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说特斯拉很差,但特斯拉销量还那么好呢?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说特斯拉很差,但特斯拉销量还那么好呢?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_58汽车

特斯拉之所以销量好,是因为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大的自研能力。特斯拉在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如狂暴模式的推出、电池性能的提升等,都是基于自研能力实现的。特斯拉遵循“工程科研的概念”,从概念开发到商业推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发流程。特斯拉的自研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1. 面对技术难题,特斯拉选择自主研发而非依赖供应商,如狂暴模式中的高压保险丝。2. 特斯拉在电池技术方面不断突破,通过合作自研,提升电池性能,如400Wh/kg的高容量电池。3.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新型冲压模具、高压线束等方面都有技术积累,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实力。然而,自研能力也带来了资金压力,特斯拉曾连续多年亏损。但随着Model 3的量产,特斯拉开始走向盈利,证明了自研能力的价值。对于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踏实做好技术积累,不要急于求成。资本是推手,技术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特斯拉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也要结合自身情况,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总之,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强大的自研能力,这使得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本回答尝试挖掘特斯拉牛逼的本质!乎友轻拍!

关于特斯拉的话题,似乎经久不衰。销量那么好,肯定是因为车辆有核心竞争力!

有的人认为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是自动驾驶,也有人认为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是三电系统,也有人认为是“第一性原理”,也有人认为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是它的品牌力,也有人认为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是马斯克本人……

我这里今天就来聊一聊,我心目中的,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当看完我这篇回答之后,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特斯拉这么牛,销量会这么好!

我是一名工程师,自然会更关注特斯拉在技术领域的信息,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对标工作,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案例,首先举一个案例:

在2015-2016年之间,特斯拉想要开发出一种比当时的加速动力更猛的驾驶模式!(虽然当时特斯拉的动力性已经远远领先于全球其他的电动车产品)

那么,基于这样的一个目标,特斯拉的工程师们,如何去做努力的呢?

首先,做理论分析和论证!要更猛的驾驶模式,那么,就需要有更强劲的动力系统,电机的功率可以瞬间提升,电池的放电功率也需要提升,轮胎的研究,论证可以!

然后,理论上可以实现之后,就开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发现,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电池,电机,轮胎等一切可以实现的地方,都没有问题!只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

哪里?——保险丝!

原来,瞬间输出的巨大电流,会直接击穿电池包内的高压保险丝!当时主流的ModelS使用的就是下面两款保险丝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保险丝的一些参数,不多介绍,大概意思就是,市场上目前可以找到的所有保险丝,都无法满足特斯拉的需求……所以,找寻一种既能在正常运行中承受大规模电流通过,又能在毫秒内电流异常激增时保护汽车的保险丝,成为了当务之急!!!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重要的问题问三遍!为什么问三遍?因为我要开始对比了!)

a、假如各位是某OEM(主机厂)的工程师,遇到了这个情况!会怎么做?

我相信,通常会选择以下处理方法:

1,对标市场其他车辆,调整目标,取消或降低超级加速模式开发……

2,等待行业发展,市面上出现合适的产品后在开发……

3,洽谈供应商,进行开发,再供货……

b、假如是特斯拉的工程师,遇到了这个情况!会怎么做?

不就是一个保险丝吗?我们自己研究,搞!又不是不知道物理原理

然后,特斯拉就发现:诶,好像这个保险丝的研发难度也并不高嘛!

于是,2016年,特斯拉在ModelS和X的Performance版本车辆上,推出了狂暴模式!百公里加速2.8s——刺激!

所以,有多少人知道,其实Performance版本的特斯拉的高压保险丝,是和其他版本不一样的?是特斯拉自研的,而非直接采购供应商的?

于是,就像下面这样:

——我——是——分——割——线——

好了,案例举完了,有人想说,你不就是想说特斯拉的自研能力很强吗?一个保险丝,能说明什么?

没错,特斯拉的自研能力确实很强,这仅仅是一个案例,但是,我借此案例,想要介绍的是,特斯拉在自研方面的能力模型!——

工程科研的概念

——这里,其实马斯克虚晃了一枪,称之为“第一性原理”

那么,稍微解释一下,什么是工程科研的概念?

这部分内容,其实引用自百度58汽车其他大佬的回答,我认为特斯非常适用!所以,拾人牙慧,稍加处理,展示给大家!

还是看刚才的案例,我们来区分这样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概念开发阶段。

咱们先有一个目标,或者提出一个想法(要研究一直更强劲的动力模式:我们就姑且直接称之为“狂暴模式”吧),从科学的角度,去论证,是否可以实现???——回答是,OK,可以实现!

第二步:试验研究阶段。

那么,咱么来试一试,找一找,是不是有可行的东西,来支持我们的可以实现的结果?OH-NO,市面上的东西都不行!

那,咱们自己做!进实验室,干!——很快,新型的保险研究出来了!哇!好棒!可以承受那么大的电流!

第三步:工程放大阶段。

“嘿,巴斯曼兄弟,我们搞出了新型的保险丝,你们要不要一起生产?”

“好啊,好啊!”

于是产能提升,供应商真正的沦为代工厂……

第四步:商业示范(工程示范)阶段。

先上一批车,看看效果如何?嗯,貌似狂暴模式可行啊!接下来怎么做?上量啊!搞!

同时,马斯克微博开始活跃“我们即将推出比“运动模式”更牛逼的“狂暴模式”,想体验刺激吗?嘿嘿嘿……”

第五步:商业推广。

增加Performance车型的销售!预热发布新款ModelS和X,通过OTA升级或新车直接自带“狂暴模式”,宣传新车的动力性!大卖!欢呼!

可能看着有点复杂。那么,我总结了一下,请看下图!

