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的提速之路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创新的历程。从上世纪90年代的低速火车到如今的高铁时代,中国铁路经历了六次大提速,速度从48km/h提升至200~250km/h,实现了质的飞跃。广深线的提速试验为全国铁路提速积累了宝贵经验,京沪、京广等繁忙干线的提速试验进一步优化了运行关系,确保了安全性。六次大提速使中国铁路客车速度大幅提升,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进入21世纪,中国铁路的提速方式由挖掘旧有线路潜力向新建高速线路转变。2003年秦沈客运专线的开通运营,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的通车,以及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等一批高等级高铁的建成投用,标志着中国高铁时代的来临。高铁网的日益完善,高速动车的不断增加,极大提升了国人的出行体验感和获得感。中国铁路的提速之路虽然硕果累累,但也充满艰辛。每一次提速都凝聚了铁路人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当我们享受着高铁带来的便捷时,更应铭记这段提速史。愿中国铁路继续加速向前,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铁路提速之路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铁路建设的重视,也彰显了铁路人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从广深线的试验到全国铁路的大面积提速,再到高铁时代的来临,中国铁路的每一次进步都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中国高铁已成为国家的新名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的传奇。在享受铁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铁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出行品质要求的提高,铁路建设还需不断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铁路建设也应注重环保和节能,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总之,中国铁路的提速之路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历程。从低速火车到高铁时代,每一次提速都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铁路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速度”是个热词,尤其是中国铁路的速度,已成堪称奇迹的“国家名片”。今天,发达的铁路网犹如血管串起各个城市和地区,为社会发展输送“养分”;借助高铁,旅行可以说走就走,人们不必为坐车而犯愁。坐在快捷舒适的动车上,你是否也在想,中国铁路的速度奇迹从何而来,又向何去呢……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铁路进步不小,但火车速度慢得可怜,1993年全国铁路客车平均旅行时速仅48km/h。那会儿,“铁老大”的威名在中国无人不晓,中国铁路运输压力和强度在全球数一数二,有时抢火车票的难度不亚于抢明星演唱会门票;同时,高速公路网和航空运输也日渐成长壮大,给铁路的市场份额带来威胁。若铁路部门再不行动,那么“龟速”的火车必将被飞速的时代所抛弃。新时代要有新速度,中国铁路大提速迫在眉睫!出于挖掘中国铁路运输潜力、为以后高速铁路运营积累经验的考虑,铁道部(现拆分为国家铁路局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铁路大提速前很多都是未知的:技术是否成熟?投资是否巨大?安全能否保证?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试验来回答。首先要选一个试验路段,在这方面,铁道部看上了广深线(广州—深圳)。因为它处于路网末端,货运量不大,其提速试验不会对全国路网产生太大影响;加之线路连接的广州、深圳、香港三座城市高端客流不少,提速客车吸引力强。1990年9月,广深线提速改造项目获得批准,通过应用无缝钢轨、可动心道岔等技术,使其最高时速由100km/h提升至160km/h,成为准高速铁路,并选取其中26公里的线路作为200km/h级试验段。有了“路”的保障,还要看“车”的表现。为此,铁路科研单位与工厂研制了提速型机车、客车和动车组。1994年12月,第一列准高速列车在深圳站举行剪彩仪式,东风11型内燃机车牵引的“春光号”准高速列车运行时间由原2小时48分缩至1小时12分,车内设施与环境也显著提升,很受欢迎。运输组织上,广深线在国铁首创“白天跑客车、夜间跑货车”模式,避免慢速货车成为快速客车的“移动路障”。广深线提速试验可谓是开了个好头。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次成功背后的特殊性,特别是其“白天跑客车、夜间跑货车”组织模式在多数“客货混跑”干线上行不通。接下来要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原则,将广深线的经验转化为可供全国铁路推广的提速模式。于是,1995年起,铁道部决定在京沪(北京—上海)、京广(北京—广州)、京哈(北京—哈尔滨)三大繁忙干线开展提速试验。
该阶段重点是加强提速铁路安全性、优化提速客车与慢速货车混跑时的运行关系等。首先,1995到1996年间,通过在沪宁(上海—南京)、京秦(北京—秦皇岛)等繁忙区间组织大规模提速试验,铁路科研单位对列车制动、线路道岔、桥梁、信号等进行充分研究,确保线路提速后的安全性。之后,在几条大客流干线上开行快速列车,如上海—南京的“先行号”列车、北京—北戴河的“北戴河号”列车、北京—大连的长途快速列车等,缩短运行时间1~5小时不等,同时提速客车与慢速货车混跑时也能和谐共处,不像广深线那样“昼夜错开”。这一阶段试验取得成功!
