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耕耘充电行业专访电享科技朱卓敏:如何破局同质化竞争?

深入耕耘充电行业专访电享科技朱卓敏:如何破局同质化竞争?_58汽车

电享科技创始人兼CEO朱卓敏在专访中分享了公司定位、市场判断及未来规划。电享科技致力于开发智能模块,为充电桩厂商和运营商提供电动汽车充电的整体解决方案。面对充电桩市场同质化问题,朱卓敏认为企业应聚焦长远规划,突破技术难点,如大功率、低成本、稳定性等。同时,他看好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发展,但强调需谨慎投资。此外,朱卓敏指出,充电桩行业可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盈利,强调企业在经济下行时需专注自身特长,搭建网络体系。

今年年初,两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将一家位于充电桩上游产业链的企业的电享技术引入大众视野。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该技术的定位是什么?为什么他能受到资本的青睐?享受科技对充电桩市场的判断是什么?2021年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大会期间,点翔科技创始人兼CEO朱卓敏在接受采访时分享。

■关注未来3-5年的长期规划。

公开资料显示,电翔科技,全称上海电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开发智能模块,在能源互联行业提供SaaS服务,为充电桩厂商(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和运营商提供电动汽车充电的整体解决方案。

朱卓敏说:“我们属于一家科技公司。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桩公司、运营商和汽车公司。公司的定位是帮助三方打通业务联系,为其提供软件、硬件、算法的技术服务”。他进一步介绍,电翔科技目前的合作伙伴主要集中在汽车企业,包括雷诺、日产、奔驰等合作伙伴。

今年2月,电翔科技获得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战略风险投资基金公司AllianceVentures的投资。据悉,AllianceVentures的投资目标是新出行、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电动汽车与清洁能源、工业2.0等领域。此前一个月,国际能源巨头英国石油公司也宣布将投资电力技术。

目前从国内市场来看,充电桩产业链并没有受到资本的高度关注。在谈及电动技术为何受到国际资本青睐时,朱卓敏表示,这方面离不开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的判断,另一方面,企业和投资者的发展理念是一致的。他表示,电翔科技是一家有长远规划的企业,正在着眼于充电行业未来3-5年的长远规划。

■充电桩市场面临同质化问题。

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充电桩是一个技术门槛较低的领域。朱卓敏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说,充电领域其实有非常大的技术难点需要突破。因为国内企业大多专注于短期和当前产品,所以认为没有技术门槛。

只着眼当下,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会带来一个劣势——同质化竞争。朱卓敏指出,目前中国充电桩市场的竞争集中在当前的需求上,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

他接着说,技术门槛不是来自一个专利或者一个算法,而是聚焦于某个方向的业务突破,比如大功率、低成本、稳定性等。只有对某一个领域进行提炼,企业才能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全球范围内,欧美充电桩厂商和运营商众多,但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长期规划,企业规划与当地政府规划、当地车企规划相协调,每个企业都在思考未来面临的竞争优势。

国内企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做大而全的事情,既是厂商,又是运营商,还是服务商。相比之下,欧洲企业做事会更专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长。朱卓敏建议,在经济下行、行业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企业更需要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搭建整个网络体系。

■认真关注大功率充电的发展

充电时间长一直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缺点。如何缩短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是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从目前的技术路线来看,换电模式和大功率充电是两种主要的解决方案。这两条技术路线哪一条是最好的选择?

朱卓敏认为,每一条技术路线都有其合理性,但押注一条技术路线往往面临更大的风险。目前换电模式主要存在于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区域,动力共享技术表示暂不部署换电技术。

大功率充电主要在国外发展迅速。欧洲已经开始部署大功率充电桩。早在2021年底,大众、宝马、奔驰、福特、奥迪、保时捷就宣布将在欧洲联合建设超级充电站,功率350kW。预计到2021年,欧洲公路干线将遍布数千个超级充电站。目前国内企业也在做相关研究。

朱卓敏表示,对于大功率充电,电享科技的策略是做后续布局,但要仔细考虑投资。首先,大功率充电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相关国家标准尚未出台;此外,初创公司的资本资源有限,没有太多的试错机会,大功率充电技术需要大量的R&D;投资。这两个方面就是电翔科技慎重对待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原因。

■充电桩行业可以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盈利。

全球汽车市场面临巨大压力。上半年,关于汽车企业关闭工厂、裁员或停业的消息层出不穷。汽车公司正在寻找未来发展的机会。朱卓敏说,据他观察,大部分车企在传统汽车业务上削减开支、裁员,对电动车的投入仍在增加。

今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近年来首次销量负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下降甚至出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出现倒退?朱卓敏认为,补贴退出企业必然会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但只有市场化的发展才能凸显企业的真正实力。他补充说,政府需要做的是培养人才库,鼓励基础科学研究。

从充电桩企业的角度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但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并不是很繁荣,大部分充电运营商都无法实现盈利。

不过,朱卓敏观察到了积极的一面。他介绍,很多做精细化运营的企业已经可以实现盈利。比如一些专门做物流车的企业,每天可以使用充电桩十几个小时,甚至有些充电站需要排队充电。他解释说,这意味着充电行业并非无利可图,而是需要思考和设计合适的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78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