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轻量化透气跑鞋横测对比:361飞鱼2.安踏氢跑3.0和特步氢风4.0,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国产轻量化透气跑鞋横测对比:361飞鱼2.安踏氢跑3.0和特步氢风4.0,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_58汽车

在炎热的夏季,选择一双透气又轻量化的跑鞋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透气性、轻量化、鞋面材质、中底材料等方面,对361度飞鱼2.0、安踏氢跑3.0和特步氢风4.0三款国产跑鞋进行详细的横测对比,帮助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361飞鱼2.0和安踏氢跑3.0在轻量化方面表现优秀,单鞋重量均在150-180g左右,远轻于特步氢风4.0的310g。在透气性上,飞鱼2.0和氢跑3.0不相上下,鞋面采用梭织网布+PP膜材质,透气性良好,而氢风4.0的mono纱面+网纱设计透气性稍逊一筹。中底材料方面,三款跑鞋均采用EVA材质,但361飞鱼2.0的QU!KLIGHT技术和安踏氢跑3.0的FLASHLITE3.0技术在轻量化和回弹性上更胜一筹。飞鱼2.0的缓震和回弹脚感更舒适,而氢跑3.0的脚感偏硬实。特步氢风4.0的X-FLOW中底虽然缓震极限大,但回弹不够及时,给人一种拖沓的感觉。大底方面,三款跑鞋均采用横向纹路设计,抓地力和耐磨性都不错。飞鱼2.0和氢跑3.0的大底宽度适中,稳定性良好,而氢风4.0的大底宽度更大,稳定性更胜一筹,但重量也相应增加。综合来看,361飞鱼2.0在轻量化、透气性、缓震感等方面表现最为出色,适合轻度跑步和日常休闲穿着。安踏氢跑3.0的轻量化和透气性也不错,但脚感偏硬实。特步氢风4.0虽然缓震性能好,但透气性和重量稍显不足,更适合短距离慢跑和日常出行。总之,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需要综合考虑轻量化、透气性、缓震性能等多方面因素。希望本文的横测对比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让大家在炎炎夏日也能享受到轻松愉悦的跑步体验。国产轻量化透气跑鞋横测对比:361飞鱼2.0、安踏氢跑3.0和特步氢风4.0,哪款更适合你?本文从透气性、轻量化、鞋面材质、中底材料等方面,对361度飞鱼2.0、安踏氢跑3.0和特步氢风4.0三款国产跑鞋进行了详细的横测对比。结果显示,361飞鱼2.0在轻量化、透气性、缓震感等方面表现最为出色,适合轻度跑步和日常休闲穿着。安踏氢跑3.0的轻量化和透气性也不错,但脚感偏硬实。特步氢风4.0虽然缓震性能好,但透气性和重量稍显不足,更适合短距离慢跑和日常出行。希望本文的对比分析能为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跑鞋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全文约5000字,60张图片,3张动图,2个视频展示。

从整鞋的透气性和轻量化的设计等方面,来对比一下三个国产品牌,361度、安踏、特步各一双透气轻量化跑鞋。

先介绍一下自己:

从2019年开始跑步,慢慢的开始从5km,到最后跑全马并参加学校田径队,如今每周大概3-4次的慢跑,周末会长距离,和大家一样都是刚开始从小白一步步跑过来。

快5月,天气慢慢越来越热,在夏季跑步,最怕跑鞋不透气,鞋里全是汗,又热又湿,不但跑的时候难受,回宿舍脱鞋那味也酸爽。

到了春夏季,各大品牌都会推出他们家的透气轻量化跑鞋。大家也喜欢在这个时候选择透气的跑鞋,在夏天的时候跑步。

因此我选择跑鞋比较注重跑鞋透气性,另一个是轻量化,轻一点跑鞋,跑起来也轻快一点。

根据这些挑选条件,自己花了时间去收集轻量化国产跑鞋,最后入手了三款不同的国产跑鞋,价格在400左右的轻量化透气的跑鞋。

适合入门跑者和日常喜欢轻便穿搭的朋友。

为了给更多真实的跑鞋数据,我会对这几双跑鞋会做比较详细的介绍。

一张跑鞋对比图,如下图

描述鞋子数据:如中底材料、单只重量、鞋面材料、硬度、透气性等

透气性:跑鞋梭织网纱的透气性属于比较好的,鞋子较软的话,透气性会比较硬的更好一些。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了解一双跑鞋各方面的表现?

