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拟在未来三年投资400亿欧元开发动力电池系统,以应对欧洲电动汽车需求的激增。面对中韩在电池领域的领先,德国希望通过巨额投资提升竞争力。同时,德国也意识到充电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计划加强充电桩建设,推动汽车产业电气化。此举旨在确保德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的份额,并助力能源转型。
“未来三年,将投入400多亿欧元(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用于动力电池系统的开发。”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约阿希姆·达马斯基1月12日在百人论坛中国电动汽车委员会上表示。据估计,考虑到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规模,2035年总共需要270GWh的动力电池才能满足欧盟市场需求。
“车载动力电池”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汽车工业领域最古老的组织之一。它有100多年的历史,600多个会员单位,全球生产的汽车超过1600万辆,员工超过80万人。它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汽车行业协会之一。协会的宗旨是维护整个德国汽车工业在汽车及相关领域的利益。
高容量动力电池的规划源于欧洲电动汽车发展需求的上升。2021年1-7月,欧洲电动车销量累计超过21.2万辆,同比增长41%,电动车总数突破100万辆。从2025年开始,荷兰、挪威、法国、英国等国家相继禁止销售传统汽柴油汽车,政策导向也非常明显。
LG化学
不可否认,德国在动力电池发展上的巨额投入,也源于其在该领域竞争力不足的危机感。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德国虽然是传统汽车制造强国,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和产能的制高点都掌握在中日韩手中。除了已经在欧美部署的LG和松下,中国新崛起的电池巨头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也注意到了自己已经超越(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了机遇,开始在欧美布局基地,并强势插入跨国汽车公司的海外供应链,这让德国汽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7月,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斥资2.4亿欧元在欧洲建设生产基地,基地的动力电池将供应给宝马、大众、戴姆勒、捷豹路虎、PSA等车企。与此同时,各方都围绕欧洲动力电池业务采取了行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三大势力在欧洲筑巢。一是在欧洲设厂的国外动力电池巨头,以LG、特斯拉、三星为主要代表;第二类是在欧洲设立锂电池组工厂的汽车厂商(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比如戴姆勒。三是在欧洲自建超级锂电池工厂的本土企业,如德联设立超级工厂,ABB加入Northvolt建设欧洲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工厂等。
“我们去年生产了大约120-130种不同的车型,估计我们需要400万个充电桩来帮助减少排放。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应用也可以大大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在达马斯基看来,电动汽车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动力电池容量供给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充电基础设施的推动。
据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不完全统计,德国现有充电桩约1.3万个,其中快速充电桩600个,八大运营商覆盖德国76%的充电市场。由于德国的碳排放目标是到2050年减少80%,汽车电气化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充电设施建设需要加强,电网需要参与。因此,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未来85%的充电需求可以在用户自己家里完成。”达马斯基说。其认为,要顺利实现汽车产业电气化,不仅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电动汽车与交通、能源网络也将进一步互联互通。
在德国,电动汽车正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成为电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由于电动汽车比例较小,充电对电网的影响或负荷并不大。但是,未来随着电动汽车比例的增加,电网必须有足够的容量,不能过载。
“在波兰、捷克、西欧和南欧,电气化需求持续旺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同时跟进。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纳入电网,相关电网基础设施应尽快实施。2021年,有超过100款车型实现电气化是乐观的。”达马斯基说。
原创内容用户阅读习惯获奖调查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8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