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电混动车型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而其中以比亚迪最为知名。其口碑的建立离不开技术的快速进步。从第一代DM技术开始,到第二代、第三代,再到即将进入第四代DM-i,比亚迪的混动技术已经进化了三代。本文将从低电量时驾驶体验方面,解析这三代进化过程中是如何解决用户痛点。第一代:低电量如慢牛F3DM是一台借用燃油车F3打造的混动车型,搭载功率为50KW的1.0L三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没错,就是F0上那台),一台50kW的M2主驱动电机,以及一台25kW的M1辅助电机(主管发电)。虽然总功率达到125kW,但只能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来,三者共同发力(实际上最大输出功率只有80kW),百公里加速时间为10.8秒。但是低电量时,痛苦就来了。由于此时主要靠50kW的发动机拖动25kW的辅助电机进行发电,再通过逆变之后供50kW的主驱动电机驱动车辆行驶,多余电量还要给蓄电池充电。这下就明白了吧,低电量情况下,实际输出功率不超过25kW,这要推动一台1560kg的车来说,动力能弱成什么样了?难怪用户吐槽有电是匹马,无电成慢牛。不过那时,比亚迪的技术储备有限,想提升低电量时的动力实在难上加难。就这样,F3DM冷冷清清地卖了几年,终于停产。第一代DM技术落幕。第二代:低电量像拖拉机一直到了2013年,随着比亚迪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及DCT双离合变速箱研制成功后,才推出第二代DM技术,搭载在秦上。这套系统由系统由113kW的1.5T发动机和110kW的高速电机组成,最大扭矩为479N·m,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9秒。在低电量情况下,秦这台车就不像F3DM需要靠发电再逆转再驱动这么繁琐了。由于发动机输出匹配了双离合变速箱,可以直接驱动车辆,且1.5T的动力性能还不错,推动这台1720kg的车且可。但也别高兴太早,此时发动机既要驱动车辆,还要拖动这台110kW的大家伙发电,发电效率低不说(低速时发电效率仅65%左右),噪音还巨大。更有搭载的干式双离合的低速顿挫的毛病此时完全显露出来了(原本在有电情况下,发动机在低速情况下不直接介入,意味着双离合低速顿挫的毛病被完美掩盖)。且发动机低速扭矩严重不足,使得顿挫更加明显。但凡秦车主应该都深有体会,这台车纯电情况下驾驶体验不输30万的车,但在低电量情况下,那种顿挫及噪音带来的感觉,10万块钱的车都比不上,简直像是开着一台拖拉机。第三代:低电量行驶平顺在饱受吐槽之后,比亚迪迎来了第三代DM技术。这代技术最主要的是加入了一台BSG电机。虽然百公里加速时间还是5.9s,但在低速时的行驶体验有了明显改善。有了BSG之后,低电量时就可以脱开主驱动电机这个大包袱,由发动机和BSG电机驱动车辆。BSG电机稳定发电(发电效率超过80%),保持电池包电量,还能够提供扭矩辅助,完美解决发动机低速时扭矩不足问题,驾驶体验自然就更平顺了。下图为比亚迪全新一代唐搭载的第三代DM技术,秦PRO与之相似,只是少了一台后驱电机。从比亚迪DM技术的发展来看,过程并不顺利,仅仅从低速驾驶体验来看,前两代技术都有不足之处。至于第三代DM技术是不是做得很完美了呢?未必,因为马上就有第四代了——DM-i。
说到插电混动,不得不提比亚迪。
比亚迪的口碑是建立在技术快速进步上。
短短十年,从2008年搭载第一代DM技术的F3DM上市以来,比亚迪的混动技术已经进化了三代,即将进入第四代DM-i了,一代比一代完美。
为什么技术进步有如此之快呢?
离不开用户的吐槽。
本文从低电量时驾驶体验方面,解析这三代进化过程中是如何解决用户痛点。
第一代:低电量如慢牛
F3DM是一台借用燃油车F3打造的混动车型,搭载功率为50KW的1.0L三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没错,就是F0上那台),一台50kW的M2主驱动电机,以及一台25kW的M1辅助电机(主管发电)。
虽然总功率达到125kW,但只能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来,三者共同发力(实际上最大输出功率只有80kW),百公里加速时间为10.8秒。
但是低电量时,痛苦就来了。
由于此时主要靠50kW的发动机拖动25kW的辅助电机进行发电,再通过逆变之后供50kW的主驱动电机驱动车辆行驶,多余电量还要给蓄电池充电。
这下就明白了吧,低电量情况下,实际输出功率不超过25kW,这要推动一台1560kg的车来说,动力能弱成什么样了?
难怪用户吐槽有电是匹马,无电成慢牛。
不过那时,比亚迪的技术储备有限,想提升低电量时的动力实在难上加难。
就这样,F3DM冷冷清清地卖了几年,终于停产。
第一代DM技术落幕。
第二代:低电量像拖拉机
一直到了2013年,随着比亚迪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及DCT双离合变速箱研制成功后,才推出第二代DM技术,搭载在秦上。
这套系统由系统由113kW的1.5T发动机和110kW的高速电机组成,最大扭矩为479N·m,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9秒。
在低电量情况下,秦这台车就不像F3DM需要靠发电再逆转再驱动这么繁琐了。
由于发动机输出匹配了双离合变速箱,可以直接驱动车辆,且1.5T的动力性能还不错,推动这台1720kg的车且可。
但也别高兴太早,此时发动机既要驱动车辆,还要拖动这台110kW的大家伙发电,发电效率低不说(低速时发电效率仅65%左右),噪音还巨大。
更有搭载的干式双离合的低速顿挫的毛病此时完全显露出来了(原本在有电情况下,发动机在低速情况下不直接介入,意味着双离合低速顿挫的毛病被完美掩盖)。
且发动机低速扭矩严重不足,使得顿挫更加明显。
但凡秦车主应该都深有体会,这台车纯电情况下驾驶体验不输30万的车,但在低电量情况下,那种顿挫及噪音带来的感觉,10万块钱的车都比不上,简直像是开着一台拖拉机。
第三代:低电量行驶平顺
在饱受吐槽之后,比亚迪迎来了第三代DM技术。
这代技术最主要的是加入了一台BSG电机。
虽然百公里加速时间还是5.9s,但在低速时的行驶体验有了明显改善。
有了BSG之后,低电量时就可以脱开主驱动电机这个大包袱,由发动机和BSG电机驱动车辆。
BSG电机稳定发电(发电效率超过80%),保持电池包电量,还能够提供扭矩辅助,完美解决发动机低速时扭矩不足问题,驾驶体验自然就更平顺了。
下图为比亚迪全新一代唐搭载的第三代DM技术,秦PRO与之相似,只是少了一台后驱电机。
从比亚迪DM技术的发展来看,过程并不顺利,仅仅从低速驾驶体验来看,前两代技术都有不足之处。
至于第三代DM技术是不是做得很完美了呢?
未必,因为马上就有第四代了——DM-i。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4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