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使用频率、充放电深度和充放电策略。首先,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是影响寿命的关键指标,通常为1000次以上。使用频率越高,电池衰减越快。其次,浅充浅放可以显著延长电池寿命。研究表明,电池在20%-80%的电量范围内使用时,衰减速度最慢。最后,采用“掐头去尾”的充放电策略,即保持电量在20%-80%之间,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然而,这种使用方式可能会牺牲电动汽车的便利性,尤其是在续航和充电速度方面。对于不限购地区的消费者,建议在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桩的前提下购买电动汽车。否则,可以考虑购买混动车或燃油车,以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总之,延长电动汽车电池寿命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和充放电策略。通过控制使用频率、采用浅充浅放和掐头去尾的方式,可以有效减缓电池衰减,延长使用寿命。但同时,也要权衡电池寿命与汽车使用便利性之间的关系,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电动汽车电池保养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和充放电策略。控制使用频率,避免频繁充放电;采用浅充浅放,保持电量在20%-80%之间;采用掐头去尾的充放电方式,进一步提高电池寿命。同时,要权衡电池寿命与汽车使用便利性,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我自己的电动汽车开了5年了。据我的浅见,电池的使用寿命主要受3个维度影响:1.少用少费电池寿命的核心指标是充放电循环次数(通常为1000次以上),从0-100%-0(反过来也可以)就视为一次完整循环。你用车里程(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年头越长、用车频率越高,电池衰减得就越快,用车少,衰减自然就慢。一句话,多用多费、少用少费、不用也费(电池会缓慢自放电),考虑到车买来就是为了用的,所以在用车强度方面没必要刻意省电池。2.浅充浅放以前只知道电池浅充浅放肯定比深充深放寿命长,但查了资料前也没想到能差这么多:下面这张图就是电池深充深放和浅充浅放的耐用性对比。横坐标为使用时间,纵坐标为电池性能(可等效理解为容量)。坐标中的SOC百分比为电池用量,如20%表示电量从A%用到A%-20%,或者从B%充到B%20%,比如70%用到50%,40%充到60%,都属于这一类。100%就是一次完整的深充深放,即俗称的用光再充、充满再用。从图中不难看出,越是浅充浅放,电池的衰减速度就越慢,100%用量的衰减速度是20%用量的好几倍。3.掐头去尾以电池的电化学特性来说,高电量时充电功率受限,放电功率高,低电量时放电功率受限,充电功率高。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车的动力电池充到80%电量之后充电速度就大幅退坡,95%以上更是进入涓流状态。反过来,当电量低于20%时,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就远远达不到加速测试中的亮眼表现,低于5%时甚至只能龟速行驶。当电量越接近50%,则充放电性能都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动力好,充电也快。我自己给它取个名叫“掐头去尾原则”。这就好比一次性塑料杯,装满水容易洒,不装水又容易倒,“半瓶子咣当”才是最舒服的状态。结合以上两点,要想延长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应该掐头去尾地用车,把电量保持在20%-80%之间(15%-85%亦可),低于20%就充,充到80%就拔,只用中间的60%,至少可以让电池衰减速度减半,再极致点就控制在40-60%之间。如果这样用车,基本能保证电池不会比整车先报废。丰田、本田的混动车电池只有1-2kWh,开一天就可能需要好几次完整充放电循环(纯电动车要开几百公里才循环一次),但丰田就敢给电池组终身质保,本田也有10年20万公里质保,就是因为它们的电池总是浅充浅放并且掐头去尾地使用。以我的雅阁(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混动为例,只要不是连续急加速、长下坡或高速长距离减速,普通模式电量基本维持在3-6格,运动模式为5-8格,相当于一直在以不超过30%的单次用量浅充浅放。插电混动通常也会设计一部分保留电量,以防止深度放电,比如电量低于20%时强制启动发动机。混动车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发动机做后盾。纯电动车要是这么开,无疑是把车当成祖宗来供。本来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速度就是短板,理想状态下600公里,你按20%-80%用就只有360公里,夏天开空调/跑高速再打个8折就不到300公里了,冬天低温暖风打个6折就只有200公里出头。为了电池寿命牺牲了太多汽车应有的便利性,恐怕只有家里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桩的人能这么用车而不觉得憋屈。对于不限购地区的电动汽车购买建议,我还是那句话:一切以固定车位和充电桩为前提,否则请踏踏实实买混动车或燃油车。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8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