所以,大家仔细体会一下,是不是有一点被老马的“第一性原理”带跑偏了?

工程科研的概念,其实才是特斯拉在研发阶段立足的根本!!!

也许,一个保险丝的案例,说明不了什么。那么我们再看一个案例!

我们来看长周期的一个案例:

(第一步)我们继续回到2015年,作为电动汽车的引领者,特斯拉关注电动车的痛点最大的是什么?续航!

那么,如何提高电动车的续航?关键是什么?电池!

那么,市场有没有电池,有!够不够用?明显不够用!怎么办?先买着用着,我们自己也要搞!

那么,怎么搞?提升电池性能!电池哪方面的特性提上去了,才是关键?容量和寿命!

所以,怎么做?一边买电池,一边自己做!怎么做?合作自研!

(第二步)于是……

JeffDahn的团队,不辱使命!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实打实的掏出了一些科研成果!

如下:

(第三步)特斯拉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收购活动:

这一步,非常重要!我们大家都知道,实验室的结果要转化为真实的市场产品,其实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中间还有很多步骤要做。但是,如果有一家成熟的企业,有相关的经验和实力的企业作为依靠,那么,把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产品,这个周期就会大大缩短!

看看特斯拉都收购了谁?

(第四步)好了,到此为止,是不是马斯克开始该发微博了“来买我们家电池啊!”

果然,马斯克在8月25日一条推特上写道,“400Wh/kg*具有*高循环寿命,批量生产(不只是实验室生产)并不遥远。可能需要3到4年。”换言之,特斯拉3到4年内或批量生产使用寿命更长的400Wh/kg电池。

真是熟悉的套路……

(第五步)当然了,马斯克这已经是明显在想要商业化自家的电池了。因为早期的时候,马斯克说过会在2020年开始量产特斯拉自研的电池!——先画一个3/4年后的大大大饼子,好卖自己现阶段的电池!

奈斯!这样一个为期超过5年的,电池自研的“工程科研”项目,即将完美收官!

有觉得没看明白的,看一眼这个:

OK,这下大家看明白了没有?

无论是几个月短周期的自研项目,还是长周期的自研项目,特斯拉其实都在遵守着“工程科研的概念”去做这件事!

而马斯克的微博营销也好,第一性原理也好,自研的标签也好,都仅仅是“工程科研的概念”一环而已!

——我——是——分——割——线——

再看看其他的案例:

马斯克发微博展示,Model3驱动系统的设计和验证超过100万英里(160万公里)……请注意,100万公里!

在2019年的“自动驾驶投资者日”(AutonomyInvestorDay)活动上,特斯拉阐述了其计划的大体思路,即以”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形式运营自动驾驶特斯拉车队。当然在当时看来,这似乎只是一种幻想,因为按照SAE的标准定义,还没有一家汽车制造商接近完全的、5级自主化。尽管如此,实用性、技术、物流和良好的意识等问题都不是埃隆·马斯克所担心的,因为他在Twitter上证实,这项服务将在2020年实现功能上准备就绪。

(还记得马斯克说过私家车的车辆使用率很低,大部分时间都空着吗?)

所以:大家看出什么没有?是的!100万英里!自动驾驶车队!大胆测试,这是特斯拉的下一个巨大的“工程科研”的目标!

还有其他的一些技术积累,自动驾驶技术,新型冲压模具技术,新型高压线束压线技术,碳化硅方案技术…甚至他的隧道想法,太空技术…

本质上在背后,稍微挖掘一下,都有“工程科研概念”的影子…

林林总总说了那么多,举了这么多案例,其实就是想说,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前面反复提及的“工程科研的概念”,并且把这些东西运用纯熟!

正是因为这样,特斯拉掌握了大量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短周期到长周期的技术积累!成为了特斯拉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才是我认为的,特斯拉销量好的原因!

(甚至在一些领域敢于直接和现有的一些强势供应商去分一杯羹,例如博世,德尔福——我们在特斯拉的一些控制器的信号中,发现有一些底盘控制的信号,说明特斯拉正在涉足曾经巨头们霸占的领域,试图也拿下这样的技术——也许还需要时间吧)

那么,这样的一个理论模型,有什么弊端吗?

当然有!最大的弊端就是,烧钱!特别烧钱!

你们试试让一家企业连续亏损十几年试试?资金只出不进的情况,特斯拉几次濒临破产!马斯克都力挽狂澜!一次次的续命!

终于在2019年,Model3的量产后,开始正式走向盈利!

某个乎友说的好:你们都感叹特斯拉卖得好,那是因为你们只见到贼吃肉,没见到贼挨打!

特斯拉连续十几年亏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从2019年-就算是2020年吧,开始收获了!

所以,比亚迪,北汽这些企业,吃足了国家补贴,直接走到了第五步!中间有断层,所以可以看到的是,尤其是北汽新能源,销量在2020年大幅下滑……

小鹏,蔚来,理想,这些企业,也不要着急!踏踏实实做好技术的积累!千万别死掉!终有一天,你们也会像特斯拉一样,腾飞!

尤其是他们几家刚上市,要记住!资本是推手,技术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以后有合适的回答和机会,再分享特斯拉关于人才方面的信息!

后语: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谁不想挣快钱?谁不想发大财?可是想在汽车这条路上发大财,真的容不得一步走错!——而马斯克的“工程科研的概念”理论模型,真的是我见过最好的适合于一家汽车企业的,先积累后发展再盈利的模型!

引用材料或其他相关链接:

工程科研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是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吗?——感谢工程科研的概念支持!

如何看待现在年轻人对马斯克的崇拜?

特斯拉电动车到底什么水平?

daijun211:老戴的特斯拉对标系列分享(2.5)——特斯拉的产品(技术)相关探究(续)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7999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