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奥迪和一汽奥迪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进口奥迪和一汽奥迪的差距究竟有多大?_58汽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进口车总是比国产车质量更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以奥迪为例,进口奥迪和一汽奥迪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配置差距:进口奥迪在一些细节配置上更精致,如quattro四驱系统、轮毂尺寸等,但国产奥迪在舒适性配置上更胜一筹,如座椅通风、换挡拨片等。2. 目标人群:进口奥迪更注重驾驶体验,座椅较硬,操作力道较大;而国产奥迪更注重乘坐舒适性,座椅更软,操作更轻松。3. 装配质量:国产奥迪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都是进口的,其他配件可能存在批次和品牌差异,但整体装配质量已经达到进口车标准。4. 材料差距:国产车的零件材料与进口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金属、塑料等基础材料方面,但加工精度已经迎头赶上。5. 加工水平:国产车在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上还有提升空间,但设备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齐平。6. 零部件质量:核心零部件全球统一,但非核心零部件可能存在质量差异,国内质检把关相对宽松。7. 工厂操作人员意识:装配工艺和调试水平直接影响车辆质量,国内工人的操作意识和技能还有待提高。8. 烧机油问题:德系车烧机油现象并非国产独有,而是与发动机设计和材料有关,符合国家标准。总的来说,进口奥迪和一汽奥迪在配置、细节、材料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国产奥迪在舒适性、性价比等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消费者在选择时,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必盲目迷信进口车。进口奥迪和一汽奥迪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配置、目标人群、装配质量、材料、加工水平、零部件质量、工厂操作人员意识等方面。虽然进口车在一些细节上更精致,但国产车在舒适性、性价比上也有优势。消费者应根据需求和喜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必盲目迷信进口车。

欢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作者:TonySong

转载自:驱动视界(VehicleDriveTech)

“外国的月亮更圆”,也许是受其它一些家电的影响,导致大家在买东西时总是存在进口的就是好的的心理,因此,会有人千里迢迢从国外买电饭煲、买马桶盖,那么,同样的一款车,是否需要唯进口最大呢?买国产的质量就真的差很多吗?

首先,必须承认,我们国家在汽车生产行业起步较国外的更晚,员工方面没有经过很严格的系统培训,因此,做工不够严谨,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而国外在经过这么多年的严格要求之下,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生产要求,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每年进口车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大量的召回已卖出的车进行安全排查。

进口奥迪和一汽奥迪究竟差别在哪?真如网上喷子所说的,中国月亮没有外国的圆吗?其实两者质量的主要差距只表现在装配工艺和零件质量上,还是就是进口的配置(主要是选装件)可能更丰富,价格的差距主要是因为税,下面详细为大家解读。

1、配置差距

以奥迪A6为例,进口奥迪首先就是车身长度比国产奥迪A6整整短了90毫米,而高度也矮了20毫米,这也就使得进口奥迪失去了一部分内部空间,但是好处是增加了其动力性能。最高车速达到了216公里/小时,而国产奥迪A6为208公里/小时。

但是这不是进口奥迪A6的优势所在,真正的进口奥迪A6优势实际上应该是有两款配备了奥迪的专利技术专利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它为奥迪a6提供了双倍附着力。

该系统能使车辆能在多种复杂路面上,在转向或制动时,配合torsen中央差速器自动、精确、及时地分配各车轮的着地力,从而使车辆在复杂情况下行驶的定向稳定性和牵引性一举超越了竞争对手。

但是,作为四驱系统一点小小的负面作用,就是它不可避免地以较大幅度增加了车身自重,使这两款A6quattro的车身自重达到了1640公斤,给发动机增加了一些负担。

国产奥迪在配置上的变化有多有少,少了进口奥迪在外观和细节上的精致。如中网隔栅更浓密且采用的材质也由镀铬变成了塑料,这些变化同时出现在雾灯周围的装饰上,真是降低成本;排气管由镀铬变成了不锈钢,尾部增加了一汽奥迪的铭牌。

