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内容如下:江苏省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扩大产业规模的目标。至2021年,预期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过30万辆,并计划形成至少一家年产能超10万辆的汽车生产企业。至2025年,产量目标提升至100万辆以上,并培育知名零部件企业。同时,江苏将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多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电池、电控和智能网联领域均有具体发展策略,并强调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布局与支持。整体上,江苏正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端化、集聚化发展。
8月6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计划到2021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30万辆,形成一两家年产能超过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过100万辆,形成两三家年产、销超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培育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企业。
此外,江苏省还提出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技术自主可控,逐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体系。到2021年,新增一至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25年,新增5至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1至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3至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到2021年,建成1个、培育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基地;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
通知指出,整车计划培育2至3家R&D;能力强、制造水平高、生产服务好、品牌知名度高、产业带动力强的新能源乘用车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电池材料、充电设备、电刹车、燃料电池、车联网等具有一定优势的细分领域“单打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其中,在动力电池领域,要以动力电池为龙头,加快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和梯级利用机制,积极探索储能产业发展。实施动力电池追赶工程,针对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循环次数等关键指标,在引进重大动力电池项目的同时,推动动力电池企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1年达到300wh/kg,积极突破到350wh/kg。
在电控领域,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快矩形导体绕组、定子分体、低损耗硅钢等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全面升级高可靠性、低成本的逆变器技术、纯电驱动系统、高速减速器和传动技术,突破电控效率和功率密度瓶颈,抢占行业制高点。加快发展电动空调节、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等细分领域,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在智能网联领域,要加快传感器、车载芯片、中央处理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操作系统、安全密钥、无线通信技术等产品的R&D;化和产业化。重点支持无锡等地开展城市级车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建设,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试点,在机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相对封闭区域开展智能联网车辆示范运营。推进无锡国家智能交通综合试验基地、常州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全面提升检测评价服务能力,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向高端化、集聚化发展。
此外,通知还指出,要加快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支持燃料电池研究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促进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先进储氢运氢等制造设备的国产化。支持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盐城等地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运营,加快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示范应用促产业发展。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1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