID.6等等,等等。

未来的2-3年里,forsure会有更多,更有性价比,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型上市。所有的汽车厂家都会削尖脑袋抢夺市场份额,那将是等等党的胜利。

最让消费者焦虑的充电问题,随着电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也会衍生出很多充电服务,比如小型“闪送”充电车,随时随地给应急充电。更普及,信息更精确的充电桩网络。

我想我未来一定会买一台电动车开开,大概率是国产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羁绊,空间和设计更灵活,甚至可以完全颠覆以前汽车的设计,更符合国人的需求,更低碳,开起来更爽,何乐而不为。

我专栏里还有其他价格区间的选车推荐,欢迎自取。不定时更新排名和推荐。

欢迎有问题的百度58汽车er私信加我wx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07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