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进军造车领域,面临与特斯拉等强手的竞争,尤其在自动驾驶和生态系统上存在差距。小米的优势在于本土化设计和研发,但新车定价成为雷军难题。小米用户群偏向年轻且注重性价比,但低端车利润低,如何平衡成本与市场期待,避免复制手机业务的低价策略,是小米汽车定价的关键。
前有苹果早早组建汽车项目却在推进中一波三折,今有小米谋定而后动,以势如破竹的节奏迅速进军造车业务。
作为电动汽车的“新人”,如何通过原有的科技优势,“弯道超车“赶上其他电动汽车公司。
对于小米,这是一个难题!
并且,面对众多实力强大、经验丰富的对手,小米汽车能否杀出重围?
小米和特斯拉的区别
首先,小米和特斯拉的最大区别在于两家公司的自动驾驶能力,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很强大,数据积累也很丰富,目前已经有100多万辆自动驾驶车在为它收集数据了。
小米的自动驾驶明显处于劣势,虽然收购了一些公司,但小米的自动驾驶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并且,特斯拉是一家AI人工智能公司,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积淀很深厚,已经领先全球业内同行。
这点上,两家公司擅长和专注的维度和高度不太一样。
其次,两者的生态系统不一样。特斯拉打造的生态系统在电动车、新能源方面形成了闭环。小米的系统主要是手机家居方面的生态闭环,从手机到手环到智能家居等等,两者的生态系统专注的点也是不一样的。
小米如果要造车,势必要进入能源系统,重新打造新能源领域的生态闭环。跟特斯拉相比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追赶。
再者,品牌力不一样。特斯拉上天入地,从发射火箭到造电动汽车,品牌影响力非常强大。
小米的影响力主要存在于手机领域,要转化成汽车领域的影响力,也需要很长的一段的时间。
最后,小米汽车有一个优势比特斯拉强,就是本土化设计和本土化研发能力。特斯拉的语音车辆网系统太差了,根本原因是缺少本土化研发。
在这点上,国内企业是全球领先的,这是小米对比特斯拉的最大优势。
新车定价不易,雷总叹气
之前,雷军在微博上向粉丝发起了一轮车辆定价投票。小米早些年在手机业务上,凭借性价比大杀四方,轮到造车也依旧逃不开用户对品牌原有的刻板印象,最终,10万元以下的车型投票占比最高。
但小米会迎合主流声音做一款10万以下的低端车吗?
低端车的利润低是不争的事实,五菱宏光MINI在2021年大卖42.65万辆,长城欧拉总销量达13.5万辆。
但谈及营收利润,只能双双沉默,欧拉为此还砍掉了热销车型。
饶是雷军高呼小米造车不缺钱,也经不起如此无度的亏损,更关键的是,小米是否真的不缺钱?
这更需要细细考量。
近日,小米发布2021年全年财报,2021年Q4净利润24.43亿元,同比去年大幅下降72.2%。
造车圈的烧钱速度有目共睹,未来也只会多不会少。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预计到2025年,每辆汽车上的电子元件成本将上升至约7000美元,占车辆总成本的35%以上;预计到2030年,整个汽车行业年度研发支出,光软件就能达到460亿美元。
雷军的阔气似乎并不能改变些什么,而小米或许也意识到造车不能继续复制手机的性价比路线。
小米汽车到底会如何定价,从小米70%的年轻活跃用户数来看,18-29岁是品牌的主要受众群体。
尽管各方消费市场将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描述得天花乱坠,但根据“Z时代购车之00后购车意向大调查”中注重价格的人数依旧为52.1%,占了一半以上。
雷军自己或许都没有想过,有一天小米会为定价发愁。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7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