一般是可以从跑鞋的主要几个组成部分来分析,简单一一介绍。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361度飞鱼2.0、安踏氢跑3.0、特步氢风4.0,这三双差不多价位的鞋子的不同点,如何去选择。

下面大概是从几个方面去对比三双跑鞋。鞋子的简单配置如下

361飞鱼2.0

安踏氢跑3.0

特步氢风4.0

1、轻量化

对于一双轻量化慢跑鞋鞋,鞋子的重量都是很多跑友关注的要点。这里也是先拿出来这点来介绍。

361飞鱼2.0、安踏氢跑3.0都是主打轻量化跑鞋,而特步氢风4.0最重的,属于慢跑缓震鞋范畴,不属于轻量化。

361飞鱼2.0

42码单鞋重量179.4g

飞鱼2.0的左右脚重量是差不多,左鞋比右鞋是重了0.4g。

对于这个单鞋重量,已经是达到轻量化跑鞋的标准。飞鱼的单鞋重量已经比我现在穿的碳板跑鞋都要轻。

我还有飞鱼2.0的拆解鞋,是41码的。中底重量是67.7g

整个鞋仓是68.5g,和中底重量是差不多

大底的耐磨橡胶重量是21.5g

这三大部分总的重量是157.5g,后面再加上一些缝合线的重量,单鞋的重量在170g是比较符合官方的数据。

一个比较形象去了解单只鞋有多重,我特地去买了两包方便面来对比。

可以想象一下,单鞋的重量是比两包红烧牛肉面要轻的。

安踏氢跑3.0

42码单鞋重量151.5(左脚)

