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日系车技术领先,还是德系车技术领先?能否从深层次的原因探讨?混合动力技术,德系与日系,哪家强?

到底日系车技术领先,还是德系车技术领先?能否从深层次的原因探讨?混合动力技术,德系与日系,哪家强?_58汽车

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混合动力技术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一大热点。德系和日系车企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动力性、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析德系和日系混动技术,探讨谁更胜一筹。首先,我们来看日系混动技术。丰田的THS系统采用功率分流构型,发动机扭矩通过齿轮传动直驱车轮,同时带动发电机发电,驱动电机直驱车轮。本田的iMMD系统则是串并联构型,根据模式不同,发动机扭矩既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也可以直接驱动车轮。而德系混动技术以P0~P4构型为主。以大众的GTE系统为例,它采用P2架构,发动机与电机可以同时驱动车轮,6DCT变速箱提供了6个挡位的纯电动和并联混动工作模式。从动力性对比来看,德系混动车在加速前半段具有优势,后半段则与日系混动车不相上下。而在经济性方面,如果用户多充电,德系混动车的百公里费用可以低于日系混动车。但若不充电只加油,日系混动车的油耗更低。此外,德系混动车作为PHEV,可以享受新能源车补贴和免费上新能源绿牌的优势。而日系混动车作为HEV,虽然油耗更低,但在政策支持方面稍显不足。综上所述,德系和日系混动技术各有千秋。德系混动车在动力性和政策支持方面更胜一筹,而日系混动车在油耗方面表现更佳。消费者在选择时,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使用习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日系混动技术与德系混动技术各有优势,从技术原理到实际表现,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丰田THS和本田iMMD代表了日系混动技术的两大流派,而大众GTE则是德系混动技术的代表。在动力性、经济性等方面,德系混动车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然而,日系混动车在油耗方面更胜一筹,且作为HEV,虽然政策支持不足,但依然具有竞争力。消费者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混合动力技术,德系与日系,哪家强?

“德系发动机技术与日系发动机技术哪个强”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多家车企宣布将在2025年~2030年实现(车型)全系电动化,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油车已成为历史的进程。

技术相对简单的纯电动汽车暂且不提。混合动力技术,德系与日系,哪家强呢?

(1)关于日系混动技术

丰田的THS(ToyotaHybridSytem)是功率分流构型。功率分流的主要特点,72%的发动机扭矩通过齿轮传动直驱车轮;28%的发动机扭矩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的电给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直驱车轮。(注:72%、28%与行星排传动比相关)

本田的IMMD(IntelligentMulti-ModeDrive)是串并联构型。串联模式下,100%的发动机扭矩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的电给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车轮;并联模式下,100%的发动机扭矩通过齿轮传动直驱车轮。

关于THS与iMMD,我已写过多篇回答,本次不再重复。

(2)关于德系混动

德系混动目前以P0~P4构型为主。

P0~P3架构之中,P0、P1没有EV行车功能,P3不如P2动力强。大众的GTE(GranTurismoElectric)系统是P2架构的经典代表,GTE混动系统应用于探岳GTE、高尔夫GTE、迈腾GTE等。如下图,GTE混动系统主要包括:1.4T发动机、DQ400E混动双离合变速箱、驱动电机(集成在DQ400E内部)。

发动机通过输入轴连接到DQ400e,DQ400e包含用于结合或分离发动机和电机的K0离合器、驱动电机、6DCT变速箱以及其他部件等。K0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与电机之间的连接断开,混动系统工作在EV模式;K0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时,发动机与电机连接、共同驱动车轮,混动系统工作在混合动力模式。

6DCT变速箱的结构如下图,拥有6个前进档位。因此GTE混动系统拥有6个挡位的纯电动工作模式,以及6个挡位的并联混动工作模式。并联混动模式下,发动机扭矩100%通过齿轮传动直驱车轮,没有电功率回环,发动机到轮端传动效率高。

看完日系混动技术与欧系混动技术的简介,回到问题,日系混动与德系混动,到底哪个强呢?

以搭载THS的RAV4双擎、搭载iMMD的CRV混动作为日系混动车的代表,以搭载GTE系统的探岳GTE为德系混动车的代表,从动力性、经济性等角度,做个对比分析。

1、动力性对比

三款车的百公里加速官方公告数据如下

混合动力车的百公里加速,前半段靠扭矩、后半段靠功率。

(1)前半段的扭矩

前半段,P2构型的探岳GTE胜在发动机与电机可同时驱动车轮,且6DCT变速箱的1挡下发动机/电机到轮边的传动比足够大。

(2)后半段的功率

综合来看,探岳GTE胜出没有悬念。探岳GTE公告的8.4s,个人怀疑是个保守的数值,据说媒体测试探岳GTE在GTE模式下达到了百公里加速7.8s。

2、经济性对比

如下图,根据公告数据,探岳GTENEDC油耗为2.0L/100km,CRV混动NEDC油耗为4.8~5.0L/100km,RAV4双擎NEDC油耗为4.7~5.0L/100km。

