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不如燃油车?电动汽车安全性的真相

是不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不如燃油车?电动汽车安全性的真相_58汽车

汽车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然而,电动汽车真的不如燃油车安全吗?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并以极星2为例,展示电动汽车在安全性上的优势。首先,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碰撞、进水、高温等情况可能导致电池损坏甚至爆炸。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车企已经开始针对性地优化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例如,极星2在车身结构、电池保护、安全气囊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设计,使其安全性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其次,电动汽车在碰撞安全方面也有其优势。由于电池的重量,电动汽车在碰撞时的加速度更小,有利于保护乘员安全。同时,极星2等车型在车身结构上进行了加强,采用了高强度钢材和特殊设计,有效提高了碰撞安全性能。此外,电动汽车在主动安全技术方面也表现出色。极星2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路况并提供辅助,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同时,其安全气囊技术也更加人性化,能够在碰撞时更好地保护乘员。总的来说,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并不逊色于燃油车,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相信未来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极星2等车型的成功,也为行业树立了安全标杆,推动了电动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动汽车在安全性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虽然动力电池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但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设计,电动汽车完全能够达到甚至超越燃油车的安全性。极星2等车型的成功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未来,随着更多安全技术的运用和完善,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选择。

一提起汽车安全,脑海里就想到《流浪地球》里的一句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可见即便地球快毁灭了,汽车安全依然是永恒的课题。

汽车安全无疑是行业内经久不衰的议题。一百多年来,汽车厂商使出浑身解数来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汽车安全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其中,动力电池的化学特性,使得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来说有着更大的风险系数。碰撞、进水、高温等等情况都可能导致电池的损坏甚至爆炸。因此,消费者质疑电动车的安全性是理所当然的,新能源汽车要获得大众认可,也必须在高安全性上下功夫。

2020年已经过去了,在网络上隔几天就会看到一则电动汽车起火燃烧的新闻,据报道统计,起火事故新闻近75起,约涉及25个品牌车企近40款不同车型。我们看新闻会发现,一旦电动汽车碰撞起火,燃烧起来就停不下来,其实就是动力电池的化学特性决定的。

有分析指出,当用尖锐物体贯穿电池,导致电池正负极连接到一起时,电池会因短路而大功率放电,导致急剧放热,贯穿泄露的电解液在高温下容易起火、严重则会爆炸。比如下图时典型的电池包穿刺试验分析,无论钉子用慢速度(10mm/s)还是快速度(250mm/s)贯穿电池包,电压都会在短短几秒内出现急剧波动,大量热量被释放出来,然后就“砰”的起火爆炸了。可见,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保护至关重要。

此外,同等级别的电动汽车整车质量更大,对碰撞的结构安全要求更高,比如下图中某车型纯电动版本和燃油版,纯电动版本要重300kg,而白车身如果用一样设计的话,显然安全系数会降低。所以,白车身的优化也是必须的。

目前行业内已经有部分车企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对电动汽车的安全特点进行针对性优化,也做到了行业头部的安全性。下面我就以极星2为例,介绍一辆电动汽车是如何做到等同甚至超越燃油车的安全性水平的。

PS:极星可能大家不熟悉,它是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吉利集团共同拥有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有着沃尔沃的金字招牌,相信大家也能猜到极星2这款电动车的安全性了。

前段时间,极星2(Polester2)进行了EuroNCAP,获得了最新测试的五星评级,成为当今相对安全的电动车之一。要知道,EuroNCAP评定项目从2020年开始,测试标准更严格了,分数获取更难了。

说实话,作为业内从业者,我觉得沃尔沃集团下车型通过Euro-NCAP、C-NCAP、IIHS等各路碰撞测试时没有压力的,但是一款电动汽车能做到这个分数,超过了我的预期。我们上Euro-NCAP官网横向对比来看(都是新规数据),“成人乘客防护”项目第二名,取得了93%,考虑到整车质量的劣势,这个水平在纯电动车中是成绩是非常优秀的;“儿童乘客防护”项目第一名,取得了89%;“行人防护”项目第一名,取得了80%;“安全辅助”项目第三名,获得86%,综合成绩毫无争议的第一梯队。

具体碰撞表现可以看下面的视频,一个字,就是稳。

虽然极星2也是一辆电动汽车,但是看了它的碰撞表现,相信消费者不会再质疑安全性了,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先放一张图,是美国IIHS做的车身重量与人员伤亡呈负相关的大数据,不同年代的数据都表明,车辆越重,其导致人员死亡的概率越低,这个也是符合大家认知的,同等碰撞测试结果下,车辆更重的话,相互碰撞更具有优势。电动车由于有动力电池,普遍质量比同级别燃油车重300-500kg,理论上相互碰撞时加速度会更小一些,但是这也对电动车的白车身有极高要求,用传统燃油车的白车身强度往往不足,必须进行针对性加强。

极星2白车身是基于沃尔沃CMA平台架构的,相信大家了解白车身用料会发现,沃尔沃白车身是一个“奇葩”,车身钢材的选用非常慷慨。极星2的车身高强度钢的使用达到67%,占比远超国内很多同级豪华车。我们看下图白车身,“高强度座舱区”的加强件、结构件,A/B/C柱、侧围、防火墙、底盘中央通道等,全部采用军用级热成型硼钢,其抗拉强度高达1600MPa,坚固车身结构满足全球市场最高安全标准,而且不局限法规应试考试,这种全方位的保护在实际驾驶遇到事故时更加安全可靠。

前段时间百度58汽车做的沃尔沃叠罗汉案例,也可以充分证明沃尔沃白车身的坚硬程度,白车身最薄弱的车顶居然能承受6辆车还能正常打开车门,这是令人惊艳的水平。极星2也采用了这种近乎“变态”的结构,才铸就了无坚不摧的车身。