前期试验已有成果,全国铁路大面积提速可以拉开帷幕了。1997年~2007年,这十年间全国铁路共开展六次铁路大提速,让火车速度有了质的提升!
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开始第一次大提速。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上,首次开行时速140km/h快车和夕发朝至长途客车(夕发朝至,即傍晚发车,次日早晨到达,夜间旅客在车上休息,节省宝贵的白天时间),其他客车时速也有所提升。此外还推进“货车班列客车化”,提升了铁路货运质量。“一提”后,全国客车旅行均速提升了6.8km/h,达54.9km/h。
1998年10月1日,中国铁路开始第二次大提速。以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为重点,提速区段快车运行速度可达160km/h,非提速区段也能达到120km/h。还首次开行了旅游热线直达客车与行李包裹专用货车。“二提”后,全国铁路客车旅行均速达55.2km/h。铁路提速也在那年被媒体评为“1998年十大事件之一”。
2000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开始第三次大提速。这次大提速主要在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兰州—乌鲁木齐)、浙赣(杭州—南昌)、京九(北京—香港九龙)这四大干线展开,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提速铁路网初步形成。另外,革新了列车等级划分,使用全新车次编排规则。将客车等级由原先七个改为三个,即特快、快速、普客。“三提”后,全国铁路客车旅行均速达到了60.3km/h。
2001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开始第四次大提速。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13000km,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市。进一步增开特快列车。“四提”后,全国铁路客车旅行均速达61.6km/h。
2004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开始第五次大提速。这次提速使全国几大干线铁路部分路段时速达到200km/h。最大亮点是首次开行19对时速160km/h的直达特快客车(车次为Z字头),这种列车主要连接两个大城市,途中往往一站不停,夕发朝至、夜间运行。部分直达特快列车提供免费餐食,每隔15天换一份菜单。因为使用准高速型机车与新25T型高档卧铺客车,其服务质量、舒适性和快捷性在当时实属上乘,有“移动宾馆”之美称。直达特快列车至今仍是中国铁路等级最高的普速客车类型。“五提”后,全国铁路客车旅行均速达65.7km/h。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开始第六次大提速。200km/h时速铁路里程继续延长,部分路段时速达250km/h。要说“六提”最大亮点,莫过于和谐号动车组首次投入运营,高速动车组自此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所以提到中国高速动车,就不能不提到“六提”。“六提”预示着中国“动车时代”的到来,而“动车时代”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加深。
经过六次大提速,中国铁路客车速度由从前的50迈左右,飙升至最高200~250迈,龟速变飞速。至此,我国旧有铁路大面积提速宣告圆满结束。但结束又是新的开始,这标志着我国铁路提速方式由挖掘旧有线路潜力向新建高速线路转变。2003年,中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开通运营,便已为这个转变埋下伏笔。2008年奥运前夕,京津城际高铁通车,成为中国第一条时速350km/h的高速铁路。此后,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等一批高等级高铁建成投用,高铁网越织越密,高速动车越来越多,国人出行体验感、获得感空前提高。中国高铁铸就了“中国速度”的传奇,成为我国新时期腾飞的标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铁路的提速之路既硕果累累,也实属不易。当我们享受着乘动车旅行的便捷时,也不能忘却这段提速史。车轮滚滚,愿中国铁路加速奔向美好的明天!
PS:同时热烈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Eric的线上世界”,我的所有铁路文章都会在该公众号的“铁路世界”板块里发布。除了铁路以外,该公众号还有IT、摄影、游戏推荐、影评、军事等精彩内容,欢迎浏览!本文若有错误之处,还请各位看官批评指正!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1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