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发布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能否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广汽埃安发布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能否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安全的出行体验?_58汽车

3月10日,广汽埃安发布了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这项技术从电池材料、电池结构、冷却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四个纬度提升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全包针刺测试无起火爆炸。弹匣电池技术可应用于磷酸亚铁锂和三元锂制成的电池组,配备该技术的动力电池今年将陆续安装在所有AION车型上。弹匣电池通过优化电芯材料、电池组结构和电池管理系统,系统性地解决了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在电芯安全性方面,采用纳米级包覆和掺杂技术,提高了电芯的热稳定性。电解液中加入新添加剂,实现隔膜自修复功能和减少热失控反应产生的热量。电池结构设计采用网状纳米孔隔热材料和耐高温上壳隔离热传导,控制热失控蔓延。全新设计的全适配液冷系统提高了散热效率,降低电池单体温度。搭载弹匣电池技术的电池组与同类普通电池组相比,能量密度提升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7%,成本降低10%。广汽Ean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实现每秒10次、24小时不间断数据采集,实时监控电池组健康状态。在针刺热扩散试验中,弹匣电池技术验证了三元锂电池组的安全性,满足GB38031-2020《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要求》。随着弹匣电池技术的推出,电池安全解决方案将更加系统化,为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更安全的出行体验。这项技术有望降低电池安全风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广汽埃安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发布,能否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安全的出行体验?这项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从电池材料、结构、冷却系统、管理系统四个维度提升安全性,全包针刺测试无起火爆炸。弹匣电池技术可应用于磷酸亚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组,今年将陆续安装在AION车型上。通过优化电芯材料、电池结构、管理系统,系统性解决安全问题。纳米级包覆、电解液添加剂提高热稳定性,结构设计控制热失控蔓延。全适配液冷系统提高散热效率,降低温度。与普通电池组相比,能量密度、重量能量密度提升,成本降低。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实现24小时不间断数据采集,实时监控健康状态。针刺热扩散试验验证三元锂电池组安全性,满足国家标准。弹匣电池技术有望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新能源汽车可靠性和安全性。

3月10日,广汽埃安发布了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因将电池放置在弹匣形状的安全舱内而得名。这项技术从电池材料、电池结构、冷却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四个纬度(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提升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全包针刺测试无起火爆炸。据悉,杂志电池技术可应用于磷酸亚铁锂和三元(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锂制成的电池组,配备该技术的动力电池今年将陆续安装在所有AION车型上。

弹匣电池如何提高电池安全性?

电池起火爆炸往往是由于电芯内部短路发热,导致热失控,波及整个电池组。弹匣电池针对这一问题,对电芯材料、电池组结构和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以系统方案解决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通过冷却系统、电池设计、整包布局等综合优化。,在不牺牲电池寿命或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弹匣电池的安全性。据广汽Ean官方介绍,搭载弹匣电池技术的电池组与同类普通电池组相比,能量密度提升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7%,成本降低10%。

在电芯安全性方面,弹匣电池在电芯正极上采用纳米级包覆和掺杂技术,既保证了高镍正极的活性,又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的热稳定性。电解液中加入了两种新的添加剂,分别可以实现隔膜的自修复功能和减少热失控反应产生的热量。根据广汽Ean发布的官方信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电池的耐热温度提高了30%,提高了电池抵抗热失控的能力。

如果电池单元发生热失控或过热,有必要通过电池的结构设计来控制热失控的蔓延。弹匣电池技术采用网状纳米孔隔热材料和耐高温上壳隔离热传导,避免电池单体热失控影响周围其他电池,甚至波及整个电池组。同时,全新设计的全适配液冷系统也让弹匣电池拥有更高的散热面积和效率,电池单体的温度控制更加及时有效,可以显著降低电池单体的温度和热失控造成的损坏程度。

在电池状态的监管上,弹匣电池搭载了广汽Ean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可实现每秒10次、24小时不间断数据采集,实时监控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可谓防“未燃”。当发现(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异常时,可以立即启动电池快速冷却系统,为电池冷却“自救”。

什么是针灸热扩散试验?弹匣电池在测试中表现如何?

发布会上,广汽埃安还通过针刺热扩散试验,用弹匣电池技术验证了三元锂电池组的安全性。测试中使用了直径8毫米的钢针,电池组充满电。钢针越粗,电芯内部短路越严重,能量越满,热失控越严重。通过将钢针刺入电池组,造成电池内部短路,进而促使电池热失控,从而可以对电池组的安全性进行实际测试。

虽然电芯最高温度达到了686.7℃,但搭载弹匣电池技术的三元锂电池组在热事故信号发出5分钟后才经历短暂冒烟,并未发生火灾或爆炸,满足了GB38031-2020《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要求》中电芯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能发生火灾或爆炸的要求,并为乘客预留了逃生时间。静置48小时后,击穿电池的电压降至0V,温度恢复至室温。此时,打开电池组进行观察,内部结构保持完好。只有被刺穿的电池模块经历了热失控,并且没有扩散到其他电池。可见弹匣电池技术在抑制热失控的范围和危害程度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更多精彩视频,均在车载家庭视频频道。

“针灸热扩散试验照片”

编辑评论:

“自燃”可以说是电动车除了续航和能量补充之外的一个关键点。特别是在追求长电池寿命的过程中,随着电池比能量的增加,材料的热稳定性下降,增加了电池的安全风险。随着杂志电池技术的推出,电池安全解决方案将更加系统化,为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83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