电动汽车的电池确实是碰撞安全的难题,对电池的防护至关重要。前几年大家对“电池保护”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后舆论才普遍质疑电动车的安全,而沃尔沃作为安全标准的佼佼者,极星在研发之初就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安全因素。

第一个保护自然是前文提到的笼式车身,但是单纯依靠笼式车身是不够的。如果发生很严重的碰撞事故,电池组会受到一定的入侵和挤压,对于传统燃油车,在保证人生存空间的少量挤压并没有关系,但是电池组受到挤压会存在风险。

我们分析一下极星2和沃尔沃XC-90的白车身,他们的车头都是两条能量传递路径,也应对25%偏置碰撞采用了“弃轮保车”策略,不同之处在于下图黄色的区域,极星2在车身两侧防火墙的边缘配备了特殊设计的实心铝块,官方称为“SPOC”模块,核心技术。

这种设计在偏置碰撞和正面碰撞中能抵挡前方轮胎、悬架的入侵,同时还能抵挡侧方碰撞时的车身变形。从E-NCAP公布的视频也能看出,轮子撞到这个铝块后被死死顶住,保证了电池不受任何侵害。这种设计标准是高于碰撞标准的,在发生更高时速下的碰撞时也能为电池提供全方位的保护。我比较喜欢沃尔沃集团的一个认识“法规碰撞最高标准是车企安全的下限,而不是目标”。

极星2电池本身是通过铝合金托盘和钢制护板完全封闭了起来,27个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以H型的分布方式与底盘进行无缝结合,以提升整体的抗扭强度。一旦事故真实发生,高压电系统也会在瞬间与车载系统断开连接,防止二次自燃。为何采用这种H(上面写得是H)型布局呢?这种布局不是空间利用率很低吗?其实极星2更多的是考虑电池的安全。比如下面这个示意图,实际发生不可预估的正碰和偏置碰时,由于电芯被铝制模组包裹,相比整体式的电池包,H型架构可以有效分散能量,电池包挤压变形程度更低一些。

此外,极星2在电池包外壳和车身两侧也设计了碰撞吸能结构,在面对侧碰时和底盘托底的时候,能够创造一定的缓冲区域,这就像鸡蛋的包装盒,外面采用纸质包装作为缓冲。当然,极星的工程师也表示,为安全不妥协也导致无法选择更大的电池包,这对于一家以安全为图腾的公司来说,牺牲是值得的。

说一个极星2上有意思的创新设计,由于极星2不需要庞大的发动机,车头可以做一个较大的储物空间,一些杂物放在车头更加方便拿取。但是没有发动机后,虽然偏置碰撞和正碰没有问题,但是正面柱碰就有问题了,只依靠一个横梁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极星2采用了全球先进的碰撞吸能前下部荷载路径设计(FLLP),通过车头前的特殊结构能够吸能,防止后方电池组的变形,这个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值得其他电动车借鉴。

对安全,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安全气囊的数量和安全性能成绝对的正相关,因此看到宣传时都是说有多少个安全气囊,而不提安全气囊的大小和气囊本身的安全性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轻微碰撞也会导致气囊弹出,极易造成驾乘人员的二次伤害,极星2上也采用沃尔沃的两级释放气囊技术,当安全气囊弹出后,先充气至一定比例,在人员接触气囊后再充满,确保不会因为“用力过猛”而伤害驾乘者。

当然,我也觉得气囊数量多多益善。这方面极星2标配8个安全气囊,包括两个前气囊、两个外侧安全气囊、两个内侧安全气囊、两个侧面安全气帘,结合安全带,能够在发生碰撞时有效保护用户。其中,极星2的内侧双安全气囊为行业中比较亮眼的设计,在碰撞发生时,乘员可以同时得到来自两侧和前方气囊的保护。可以说,在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上,极星2已经做到了卓越。

虽然主动安全技术和电动车还是燃油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目前行业普遍电动车的主动安全技术应用得更广泛。关于极星2在主动安全上的技术也是可圈可点的。我非常认同沃尔沃集团对于主动安全的敬畏,他们的理念是“我们不以消费者为实验品,100%确保安全功能才能量产交付”。即便是极星,在主动安全的宣传上也是很保守的,其水平和行业内优秀水平一致,但是从来不过度营销。比如极星官网,从头到尾没有“自动”两个字误导消费者,都是辅助功能,实际上它也是L2级别驾驶辅助。

极星2共有15个雷达和5个摄像头,和一套英伟达DRIVEPX2视觉芯片包含1个前毫米波雷达和1个前方摄像头,4个环视高清摄像头,2个盲点雷达和12个泊车超声波雷达,这个硬件配置已经超过了目前行业绝大多数宣传自动驾驶的车型。这些传感器能够高效获知路面、车身等信息,代替车主的眼睛为极星2的辅助驾驶功能提供条件。

此外,极星2搭载了PilotAssist领航辅助系统,融合地图信息,可以在加减速时更精准地预知车辆位置,更好应对城市走走停停的交通状况。同时,该系统还提供自动加速、制动和转向辅助,驾驶更加便利。探测系统能够准确感知周边的其他车辆、行人,通过自动紧急制动(AEB)功能协助车主,驾乘人员与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都得到了保证。

随着市场的发展,电动汽车将越来越多,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设计也更加重要。在燃油车领域,沃尔沃是安全的标杆,同样在电动汽车领域,沃尔沃集团的极星也是行业翘楚,可以说它不是性能最强大的电动车,但它一定是非常安全的电动车之一。希望行业内出现更多极星2这样安全的电动车,打消消费者的质疑,对安全永不妥协,对安全的追求永无止境,将电动汽车的安全做到超过燃油车的水平!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5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