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内容:汽车厂商不自行生产轮胎及其他零部件,如发动机、电池包等,是出于成本、技术及社会分工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专业零部件厂商拥有成本、价格及质量控制等优势,而汽车厂商则专注于资源整合、技术整合及市场衔接等方面。汽车厂商作为行业内的汇聚点,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和管控能力,同时也需要依赖供应商的技术支持和规模集群效应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专业分工与合作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汽车厂商与供应商共同赢得市场的重要策略。
哈哈,汽车厂何止不做轮胎,汽车厂还不做发动机,不做变速箱,不做所有零部件呢。这么说吧,一辆车除了车壳子,就没有一个零部件是车厂自己做的。
我是一名工作十年的汽车工程师,我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我这么说也有些不严谨了,有些汽车厂有自制发动机,自制电池包等零部件的,但是,这些情况大部分是由于历史原因、成本原因,技术原因造成的,就整个行业的普遍趋势而言,主机厂是不会自行研发底层零部件的,为啥呢?原因有二。
一、成本原因。轮胎也好,发动机也好,一个零件的生产,靠的都是一条完备的产业链在支撑,一个零部件供应商,特别是行业头部供应商,往往会有十几到几十家二级供应商围绕周围,三级供应商就更多了,就会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因此成本可以做的很低,这个价格优势,是汽车厂家无法比拟的。
二、技术原因。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在所有方面都获得技术优势,但是汽车作为一个复合产品,又希望能够在每个主要子部件都足够优秀,才能赢得市场,比如说,轮胎得好,胎噪小,还省油,发动机也得好,动力强劲,让我随时起飞,内饰还得高端奢华有面子。那咋办呢?市场上有,直接买呗。专业零部件厂商因为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往往会获得十分巨大的技术优势,甚至形成技术壁垒,是其他厂商无法跨越的,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各需所需,这就是双赢的局面,一来二去,汽车厂与供应商的格局,就建立起来了。
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比起汽车厂商,专业零部件厂商具备了两项无法比拟的优势,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这是大致的讲法,其实细说的话,还有质量控制优势、管理成本优势,总之目前这样的发展格局,是社会发展高度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其实不只是汽车厂商,我们的手机,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几乎所有的复合型产品,无外乎都是这样的。
那么,是不是说汽车厂商就就是个简单的组装厂?把买来的零部件拼凑一下,就完事了?
当然不是,汽车厂商有汽车厂商的产业分工定位。我简单说说吧
首先,汽车厂商是所有资源的汇聚点,因此,汽车厂商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和管控能力,能够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保证力出一孔,能够管理所有的供货方,保证品质如一;如果把行业链比作火车,汽车厂商无疑是火车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啊。
其次,汽车厂商的技术优势,体体现在整车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调合能力,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电磁系统之间的耦合、机械系统之间的配合,电磁与机械系统之间的融合。此外,还有对整车构架的把控,搭建所有系统运行的平台,这些都是供应商无法单独做到的。
第三,汽车厂商是市场与供应链的衔接者,发挥了将需求转化为实际产品的作用。所以汽车厂商往往有强大的配套销售网络和终端,以及十分效率的销售管理能力,这也是普通一个供应商无法做到的。
所以,再说回题主的问题,知名汽车厂商为什么从来不自己生产轮胎?,除了题主说的术业有专攻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是社会劳动力高度发展之后带来的,高度分工合作,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好了,我的回答就到这里,感谢阅读。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3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