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风险太大博世放弃自制动力电池单体,未来将如何发展?

因风险太大博世放弃自制动力电池单体,未来将如何发展?_58汽车

博世在2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由于市场、技术、成本和投资等多方面原因,决定放弃自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单体,转而通过外购电池单体,结合自身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电池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主要由5家亚洲公司主导,博世若此时投产电池单体,不仅难以获利,风险也较大。同时,现有锂电池技术面临瓶颈,博世更看好固态电池和下一代锂电池的前景,但预计要到2025年才能成熟。电池单元成本的75%来自原材料,利润空间有限。若价格战打响,博世难以获得可观收益。此外,若要达到20%的市场份额,博世需投资200亿欧元购买设备,这对任何零配件企业都是一笔巨额开支。一旦技术革新,前期投入可能白费。尽管放弃自制电池单体,博世并未放弃电池系统的研发和制造。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发挥在电动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和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等方面的R&D能力和核心技术优势。博世正在开发更高效的电机、逆变器和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提升车辆续航里程。同时,通过标准化设计和管理,降低成本,推动电驱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博世的这一战略调整,并非被动接受现实,而是主动迎合市场形势,充分利用资源,将重心转移到自身擅长的技术研发领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博世放弃自制动力电池单体,转而通过外购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完整电池系统。面对市场主导、技术瓶颈、成本压力和投资风险,博世选择聚焦擅长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发挥电动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优势,开发高效电机、逆变器,推动电驱动汽车大规模应用。这一战略调整,是主动迎合市场,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月28日,博世召开以“电动技术发展战略”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并在发布会上宣布放弃新能源汽车自制动力电池单体,转而通过外购电池单体结合博世自身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电池系统。

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由多个电池单元组成的电池模块组成,电池模块由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隔离单元和电池盒组装而成。电池单元是构成整个动力电池系统基础的部件之一。

集团管理委员会委员、汽车事业部总裁RolfBulander先生明确表示,博世不会生产动力电池单体。罗尔夫·布兰德给出了四个理由:

市场层面: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由5家亚洲公司主导:当代安派科技有限公司、日本松下、韩国三星、韩国LG、深圳比亚迪,这些公司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如果博世在这个时候投产电池单体,不仅难以从市场中获利,而且风险很大。

技术层面:动力电池新技术不断涌现,但目前采用液体电解质技术的锂电池正处于技术瓶颈期,面临更新迭代。博世更看好固态电池和下一代锂电池的技术前景,但预计相关技术要到2025年才会成熟。

成本水平:单个电池单元成本的75%来自锂等原材料。加上加工、包装、运输成本后,利润空非常有限。价格战一旦打响,可以说赚不了几个钱。

投资水平: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1000GkWh。如果博世的市场份额要达到20%,那么至少要投资200亿欧元来购买生产、检测和回收电池单元的设备。这笔钱对于任何一家零配件企业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更有甚者,一旦技术上出现革命性的创新,前期投入很可能会被浪费。

罗尔夫·布兰德〔博世集团汽车事业部总裁

但这并不意味着博世放弃了电池系统的研发和制造。博世还继续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力度。RolfBulander对动力电池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博世在这一领域的优势集中在三个方面:

博世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全面开发电动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和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R&D;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

博世正在开发能效更高的下一代电机、逆变器和电池热管理系统。有了博世的系统,车辆在同等动力下可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

标准化,博世的目标是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和管理,不断提升电动化技术,降低成本,让电驱动汽车真正进入大规模应用时代。

博世宣布退出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单体的市场竞争,并不是由于市场现状而被动的接受现实。恰恰相反,此举更是迎合市场形势充分利用资源,调整战略布局,将重心转移到自身擅长的“三电”系统等技术研发中。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1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