发动机底板和后保险杠挡板套件也不同,进口的是运动版,国产的是越野版套件;国产版强调舒适,增加了换挡拨片,并且座椅也从普通的真皮座椅换成通风式真皮座椅。

进口奥迪Q5配备的20寸轮毂,较国产奥迪Q5的17寸和19寸轮毂更加彪悍。通过车位上的“一汽奥迪”标识,可以很轻松的分辨出谁是国产谁是进口。奥迪Q5车型越野版选装包在车身外形方面主要体现在,进气格栅下部的镀铬套件、后保险杆下部镀铬套件以及轮眉上的黑色塑料包围。

2、目标人群的不同

进口的在细节上以及零件之间匹配上会好于国产的,不过因为很多进口的是针对老外的身材制作的,有一些并不是适合国人,比如座椅的舒适度上,老外更倾向于开,而不是坐,所以不会特别的软。

另外,老外对于操作力上更挑剔一些,比如后备箱关闭力、车门关闭力!这些要求比较严!但是说到发动机底盘这些基本的东西,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3、装配质量

一汽奥迪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和ECU是进口,在国内组装。其他配件由一汽自行以投标的形式采购。配件的采购有可能是进口,也有可能是国产。所以会出现批次不一样,配件品牌不一样,但型号是一样的。

国产与进口基本不会差距很大,因为中国人的灵巧程度绝对不比老外差,而且汽车流水线的标准已经限定了很多,比如螺丝松紧标准,已经在气动工具上设定好了,这样每台车同一个位置的螺丝受力都是一样的。

装配质量最重要的是标准和品控。目前在国内标准很高,品控也基本达到了进口车的标准。德国工厂经验确实比国内更丰富,对问题的判定有时更为精准,有的时候出现异常也还会允许车辆带着红灯下线之后再返修解决的,而不像国内产线上出现红灯报警基本都是直接停线检查。

差距有是有,但也不至于像有些对“德国制造”的信仰说的那么夸张,更何况国内也一直在向德国工厂交流学习。

4、材料的差距

国产和进口的质量差距其实就是零件的差距,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材料差距,而非加工水平。

亲眼看到过,用进口材料和国产材料加工同一个零件,零件检测结果的差距。尽管已过去很多年了,国产材料质量也上升了,但差距过大和理念更新,要想赶上还是需要时间的。国产便宜就便宜在材料上了。而非人工、税收、品牌等。

这实际就是比较国内汽车和国外汽车质量,当然这是和国外先进国家比较,不是和印度、非洲这些国家去比较。首先国产零件材料确实不如先进国家,有的材料虽然标称等价国外材料,实际杂质成分就比别人多,而且杂质成分含量高一些;有的材料干脆国内没有,必须进口才行。

有的说是性能等效于国外材料,虽然达到材料规格要求,可是与国外材料比较还是差一些。综合来看,我国无论是金属、塑料、橡胶、陶瓷等各类材料都较国外先进国家差一些。电子零件我们更是落后多多,有的高性能IC只能进口。

5、加工水平的差距

再说说材料加工精度,这是我们目前进步最快的一个指标,以前国产机床和老旧的苏联设备的加工精度确实波动大,不稳定;现在我们大量引进了很多先进机床,国内机床企业也有极大发展,加工精度有较大幅度提高。这方面我们几乎已经可以与发达国家齐平了,不过,国产设备的可靠性方面还是落后国外机床,这也主要是因为材料的原因。

可是,不过加工精度再高,材料落后就是设备的硬伤,古时的石器和现在的金属工具有质的不同,再精美的石器也无法和粗糙的五金工具相媲美。同样道理,现在国内设备和国外设备也存在类似情况,辛辛苦苦加工出来的零件,虽达到精度,却达不到对应的性能和可靠性。

6、设备的差距

零件不单有材料和加工精度的要求和差别,还有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选择和工艺技术也是非常非常重要。

再好的钢做出的刀,刀锋没有淬火,砍东西照样卷边;普通钢材经过六价彩锌的表面处理后,其抗腐蚀性能将得到质的飞跃,普通铁锅烧结特氟龙后就成为了不粘锅;模具表面镀硬铬后寿命会显著延长;车身喷漆后外观和防腐防锈性能完全不同。

