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在一个留言区说比亚迪在国内销量将会超过丰田,引来100多楼的嘲笑。如今,比亚迪市值紧逼丰田,而日元还在一直贬值,超越已不远了。但市值够吗?比亚迪能否在未来十年全面超越丰田?比亚迪今年销售“气质”抢眼,但丰田作为全球“车霸”实力不可小觑。比亚迪要超越丰田,不能只讲爱国情怀,还得靠真实力。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比亚迪和丰田的差距不小。比亚迪要赶上甚至超过丰田,需要实现年均增长30%。参考大众、丰田和通用过去销量走势,变化率基本都在一位数,偶尔爆发也就20%出头。但现在是汽车产业的变局时代,比亚迪和丰田存在变数。丰田燃油车占比77%,电气化仅23%;比亚迪已停产燃油车,纯电和插混占比100%。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传统燃油车产业造成降维打击,资本市场转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智能车时代,核心竞争力转向车机系统、自动驾驶等软件。日本IT行业水平和码农储备与中美有差距,令人担忧。全球车企市值格局中,特斯拉、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公司,丰田是传统燃油车龙头。丰田转型面临挑战,35万员工、终生雇佣年功序列氛围,难以迅速变成新能源工程师。员工、高管、供应商与燃油车羁绊深,电动化转型触动利益。制造业要么成本优势规模效应,要么技术优势形成壁垒。丰田面临转型挑战,比亚迪已先行一步。比亚迪超越丰田,销量规模是关键。时代更替下,比亚迪代表电气化汽车未来。销量高速增长,远超30%。2021年丰田电气化汽车全球销量215万辆,比亚迪四五年内超越丰田问题不大。但要十年内全球市场全面超越,比亚迪面临全球化市场挑战。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短于燃油车,比亚迪可把核心技术放中国,利用现有供应链快速全球建厂,甚至收购产能。一旦开启全球化步伐,达成超100万辆目标不难。国产车在发展中国家已打开局面,但市场空间有限,销量不足以冲击丰田。汽车出海最大风险是政治变数。比亚迪全球成功需伴随中国崛起。比亚迪在国内市场话语权提升,布局海外需尽早提上日程。商用车海外征战多年,口碑不错。海外之路刚开始,过几年才能见分晓。国际车企主战场是亚美欧,政策鼓励电动车。丰田在欧洲销量不高,亚美市场失利就告别一流车企。这是市场和路线之争。诺基亚、柯达因行业剧变而死。汽车行业剧变来了,丰田作为龙头,结局如何?只要丰田全面败退够快,比亚迪就可能超越丰田。
记得五年前,我在一个留言区说比亚迪在国内销量将会超过丰田,引来100多楼的嘲笑。如今看来,比亚迪市值紧逼丰田,而日元还在一直贬值,超越已不远了。可仅仅市值够吗?这不得不令人引发思考:比亚迪能否在未来十年全面超越丰田呢?
毫无疑问,今年以来比亚迪展现出的销售“气质”相当抢眼,可我们也不得不否认,丰田作为全球“车霸”的实力不可小觑。也就是说,比亚迪要超越丰田不能只讲爱国情怀,还是得以理服人,靠真实力超越。
我们来看看,目前比亚迪和丰田的差距有多大呢?根据2021年财报数据如下:
因为,就这个差距来看,我们就以十年平均增长率来算一算,比亚迪需要实现年均增长30%才能赶上甚至超过丰田。
我们来参考下大众、丰田和通用过去的销量走势,其实变化率基本都在一位数,偶尔爆发一下也就是20%出头,期间还会受到经济周期影响而出现下滑。
如今不同的是,比亚迪和丰田车企存在着变局时代的变数。也就是说,燃油时代不可能,但是现在是汽车产业的变局时代,自然也就有了变数。
单纯从两家车企的产品结构看,丰田的燃油车占比达到77%,电气化(含混动插混纯电和燃料电池)的占比仅23%;而比亚迪则是已经停产燃油车,纯电和插混占比直达100%。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对传统燃油车产业造成摧枯拉朽般的降维打击。资本市场早就已经在抛弃燃油车了,纷纷转向新能源汽车领域集中。
要知道,在智能车时代,车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从机械素质转向车机系统、自动驾驶等这些软件,而日本的IT行业水平和码农储备跟中美比,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资本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当前的全球车企市值格局是:特斯拉只造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公司。比亚迪已经彻底停产燃油车,也已经是新能源汽车公司。而丰田则是传统燃油车的龙头老大。
更为重要的丰田转型,目前有超35万的员工,而且还有终生雇佣年功序列的氛围,他们是没法迅速把自己变成一个新能源工程师的。丰田内部员工、高管、供应商与燃油车都有着巨大的羁绊,丰田的电动化转型无疑会触动他们的蛋糕。
制造业这行当,要么成本优势规模效应,要么技术优势形成壁垒,一条不占的最后基本都会被卷死了。可见,丰田面临转型挑战,而比亚迪已是先行一步。那么,比亚迪超越丰田接下来就仅剩下销量规模,这将是终极一战的关键。
时代更替之下,超越是早晚的事,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如今比亚迪正代表着电气化汽车的未来。要知道,最近一年多比亚迪正处于这样一种状态,销量保持高速增长,远远高于前面提到的30%。
2021年丰田电气化汽车全球销量215万辆,单比这个领域的话,比亚迪在四五年之内超越丰田也应问题不大,但是要十年内在全球市场实现对丰田全面超越,比亚迪不得不接受一个最大的挑战,即全球化市场。
即使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是短于燃油车的,不仅可以把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核心技术放在中国,压铸焊接涂装组装等传统工艺利用现有供应链快速在全球分布建厂,甚至可以直接收购别的汽车公司现有产能,其产能扩张速度理论上是比燃油车更快的。也就是说,比亚迪一旦开启全球化步伐,出口+当地建厂组装,达成超100万辆的目标,难度也不高。
挑战在于,国产车在南美中东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已慢慢打开局面,但这些地区市场空间有限,而且是自家竞争,销量不足以对丰田形成正面冲击。而且汽车就如同手机行场出海一样,其中最大风险来源于政治变数。苹果特斯拉可以全球卖,就是因为是美国企业。华为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就是因为是中国企业,同理比亚迪在全球成功也要伴随着中国的崛起。
随着比亚迪在国内市场话语权快速提升,布局海外显然需要尽早提上日程。其实比亚迪商用车早在海外征战多年,口碑不错。比如在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去巴哈马参加活动时,唐EV已经能够担得起皇室座驾的任务了。
当然比亚迪海外之路才刚开始,过几年才能见分晓。但国际车企主战场是亚美欧,这些地方政策都是鼓励电动车的。而丰田在欧洲销量并不算特别高,它只要在亚美市场失利,就已经告别一流车企了。
这是一个市场和路线之争。诺基亚手机是因行业的剧变死的;柯达胶卷也是因为行业的剧变死的;现在,汽车行业的剧变来了,丰田作为曾经的龙头,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只要丰田全面败退够快,比亚迪就有可能超越丰田。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5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