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的“买车先去4S店上班拿到折扣再离职”的想法,其实并不靠谱。首先,员工能享受的折扣通常不大,而且新入职的员工可能连这个普通折扣都享受不到。其次,作为员工,反而不如顾客更容易跟店里讲价。再者,真有优惠的车型出现时,新员工也抢不过老员工。实际上,4S店的底价有多个阶梯,从展厅销售底价到总经理底价,新员工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底价。而且,低价车的情况可遇不可求,如运损车、长期库存车等,通常都是内部消化,新员工很难拿到。十多年来,我经手的低价车主要有三种情况:运损车、长期库存车和特殊折扣车。但这些情况都不适合新入职的员工。汽车的底价是4S店的核心,新员工很难接触到。所以,想要低价买车,还不如做一个准备充分的客户,通过讲价等方式争取优惠。总之,想要通过在4S店上班拿到低价车的想法并不现实。作为消费者,还是应该通过其他途径争取优惠,而不是寄希望于成为4S店员工。
网上那些娱乐性的段子就不要当真了,另外悄悄告诉大家,宝哥
别说去4S店上一个月,就是上一年也不一定能拿到低价呀。
手头恰好有一个真实故事,如果你们觉得荒谬不可信,那我也没办法。
忘了是哪一年(大概2014年),店里新来了一个汽车销售,小伙子看上去老实敦厚,有在起亚4S店工作的经验,当时这边也刚好缺销售,直接留下来了。
当天晚上我和自己的朋友聚会,其中有一个起亚4S店的销售经理,和我说他们刚离职了一个销售,干了三个月,在公司第一次聚餐的时候,豪言壮语:“我,白的一瓶,啤的随便!”
可能他不知道当时起亚那群销售都是酒神,结果相当壮烈……
第二天没去上班,第三天离职了。
最搞笑的是,这个小伙就是来我们店入职的那个小伙。
小伙上班的第二天,跑去问销售经理:“王哥王哥,我下午请个假行吗?”
销售经理问他:“啥事呀?”
“额……那个苹果最新款手机上市了,我妈给我钱了,我得抢去。”
销售经理呆立当场,半天缓过神后,给他来句请什么假,中午赶紧去,速去速回。
又过了两天,跑来问我:“张哥张哥,你说咱们车怎么样啊,好吗?”
当时我是市场经理,以为这小伙来虚心请教产品卖点来了,索性就跟他聊了聊,小伙听的小鸡啄米直点头,随后又问了一句:“张哥张哥,你说雨燕那车好吗?”
我回答:“挺好啊,咋了?”
小伙直接来句:“哦,那我买个。”
我也愣了,看着小伙又去跟销售经理请假去了,理由是回家要钱,回来买个车。
随后我和销售经理俩人蹲在展厅外面抽烟,我就纳闷的问:
“那个新来的小伙子,真回家拿钱去啦?”
“嗯,是这么说的,说买个雨燕……”
“问你价了吗?”
“没有啊。”
过了会小伙回来直接跑去收银室交钱,我们跟过去问他知道价格吗,小伙回了一句:
“我就按照展厅底价买吧,我不要提成了就行吧。”
……
注:可能有些人看不懂,这不是明明拿到底价了吗?其实4S店的底价有个阶梯,权限从低到高依次是展厅销售底价-二网销售底价-销售经理底价-总经理底价。除了特别强势的品牌,很多普通客户谈一谈都可以突破展厅销售的底价,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
小伙以为自己拿到的就是最低价了,后来问他,才得知,当时去起亚就想买台车,但是那边是实习期不过先不给价格表,所以他还没等到机会就被一顿酒灌跑了……
下面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买车先去4S店上班拿到折扣再离职】这个思路不靠谱。
1.通常所有员工都可以享受的折扣,一定不大,另外请注意,入职一个月可能都没转正,连这个普通折扣都享受不了。
2.身为员工,反而不如顾客更容易跟店里讲价,毕竟店领导对顾客来说就是服务员,对你这个新入职的小员工还真就是大领导。
3.真有优惠的车型出现,比如小事故车、长期库存车,店里打算低价处理的时候,一个新员工绝对抢不过老员工,况且于情于理都应该是优先满足老员工的需求。
十多年以来,通过我经手的低价车只有这么几种情况:
1.运损车,4S店会把运损情况上报厂家,同时向承运公司追责,承运公司先行赔付4S店,同时自己报保险,当然,如果是影响了4S店的交付或者出现额外损失,承运公司的保险只赔车损,那么承运公司还要自己贴补偿费。4S店收到赔偿之后,有两个选择:低价卖给自己人,或者低价卖给顾客但是要说明这台车的情况,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隐瞒车况以正常价销售(不被发现就是损人利己,被发现就是吃不了兜着走),通常前两种方法是并行开展的,也是自己人买走的概率更大,毕竟作为公司员工,即使自己不需要,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会需要。
2.长期库存车,这里请大家好好想一想,一台车如果本身没问题还长期无法销售出去,要么就是价格不合适,要么就是车型太冷门且价格不合适,所以形成长期库存的根本原因就是舍不得降价,直到最终一个契机引爆,比如老板脑袋开窍了(公司缺钱了),比如厂家开始追责了,比如公告到期再不卖出去就上不了牌了。总之在极端情况下,长期库存车才会真的低价销售,属于可遇不可求,像2019年6月那种全国甩货的场景可不多见。
3.特殊折扣车,比如假手续的试驾车(实际上没上牌),厂家清库给予部分车型批发任务和政策,都属于这种情况。前者其实我经办过很多,对于本品牌的价格来说确实非常合适,但名额都是挤破头才拿到,最终连我自己也没拿到一台(好气,我也仅仅是销售经理底价拿到一台车而已)。后者厂家补贴力度不一定就真的大,真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发现没什么好配置型号了。
所以再看看前3点和后3点,有几个是新入职一个月内的小透明就可以拿到的政策?
甚至我还没说有时候一台低价车引起的血雨腥风,售前售后各帮一个人争抢唯一的名额,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想想就头疼。
汽车的底价就是4S店的核心,希望大家能明白,刚入职的新人是接触不到这些的,还不如去做一个准备充分的客户更有效果。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7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