同样的45号钢制成的轴,热处理后镀彩锌除氢处理后,比不处理的要耐用十倍以上。这就是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带来的零件可靠性的巨大差异。

进口车生产车间因为年代久远,生产机器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有些时候还不如国产车间的机器先进,况且,现在很多国产车间也都是从国外引进设备,和进口车生产车间一样的设备,因此,它们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不大。

7、零部件方面

很多人会质疑零配件的问题,其实拿宝马来讲,它的零配件都是在全球流通的,所有核心配件都是来自同一个厂家,因此,同样配置的车都是同样的零配件。

要说国产和进口车之间的差别,主要是表现在一些非核心零部件的采集上,对于这些零部件通常会采取就近原则,在能够达到同类标准的情况下直接用国产的原料,虽然标准达到了,但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可能还是会有些微的区别;另外,就是在国内,质检和验收的把关环节不是很严格,因此,造成了有些车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却还是被放在市场上流通。

8、工厂操作人员意识问题

认为零件全进口的组装车,就没有质量差别,这也是大缪之论。曾有一款水星车曾有过这样的故事,全进口零件,可还是国内组装与国外组装差别很大,比方地盘国外双面焊接,每面焊接1869个点,国内组装车只单面焊接且只焊接1065个点。

台湾企业大陆工厂进口日本注塑设备,日本要求:安装主螺杆先拧入8圈然后再拧松两圈,这样持续下去,直到主螺杆拧紧为止。国内安装人员看后,每次拧入六圈然后停一会再继续拧紧,最后设备运行半年后主螺杆报废。这就是装配不同带来的差异。有的装配还涉及安装对位和系统调配,看似简单的装配,其中学问大大的,不要看不起车间的装配工,非常重要。

9、调试方面

有人说,零件和装配都一样,质量就是一样的,还是大缪。同样的食材给两个人去炒着吃,最后两个人做的菜味道肯定是不一样的。装配和调试也是一样的,工作人员要用心才会好,不用心,好的也搞坏。

说个亲身经历的事情吧,一起维修机器,有个机修员装配很快,老板表扬他,可是一检查,所有门盖该装八个螺丝,都只装了四个,问他,回答说装四个和装八个效果是一样的。可是设备运行中噪音大,一个星期后就发现他装的门盖有两次被震落下来,最后四个螺孔有两个造成严重滑丝需要扩孔改装大螺丝。

有的装配还涉及电子控制与机械动作配合,以及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调配,有的只是微量的差别就性能大不相同,比方发动机气门哪怕只有0.01mm的间隙不同就会造成发动机性能的巨大变化,或者闭合开启的时间只要有0.01秒的差别也会明显影响发动机性能。

10、烧机油问题

至于大家所说的烧机油问题,这个真的是因车而已,并不说国产的就烧,而进口就不烧!国家对于发动机烧机油问题,有严格的标准(可以自行百度)。

为什么奥迪车(德系车)机油消耗量较其他车系为何偏大呢?

其一,德系车对气缸的加工工艺有别于其他品牌。其发动机气缸壁在显微镜下呈现为网状形,这每个细小的网孔里都存有少量机油,活塞在气缸中上下运行工作时要比平面气缸壁(日韩系车气缸加工工艺)的润滑性能更好,这也就将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磨损降到了最低。网状形气缸壁比平面气缸壁存油量要多,机油消耗量也就会大一些。

其二,德系车的活塞环韧性很好,张力的程度弱于日系车。这样的匹配自然也减少了活塞环上下运行对气缸壁造成的磨耗,所以德系车在行驶了几十万公里后,去测量其发动机气缸壁的磨损,要比日韩系车小许多,发动机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在保证最低磨损的情况下,自然活塞和气缸之间的间隙会比其他品牌稍大。

其三,德系车发动机压缩比较高。由于德系车发动机追求高功率,压缩比就会较日韩系车高。高压缩比注定了发动机缸内温度也较高,而较高的温度会让发动机机油更易损耗。这种情况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上尤为突出。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7676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