安踏氢跑3.0的单鞋重量是做到了150g,上脚是很轻。但氢跑的脚感和飞鱼重量对比是不明显,而中底的缓震脚感却有很大的不同。

氢跑3.0给上脚的第一感觉:好平,如履平地,鞋底很薄。

特步氢风4.0

氢风4.0应该是定位入门慢跑鞋,因为单鞋的重量是已经到了310.6g

我两年前的亚瑟士nimbus21的重量也是差不多这个重量。

在重量上,飞鱼2.0比氢风4.0要轻130g。

因此特步氢风4.0不属于轻量化跑鞋,上脚后会明显感觉到鞋子的重量。

从轻量化上看,361飞鱼2.0和安踏氢跑都比较好,两双跑鞋上脚重量差距不明显。特步氢风4.0就不属于轻质了。

2、鞋面

鞋面的几大类:贾卡网布鞋面、飞织鞋面、mono纱鞋面等

鞋面决定跑鞋的包裹性、透气性、延展性。因此鞋面各大家跑鞋品牌一直在上面下功夫,去提高透气性、包裹性等

361飞鱼2.0鞋面:梭织网布+PP膜

梭织网纱+PP膜,鞋面较薄,看得见鞋仓中的手指。鞋面摸起来,和mono的质感是硬硬的,鞋面支撑会比较好。

鞋头很多梭织透气孔,在30°C的下午去操场跑步,没有发现有捂脚感,比起其他的慢跑鞋透气性是好上很多。

并且鞋舌有一个设计觉得是挺用心的,鞋舌有一个孔两根鞋带可以穿过,达到稳定鞋舌的作用。

这样跑步的过程中,不用担心鞋舌会移动,造成的异物感,提高包裹感。

冰沁科技内里增强透气性,跑步时可以及时热量。同时给到脚后跟不错的包裹感、

飞鱼的透气性是比较好,在夏天的温度跑步也不会捂脚,也适合日常出行穿着。

安踏氢跑3.0鞋面:织布+PP膜

鞋面的材质其实是和飞鱼的差不多,都是织布+PP膜的组成。

鞋面是采用大网眼,类似贾卡和mono材料的混合编制,强度不错,透气有保证。

鞋面看起来是更厚一点,鞋头上有很多透气孔,鞋头部分针织密度比较高,摸着鞋面硬度是比飞鱼的要硬一点。

鞋面中部是有条形镂空,也是提高透气性。

实跑体验中,鞋面透气性挺棒的,和飞鱼的透气性是不分伯仲,要是真的去细分的,可能氢跑可能会稍微热一点,鞋面的厚度更厚一点。

特步氢风4.0:mono纱面+网纱

氢风鞋面是明显的厚了许多,有一层比较舒服的内纱,鞋舌及鞋领处有海绵填充物。提高了鞋子舒适感,透气性是大打折扣。

在实跑过程,可以明显察觉到鞋子透气性是还不错的,夏天跑步长时间是会比较捂脚。

鞋头是双层mono纱+网纱,支撑感会比较好,但也是增加了鞋子的重量。

鞋舌、鞋领港宝处是海绵填充物,透气性一般,但胜在舒服,夏天穿着会比较热。

鞋面两侧也是带有PP膜来提高防水性,并且中足处是带有TPU支撑材料,这部分的设计是提高了稳定性,牺牲了透气性。

实跑体验感受:氢风比较适合温度在30°C以下的天气跑步,透气性在大夏天是会相对捂脚的,并且汗水浸泡后,鞋子的重量多少都会增加一点。

(没有看到购买链接,暂不放卡片了)

3、中底

中底材料一直是跑鞋里讨论最多的,国内品牌的中底发泡材料技术是已经在追赶Nike的路上,甚至有一些地方做得还更好一些。

这也是这几年国产竞速跑鞋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大家都在竞速碳板跑鞋上下功夫。

中底发泡的泡棉材质主要是:EVA(乙烯醋酸乙烯酯)、P4U/D3O(聚氨酯)、TPU(热塑性聚氨酯)和ETPA/peba/pebax(聚醚嵌段酰胺)

这次的三双跑鞋,中底材料都是EVA材质,也是大部分厂家在这个定价跑鞋上使用最大的泡棉中底。

361飞鱼2.0:QU!KLIGHT中底

飞鱼的QU!KLIGHT是轻量化技术,对比普通的中底材料,要轻约40%,轻质的穿着体验,并且具备不错的回弹性能。

通过邵氏硬度计测量中底的硬度,后跟的硬度是在32C±2

整个中底的材质的硬度应该都是一致的。中底的重量也是刚好可以进行测量。大概是67.7g

这个中底的重量是做到了轻量化设计,说明技术还是很厉害。

其中中底可以设计到这么轻,是中底中没有添加稳定装置,对于一双轻量化跑鞋,设计是需要有一些取舍,或者通过其他方面去弥补。比如增加鞋底的宽度,是可提高稳定性。

也通过测量中底的厚度、宽度,数据如下后跟厚度:约32mm,前掌厚度:约18-20mm

中底厚度足够,后跟的缓震材料上脚可以感觉到不错的缓震感。厚度也在这里。

361飞鱼2.0的缓震泡棉是给我一个比较惊喜的感觉,不单单是因为它的重量是比较轻,脚感也比较舒服。

在我的印象中,轻量化跑鞋的中底不会很厚,脚感会偏薄底的硬实。

飞鱼上脚给我的感觉是后跟缓震挺足,并且回弹也及时。前掌也可以感受到落地的缓震。

5KM短距离体验中,平均配速是5:36,最快配速5:09。我是挺久没有跑这个配速,日常配速是6分会比较舒服。

是可以看到后跟的缓震形变及回弹效果。

上脚感后跟及前掌都会有不错的缓震及回弹,回弹属于带韧性的弹。轻软弹的脚感,个人是比较喜欢。适合进行短距离的训练跑或日常出街。

安踏氢跑3.0:FLASHLITE3.0

2021年推出的中底FLASHLITE3.0,主打是轻及弹。

实跑中中底缓震不明显,轻是很轻,脚感给人一种很平的感觉。缓震极限低,偏硬实的脚感,导致很容易有踩穿的感觉

硬度:42°±2°,对比飞鱼的中底硬度要高10C左右,也说明脚感也会相对硬实。

后跟厚度:18~20mm,前掌厚度:18-20mm

这里感觉前掌厚度比后跟要厚一点,其实不会,也发现氢跑前后中底材料的厚度是差不多。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上脚的第一感觉,就很平,后跟缓震形变是不明显,个人猜测这也是给人一种硬实脚感的缘由。

