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车主陈某近期发布声明,称因误把油门当刹车导致车辆失控,并承认此前声称的特斯拉“自动加速刹车失灵”是捏造。但该事件背后仍有疑问:陈某为何突然反转?其声明是否代表真相?现实是否真的比电视剧更曲折?此外,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也引发了关于驾驶习惯和安全的讨论。特斯拉刹车事件引起广泛关注,陈某声明称误操作并捏造事实。但真相仍待查清,陈某的转变引发更多疑问。同时,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也引发了关于驾驶习惯和安全的讨论。
反转又反转,跌宕又起伏,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或许成为了年度疑案。
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在去年控诉特斯拉刹车“失灵”的温州车主陈某,近日发布了一则声明。
自称误把油门当刹车才导致车失控,但其心有不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捏造了车辆“自动加速刹车失灵”。
看到声明后,黑马是有诸多疑惑的。
在此之前,这个哥们可是坚称特斯拉刹车失灵,即便是后来温州市汽车工程学会出具的检测报告是车主误踩了踏板导致车辆发生事故,但依然质疑市汽车工程学会的检测是借助特斯拉提供的专用工具进行,存在瑕疵。
(消息来源:上观新闻)
随后继续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特斯拉失控”、“特斯拉突然加速刹车失灵”等言论。
为什么时至今日,该车主就突然反转了?
在声明中有这么一句话:
“特斯拉公司向法院起诉了我,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已于今年3月生效。”
似乎是法院最终的审判,让陈某改变了说法。
陈某还在声明中表示,在他“维权”的过程中,,也有其他“维权”的车主联系上他,包括河南车主张女士和天津车主韩先生。
这两位车主的“维权”经历,也是轰轰烈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河南车主张女士,是此前在上海车展上,站在特斯拉车顶“维权”,一度被保安“请出”车展之外。
天津车主韩先生,是因为特斯拉出售重大事故车后起诉特斯拉,要求特斯拉“退一赔三”。
后来因为理念不同,陈某就退出了他们的“维权”群,并且还希望广大网友擦亮眼睛、实事求是,不要被自己的私心和他人的蛊惑而蒙蔽了双眼。
整个声明看下来,黑马只有一个想法:
特斯拉背了好大一个锅。
现实往往比电视剧更为曲折迂回,就在陈某的声明发出不久后,河南车主张女士也发表了一则声明。
黑马简单概括。
第一:是陈某主动联系她,出于“受害者”的原因,张女士安慰了他,并建议他维权要注意“尽量客观、就事论事”。
第二:根据陈某的说法,当时市汽车工程学会的鉴定“误操作”,是陈某主动恳求的,原因是为了理赔成功。
第三:2022年3月29日,张女士通过微信询问了他一句:集体诉讼车主联名书你参加吗?陈某回复:二审维持原判,搞不过、不搞了。
第四:陈某的声明是特斯拉写的。
河南车主张女士所言,和温州车主陈某的说法,这两个不同的说法,谁代表了真相?
黑马这里会再等后续各方的回复。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黑马也不好评论,就把温州车主发生事故时的画面放在这,大家就自行判断。
这么快的速度,是把油门踩到底还是真的刹车失灵?
在前段时间,也发生了一起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
根据车主自述,当时是在机场高速上,“车突然加速到170迈,之后刹车失灵,撞了四辆车,最后才气囊打开捡回一条命。”
(曝光的车主聊天截图)
事情的进展和温州车主很像。
后面也改口称是由于“误操作”引起的事故。
据说原因也是为了走车辆保险理赔。
同一个人的说法,反复横跳,前后矛盾的时候,其所说的话语,在可信度上也就降低,我们也无法知道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么样。
只是这几起事件,最终的解释都落在了“误操作”上。
假设真的是“误操作”,那对于特斯拉来说,这是不是太容易“误操作”了。
这就要说到”单踏板“模式了。
去年,特斯拉取消了“动能回收调节选项”,让标准“单踏板”模式成为了每个特斯拉驾驶者的操作选择。
特斯拉所谓的单踏板模式,是指加减速都可以通过一个加速踏板的操控力度实现,下踩时加速,松开减速。
这就和传统的驾驶体验就不同。
驾驶燃油车,踩下加速踏板车辆有了动力,松开加速踏板时就会进入滑行状态,只有踩下刹车踏板时车辆才会快速减速。
这种驾驶体验的不同,的确容易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
不过其实特斯拉不是真的只有一个踏板,也不意味着刹车制动功能的消失。虽然在正常驾驶情况下,单踏板模式能够完成加减速的操作,但是急刹时,仍然需要通过刹车踏板来完成。
只不过这依然是改变了传统的驾驶习惯。
从历史上来看,汽车的驾驶逻辑其实是一直在简化的,正如在从手动挡“三踏板”到自动挡“双踏板”转变的时代再到单踏板模式,这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逻辑简化的结果。
习惯之后,单踏板模式也会变得好用,减少了刹车的使用频率,也不用频繁在两个踏板间挪动。
但是前提是习惯。
对于汽车这种交通工具而言,“习惯”是一件成本非常大的事情,一旦“习惯”出错,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或许科技的进步,会带来逻辑的简化,但在这过程中,也请给用户一个适应的时间。
说回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即便真的是“误操作”,那是不是证明了一件事:
特斯拉新车动能回收无法关闭,是不是有些太激进了?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7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