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车在中国市场上的不流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价格因素:旅行车在国内的售价普遍偏高,相比同级别轿车,消费者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例如奥迪A4L和A4 allroad的价格差距就很明显。2. 车型选择有限:国内在售的旅行车车型并不多,很多品牌并没有引入旅行车版本,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较小。3. 文化差异:欧洲人对旅行车的喜爱,与他们的历史、文化、道路条件等因素有关。而中国消费者对旅行车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4. SUV的冲击:SUV凭借其高底盘、大空间等优势,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对旅行车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5. 汽车文化差异:中国汽车文化起步较晚,消费者对车型的喜好和认知还在不断变化中,旅行车要想获得更多认可,还需要时间的积累。总之,旅行车在中国市场的不流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消费者认知的提高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旅行车或许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旅行车在中国市场上的不流行,主要受价格、车型选择、文化差异、SUV冲击以及汽车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虽然目前市场表现一般,但随着消费者认知的提高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旅行车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多关注和发展机遇。
自打K哥记事开始,Wagon车型——也就是旅行车,车迷口中喊的“瓦罐”一直都是街上能见度最低的车型之一,保有量甚至可以和超跑们有的一拼。
像最早是政府采购车的标致505SW、马自达929等曾经在国内流行过的老旅行车,K哥也只是在一些论坛/杂志上看到过他们的身影。
更多人对于旅行车的印象是桑塔纳的旅行车——
虽然旅桑现在更多被人收来改装了——
题外话,标致505SW算是真正的国产旅行车鼻祖,1986年广州标致投产的首款车型,比旅行版桑塔纳还要早了6年面世。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同事和K哥说旅桑以前当过“灵车”,不是很吉利。。。
其实这是因为早期咱们国内的民众对于车型的认知并没有那么全,况且在某种程度上,旅行车是和“灵车”有那么一丁点的相似,以讹传讹就这么传出来了。
在这里K哥算是给旅行车小小的正名一下。
旅行车毫无疑问是国内市场最不待见的一种车型,中国做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按理说市场宽容度应该是很大才对,毕竟连一些山寨李鬼车型都能有自己的市场,没道理旅行车卖不好。
而且K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算现在“吹”旅行车的人这么多,旅行车的销量也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加。
啥原因呢?
K哥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贵。
别说旅行车在国内为啥流行不起来了,你看看国内在售车型,有几个给你旅行车版本给你买的。
而提供旅行车版本的车型,价格则普遍偏高。
拿A4做例子,A4L45TFSI现在4S优惠下来裸车30往下一点点,而A4allroad优惠下来裸车35左右,更别提A4allroad是进口车,还有额外的费用。
等于说是你为了旅行车信仰,要多付20%以上的价格去购买。
7万左右的差价,K哥是觉得,有点高了。
而假如现在市面上售卖的车型都有对应的旅行车版本,然后国产后的售价只高出原车型的5%左右,你看大家买不买。
再说说旅行车为啥会在欧洲流行。
其实也挺简单的,这和整个欧洲的历史、文化、路况等需求决定的。
欧洲城市规划的早,古建筑多,道路狭窄,人口稠密的同时人均机动车保有量也挺高的——这就引出一个思路:少占地,多往上走,占天。
旅行车比三厢车多出了更大的竖向行李空间和更多选择的装载方式,欧洲人民觉得很实用啊。
那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咋不买SUV呢?SUV也符合啊!
这就要说到另外一点了——欧洲铺装路面占了大多数的道路属性,说白了就是路好,然后山路和高速很多,大家都喜欢开快车啊。(德国不限速高速了解一下)
这个时候,高重心、重量大、风阻高的SUV相比旅行车就没有任何优势了,自己想一下,高速上开到150往上了,是旅行车好操控还是SUV好操控。。。
再者欧洲油价也不便宜,开高重量高风阻的SUV带来的后果就是你的耗油肯定会比开旅行车来得高。
最后其实欧洲人喜欢买旅行车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旅行车可以看作是欧洲马车文化的精神继任者。
Wagon一词其最初的含义就是“四轮载重马车”。
欧洲人买旅行车,那都是一层套一层有原因的。
咱们车迷中有个最逗的现象就是咱汽车文化起步的晚,说咱不懂车,车迷们互相吵来吵去:
欧洲都是旅行车,中国不流行,你们不懂车,观念有问题。
美国都是皮卡,中国不流行,你们不懂车,观念有问题。
日本都是MPV,中国不流行,你们不懂车,观念有问题。
所以流行什么车,和这个国家的国情分不开。
欧洲城市老,道路对操控要求高,喜欢小车,即使要拉点东西,也是优先旅行车,操控第一。
美国汽油便宜,道路宽,停车位大,大皮卡能拉游艇能拉房车,卖的就好。
咱们国内上下班堵车严不严重,要么就是高速路直线,操控的排序很靠后,旅行车相比SUV性价比不高,自然没人买了。
这和懂不懂车没有任何关系。
最后引用一个在论坛上看来的段子,来假设下假如中国是汽车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换位一下欧洲和中国——
《三体》作者刘慈欣还写过短篇小说,名叫《西洋》,里面大胆假设当年郑和船队没有返航,而是一路跑到美洲大陆,并对其进行统治,整个世界格局因此改变。
在1997年,英国要求中国交还北爱尔兰。纽约变成中国的一块“飞地”,类似当年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在故事中,中国转身变成列强,欧美人习惯把自己看低一线,对中国人有种“崇洋媚外”的态度。
我也学刘慈欣那样,做个不严谨假设,假设中国工业起步较早,汽车工业至今已世界领先,欧洲人看中国人,也会有种莫名其妙的崇拜。
欧洲网民会说:你看中国人是多么务实,汽车本质就是个承载工具,中国的汽车都会进行加长,人家这才叫真正明白自身需要。不像我们欧洲人,明明牛高马大,却要挤在拥挤的高尔夫里,这是不成熟市场的表现。
后排在中国的使用率很高,中国人喜欢用车接上父母小孩一起出行,要比我们更注重亲情。SUV在中国很流行,人家这才叫有汽车文化。高底盘很适合旅游时进行探索,不像旅行车仅限于走铺装道路。SUV的后备厢比旅行车高,实用性比旅行车更强,真想不懂那么好用的车,在欧洲为何流行不起来?
欧洲人真的不懂车,有钱我一定会买台SUV,真觉得开旅行车是件很俗气的事情,尤其是手动挡的旅行车。
还有还有,我们欧洲人整天自己修车,人家中国人都是交给4S店来完成,专业事由专业人做,这才叫高效社会。。。
K哥想了想上面说的这个场景,忍不住泛起了微笑。
车友们对旅行车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呢?有喜欢的旅行车吗?
欢迎留言区讨论!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6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