实跑体验中,氢跑3.0给我的脚感:好平,如履平地,鞋底很薄。轻是很轻,缓震不明显,配速快点的话,没有太多助推力。

适合压马路或者小体重跑者的轻松慢跑,经不起太高负荷的使用

特步氢风4.0:X-FLOW

特步氢风中底技术:X-FLOW(氢风科技),和轻量化跑鞋不沾边。单鞋的重量就已经是310g。

氢风4.0中底硬度:32±2,上脚感是挺软,鞋帮上有海绵填充物,鞋子的包裹感是要更好一些。

氢风中底硬度是和飞鱼的中底硬度差不多,氢风系列缓震极限要大一些,并且缓震形变也是更明显。

可以看到后跟的中底形变是比较明显的,形变是比361飞鱼、安踏氢跑都要明显。

后跟厚度:约30mm,前掌厚度:约20mm

这个中底厚度,用料是比较多,这也为什么缓震会更好的原因

特步氢风4.0的日常穿着是可以感觉到后掌比前掌要高,所以走路会给人一种向前的趋势。

后跟是30mm的缓震泡棉中底,所以氢风的缓震变型也是比其他的要大。缓震极限也大。

有不错的缓震感,但回弹却没有做到及时。

在实跑过程中,感受落地的缓震,有那种下陷的感,但回弹却不够快,给我一种有点拖沓的感觉,想提速没有办法提速。

适合短距离慢跑、日常出行,正常体重跑者选择,但夏天鞋子也会相对热一点。

大底一般是提供抓地力和耐磨,也有稳定性。

大底大多是中底泡棉+耐磨橡胶组成,有些是使用CPU耐磨橡胶。

纹路大概是分下面三种:

361飞鱼2.0

大底前掌有横向绿色的耐磨橡胶,后掌也搭配有耐磨橡胶。

纹路是横向纹路,抓地力很不错的,在水泥地、橡胶跑道、湿滑地,都有不错的抓地力。

鞋子跑了10km,大底基本是没有什么磨损的。

后跟宽度:约83mm,前掌宽度:约102mm

前后掌的宽度是挺正常的,足够使用,前掌的宽度大一点,是可以给提高鞋子的整体的稳定性。

安踏氢跑3.0

前掌耐磨橡胶是和中底颜色一致,后跟耐磨橡胶是蓝色,还是比较容易认出来。

纹路是也是横向纹路,抓地力、弯折性都是很不错。

鞋子也路跑了10km,大底是更加耐脏一点。

后跟宽度:约85mm,前掌宽度:约108mm。

特步氢风4.0

中底基本被白色耐磨橡胶覆盖,中足处镂空,增加透气性。

后跟宽度:约92mm,前掌宽度:约108mm。

后掌宽度是比飞鱼要宽上一点,达到提升稳定性。

耐磨橡胶面积大,提升耐磨性但也增加了重量。

个人觉得是可以参考其他跑鞋,在磨损较大的区域覆盖就满足了基本的需求。

总结

三双不同品牌的轻量化跑鞋,花了一周多的时间去测评整理数据,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我自己的选择,是更加推荐选择361飞鱼2.0,从轻量化、透气性、缓震感都是比较适合我。

从轻量化选择,361飞鱼2.0和安踏氢跑3.0是最质轻,特步氢风4.0偏重。

从透气性筛选,飞鱼2.0和氢跑3.0的透气不相伯仲。

从脚感舒服度筛选,飞鱼2.0的缓震和回弹脚感是更胜一筹。

氢跑3.0中底在实跑落地感受是平实,没有太多亮点。薄底鞋感觉。

轻量化跑鞋定位也比较明确,适合轻度跑步、小中体重跑者,拿来日常出行休闲穿着。

想在夏天选择一双轻量化透气的跑鞋,那么选择361飞鱼2.0是不会错。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1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