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刹车过减速带,是“毁车操作”吗?

踩着刹车过减速带,是“毁车操作”吗?_58汽车

踩着刹车过减速带,确实是一种对车辆有害的操作。减速带通常设置在人流密集或事故易发区域,目的是强制车辆减速,保障行车安全。然而,不正确的过减速带方式,如不减速、踩刹车、斜着过或单侧轮胎过,都会对车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车辆的悬挂系统是连接车架和车轮的重要部件,主要作用是传递力和力矩,缓和冲击,提高稳定性和舒适性。不正确过减速带,会对悬挂系统造成巨大冲击,加速轮胎磨损,甚至导致轮胎或轮毂变形,损坏底盘悬挂。踩刹车过减速带,虽然速度减慢,但惯性冲击会使前悬挂弹簧压缩,缓冲作用减弱,震动直接传到车身,长期下来弹簧弹性变差,对车身造成伤害。单边绕行或斜着过减速带,也会对悬挂和车架造成损伤。正确的过减速带方法是提前减速至20km/h以内,让两个轮胎同时经过减速带,使左右悬挂平衡受力,抵抗冲击力,并将冲击力传递到车身减缓。这样既能减少对车辆的震感,又能最大程度降低对车辆的伤害。总之,踩着刹车过减速带是一种不推荐的操作,我们应该学会正确的过减速带方式,以保护车辆,确保行车安全。踩着刹车过减速带,是“毁车操作”吗?不正确的过减速带方式,如不减速、踩刹车、斜着过或单侧轮胎过,都会对车辆造成损害。悬挂系统受到冲击,加速轮胎磨损,甚至导致轮胎或轮毂变形,损坏底盘悬挂。踩刹车过减速带,前悬挂弹簧压缩,缓冲作用减弱,震动传到车身,长期下来弹簧弹性变差,对车身造成伤害。单边绕行或斜着过减速带,也会对悬挂和车架造成损伤。正确的方法是提前减速至20km/h以内,让两个轮胎同时经过减速带,使左右悬挂平衡受力,抵抗冲击力,并将冲击力传递到车身减缓。这样既能减少震感,又能降低对车辆的伤害。学会正确的过减速带方式,保护车辆,确保行车安全。

可以肯定地说:踩着刹车过减速带,确实是“毁车操作”!因此,在开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操作,毁车是一方面,有时还会造成侧滑、侧翻等不安全的事故。一、不正确的过减速带操作减速带一般会设立在学校门口、医院、小区,狭窄道路等一些人流特别大的地方,或者是事故易发区。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地面设置一定高度的障碍物作为减速带,强制通过此路段的车辆降低速度;或者是设置震荡线,提醒司机减速通过。常见的过减速带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减速带不减速,高速通过;踩着刹车通过;斜着通过;绕到减速带两端空隙,单侧轮胎驶过减速带。其实,这几种操作方法都是不正确的,均会不同程度地对车辆造成损害。二、不正确过减速带对车辆的危害车辆的悬挂系统把车架和车轮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从而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保证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是汽车上非常重要的一项配置。下面,我们就看看不正确过减速带对车辆会有什么样的危害:首先,如果不减速通过减速带的话,悬挂系统会受到比平时强十倍的冲击力量,会给车辆悬挂以及车架造成巨大冲击,这就非常容易加速胎面橡胶的磨损,导致汽车跑偏等,严重时还会导致轮胎或者轮毂变形,损坏底盘悬挂等。对于底盘较低的车型,由于过减速带时车速过快会导致悬挂收缩后向下回弹幅度较大而面临刮底盘甚至托底的危险。另外,不减速冲过去还有可能对周围的车辆及行人造成伤害。其次,踩着刹车通过减速带,虽然放慢了速度,由于惯性冲击,车辆的重心会往前倾,前悬挂的弹簧会被大幅度地压缩。弹簧还没有恢复到初始状态就通过减速带,缓冲作用就会大大减弱,不但弹簧变紧滤震能力变差,震动还会更直接地传到车身上。久而久之弹簧的弹性就会变差,自然也会对车身造成很大的伤害。第三,单边绕行通过减速带,冲击力全部由某一侧承担,四个车轮所受的力不均衡,导致该侧前轮定位失准幅度将明显超过另一侧。对轮胎和悬挂造成冲击,很容易导致悬挂发生错位或者变形,影响车轮的定位。甚至大梁有可能发生形变,从而导致转向变差引发交通事故。第四,斜着过减速带,对于弹簧、减震器以及整个车架都会产生更大的折损消耗。因为除了悬挂和车胎,车身也会吸收一定量的震动。三、如何正确通过减速带?从车体和悬挂的构造来看,车子过减速带这个动作,是车轮(包括悬挂)在地面和车身之间的受压运动。正确的过减速带的做法是遇到前面有减速带时,应该提前减速,速度降到20km/h以内,然后让两个轮胎同时经过减速带。使左、右悬挂平衡受力,抵抗冲击力,并将冲击力传递到车身加以减缓。这样过减速带对汽车的震感是最少的,车上的乘客也不会觉得颠簸,还可以把对车辆的伤害降到最低。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84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