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车企面临新冠疫情、原材料上涨和芯片短缺等多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车企公布了2021财年的财务报告,成绩喜忧参半。丰田在2021财年销售额达到31.3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5.3%,净利润2.8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7%。营业利润2.99万亿日元,创下新纪录。尽管芯片短缺影响了产能,但中国、美国和日本市场需求强劲,推动销量增长。丰田的体制改革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提高了内部管理效率。本田2021财年总营收14.5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0.5%,净利润0.7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7.5%。但汽车业务增速放缓,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0.4%,尤其是中国市场。本田摩托车业务表现亮眼,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3%,营业利润率远高于汽车业务。日产在2021财年实现扭亏为盈,营收8.42万亿日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0.22万亿日元。”NissanNEXT”转型计划的推进为盈利做出了贡献。但日产仍面临新冠疫情、芯片短缺等外部挑战。马自达2021财年销售额3.12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8.4%,净利润0.08万亿日元。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但在欧美市场表现不错,发布了多款新产品。面对电动化趋势,日系车企纷纷布局。丰田推出16款纯电动车型,本田发布”e:N”品牌和”e:NArchitecture”架构,日产计划到2026年电驱化车型占比提升至40%。虽然入局较晚,但日系车企在混动领域具有优势,有望在电动化赛道上实现突破。2022财年,日系车企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零部件供应紧张、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涨等。丰田预计2022年纯利润将同比下降20.7%,日产也面临困难。在不可抗力的影响下,日系车企需要在电动化赛道上奋起直追,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化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过去的一年对于全球车企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新冠疫情的肆虐、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和越发严重的“缺芯”危机等问题层出不穷。
在此环境下,近期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车企纷纷公布了2021财年(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的财务报告。让我们来了解下各家车企的具体成绩如何。
破纪录的丰田
根据财报显示,2021财年丰田的销售额达31.3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5.3%,净利润为2.8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7%。值得一提的是,2021财年丰田汽车的营业利润为2.99万亿日元,超过了之前保持的最高成绩2.85万亿日元,创下了新的记录。
在多方面影响下,2021财年丰田还能获得如此高势头的业绩实属不易。究其原因,虽然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断供使得丰田在产能方面受到了影响,但凭借着中国、美国和日本本土强劲的市场需求,使得丰田的销量仍然呈现增长的态势。
同时,丰田一直开展的“体制改革”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2009财年经历金融危机的摧残后,丰田痛定思痛,开始制定内部管理体系的全方面改革。经历了长达13年的努力,如今丰田拥有“区域CEO制”,以及更加流畅的供应商沟通机制,并且通过TNGA平台对研发和生产端进行脱胎换骨的升级改革。
虽然如此,还是不能弥补疫情和供应链带来的损失,丰田汽车的销售端增速还是有些减缓,并且销量依旧未能达到疫情(2019财年)之前895.5万辆的成绩。
汽车业务增速放缓的本田
本田汽车2021财年的总营收为14.55万亿日元,相比去年增长了10.5%。同时净利润为0.7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7.5%。虽然在国内市场中“双田”的地位似乎不分伯仲,但从全球的财报成绩来看,丰田汽车一马当先,本田距离丰田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本田摩托车业务销售收入2.1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2.3%。而汽车的全球销量却同比下滑了10.4%,销量下滑趋势尤其体现在占据本田销量第一的中国市场上。
本田CM300
实际上,自从2021年2月之后,本田汽车业务无论是营业利润,还是净利润,都明显低于摩托车业务。前者营业利润率基本维持在1%-2%,后者达到10%以上。这似乎表示如今的本田成为了一家主力开展摩托市场的汽车制造商。
但本田中国总裁、中国业务主管仓石诚司认为:“汽车业务增长放缓,很大程度是由于本田研发成本提高,以及部分地区销量下降,尤其是美国市场所致。”
扭亏为盈的日产
根据日产汽车公布的2021财年年报数据,在经历了“戈恩事件”以及高层动荡的危机后连续亏损三年的日产,在今年终于见到回头钱了。数据显示,2021财年日产汽车全球的营收达8.42万亿日元,同比增长7.1%,同时净利润为0.22万亿日元,要知道去年时,日产还是亏损0.45万亿日元的成绩。
其中“NissanNEXT”转型计划的顺利推进为日产盈利贡献巨大,秉承着合理化产能、优化运营、优先考虑核心市场并且重点关注核心车型与核心技术的主旨,日产逐渐恢复了基本的活力。
但当前形势依旧严峻,日产汽车在财报中表示,“受新冠疫情持续蔓延、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2021财年的经营环境充满挑战。”
销量疲软的马自达
相比上面三家日系车企,马自达的表现显得有点拉胯了,在2021财年销售额达3.12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8.4%,净利润0.08万亿日元。
目前马自达在中国市场仅剩下长安马自达一家合资公司,2021年马自达中国的销量为18.4万辆,同比下滑了14.3%,与其它的日系品牌的成绩都有些差距。
不过在欧美市场,马自达的盈利情况还算不错,销售额比上一季度增加8.3%,并且今年已在欧美市场发布了多款全新产品,因此其主要发力点也许将面向欧美市场。
同时,马自达社长丸本明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乌克兰局势等原因,经营环境将更加严峻和不透明。我们将在增加新商品销售的同时,致力于有速度感的经营。”。
电动化均为各家车企的方向
对于之后的发展,各家日系车企纷纷将目光放在了电动化方向上。
其中丰田在2021年召开的战略发布会上表明了电动化发展新方针,一口气展出了16款纯电动车型,并在近日推出了基于纯电平台的e-TNGA架构从零打造的bZ4X车型,意在通过打造全新电动化产品,为用户带来“超越零排放”的价值与“别样自由”的体验。
本田也不甘落后,同样发布电动化战略,推出全新纯电品牌“e:N”和全新的智能高效纯电架构“e:NArchitecture”。
本田中国在发布会上宣布,未来五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10款纯电动车,并在2030年起在国内仅销售纯电和混动车型,不再投放新燃油车。
同样,日产也表示在“NissanNEXT企业转型计划”的下一阶段,日产汽车将继续通过“合理化”和“优先与重点”举措,推进未来发展。
其中提到,到2026年,旗下电驱化车型占比提升至40%。同时还会精简产品线,优化全球管理结构,从而增强日产应对电动化转型和全球供应链中断的能力,并且降低日产的盈亏平衡点来节约成本。
在电动化市场上,日系车企入局稍晚,但其在混动领域拥有较为成熟和领先的技术,日系车企也许凭借着混动技术的助力在电动化赛道上会实现后来者居上。
2022财年依旧充满挑战
在2021财报成绩单的背后,上述车企均对2022财年业绩表示担忧,原因是零部件供应紧张、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涨、乌克兰危机以及疫情反弹、通货膨胀等影响,使得汽车市场环境更加严峻。
基于以上考量,丰田预计仅仅是在原材料采购支出方面,就要新增1.45万亿日元的成本压力。因此在纯利润方面预计2022年收益2.26万亿日元,同比下降20.7%。
日产汽车同样困难重重。其预计,2022财年(2022年4月-2023年3月)的销售额将增长18.8%,但是营业利润将仅增长1%。参考以上两家车企的表现,本田和马自达在2022年的成绩也不会太理想。
在种种不可抗力的影响下,日系品牌还要在电动化赛道上奋起直追,继续提升产品质量和进行产业化驱动。总的来说,日系车企的发展道阻且长。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8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