结论:探岳GTE油耗最佳。

哈哈哈,开个玩笑,老司机们都知道探岳GTE是PHEV、而CRV混动和RAV4双擎是HEV,而PHEV与HEV的综合油耗计算方法不同。《GBT19753-2013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定义了PHEV综合油耗的计算方法,见下图

国家标准里的公式写得不容易懂,转化一下就是

其中,条件B油耗为PHEV处于低电量状态下的油耗、与HEV油耗条件相当。如果PHEV只加油、不充电,那么应该看“条件B油耗”。把上述公式转换一下可以求得“条件B油耗”

按这个式子,探岳GTE的条件B油耗为(54+25)/25*2≈6.3L/100km。考虑到2.0L、54km的小数点之后可能被四舍五入,所以确认了一下公告的条件B油耗,结果是6.2L/100km。也就是说,在只加油、不充电的条件下,探岳GTE油耗为6.2L/100km。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为什么国家标准制定者采用“NEDC综合油耗”、而不是“条件B油耗”作为PHEV公告油耗呢?答案是,政府希望PHEV尽量多用电、少用油。就应该像测NEDC综合油耗那样,经常充电,短途尽量选用纯电动模式。

(1)若探岳GTE100%用电,则油耗为0L;根据公开资料,探岳GTE电耗为16kWh/100km。为了方便与用油时对比,将电耗转化为人民币。假设上海市居民晚上在家充电(即谷时段),分档为第三档,充电效率为95%,则16kWh对应的电费为16*0.487/95%=8.2元。即百公里费用为人民币8.2元。

(2)若探岳GTE100%用油,其条件B油耗6.2L/100km,按疫情前油价7元/L,转换成百公里加油所需人民币是43.4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油价不稳定,原油宝的负油价让人无语,不过考虑到陈薇院士等研发的疫苗将终结本次疫情,因此采用疫情前油价)

(3)综合(1)、(2),探岳GTE的百公里费用与用户的充电行为相关,整体在8.2元~43.4元之间,充电越多,越接近8.2元。

(4)CRV混动百公里油耗为4.7~5.0L/100km,转换为人民币为32.9~35元/百公里;RAV4双擎百公里油耗为4.8~5.0L/100km,转换为人民币为33.6~35元/百公里。

如果看不充电时的油耗,那么日系混动的百公里4.7~5.0L对比探岳GTE的条件B油耗6.2L/100km,显然,日系混动油耗更胜一筹。欧系的P2构型只有并联混动模式,并联混动模式发动机转速与车速不解耦;而日系THS的功率分流模式、iMMD的串联模式都实现了发动机转速与车速的解耦,因此在任意车速下都可以让发动机工作在高效的转速区域,因此如果PHEV只加油不充电、把PHEV当做HEV开的话,日系混动在油耗方面更胜一筹。

但探岳GTE是PHEV、搭载了13kWh的PHEV电池、且提供了纯电模式设置,如果用户充电、上下班时设定纯电模式,那么探岳GTE可实现最低8.2元的百公里费用,低于日系混动的35元。

3、其它

CRV混动、RAV4双擎为HEV,HEV不属于新能源车。探岳GTE为PHEV,PHEV属于新能源车。

(1)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及产品技术要求》,2020年PHEV有0.85万元的新能源车补贴。

(2)PHEV可上新能源绿牌,无需竞价拍牌。在上海,购买HEV,按平均成交价,个人牌照需要9万元。而探岳GTE是PHEV,PHEV可以免费上新能源绿牌。

在广州、深圳,如果买HEV、走竞价通道,按平均成交价,个人牌照需要1.78万、4.78万。而购买探岳GTE、上新能源绿牌则无需这笔费用。

4、德系混动车VS日系混动车总结

(1)与日系的CRV混动、RAV4双擎相比,德系混动的探岳GTE动力性优势明显。探岳GTE主要胜在P2构型的发动机与电机可同时驱动车轮,且加速前半段DCT变速箱1挡到轮边的传动比足够大,能提供大扭矩。

(2)在不充电只加油的前提下,日系混动油耗更低。但是德系的探岳GTE是PHEV,如果用户多充电,探岳GTE可以获得低于日系混动的百公里费用。

(3)其他:①日系HEV无新能源车补贴,PHEV有0.85万元的新能源车补贴②在上海广州深圳购买HEV、通过竞价获得牌照,分别需要9万、1.78万、4.78万的牌照费用;德系的探岳GTE是PHEV,PHEV可以免费上新能源绿牌。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8283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