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在与德国、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相比时,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核心技术:中国汽车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AT变速箱,追赶起来难度较大。2. 材料和工艺:中国汽车品牌在材料、工艺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例如,一些高端车型的密封胶、保护纸等还需要依赖进口。3. 产业政策和国际环境: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许多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专利保护制度限制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同时,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许多车企更愿意购买零部件,而不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4. 研发投入不足: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许多车企更注重外形设计、总体结构布置等,而真正的技术研发往往由供应商完成。这导致中国汽车品牌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积累不足。只有当汽车零部件巨头对中国车企形成压力时,或许才会有更多车企投入重金进行真正的技术研发。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总之,中国汽车品牌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需要在核心技术、材料工艺、研发投入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也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国际环境的改善。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养车用车的原创内容,欢迎访问百度58汽车。
中国汽车品牌主要是哪些方面落后德国、日本?这个问题很大,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与汽车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在很多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从发动机到变速箱,从底盘到车身,从硬件到软件,从材料到结构,几乎到处都存在短板。举个一个比较极端例子:就连车上用的密封胶,大部分还都得靠进口。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一些中高端车出厂时车身上的那层保护纸还基本都是依靠进口。
扯的有点远了,还是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题主问的主要落后的方面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其中尤其是AT变速箱,目前来看,在这方面要追赶上来几乎没有太大可能。
中国汽车工业也发展了几十年,为什么还这么落后?原因很多,但个人认为,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二是国际大环境。
产业政策我就不多说了。下面重点聊聊国际大环境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与汽车发达国家动不动就是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相比,中国的汽车工业算是比较晚的了。起步晚使得许多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由于专利保护制度,别人的专利技术即使你研制出来了你也不能用。在研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费劲巴拉地搞了半天,最后却发现这条技术路线被别人的专利挡住了,而且根本无法绕不过去。再加上,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兴起的这些年正好赶上全球一体化大发展的时代,汽车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使得许多车企宁愿花钱买零部件、买总成,也不愿意在某一项汽车技术上投入大笔资金去搞研发。
在百度58汽车小编看来,许多车企在汽车产业链中的职责其实只是外形设计、总体结构布置、总装。除了车身冲压件外,其余的零部件几乎都是外采。汽车研究院、设计院在确定了外形及内部布置后,根据车型的定位,挑选合适的供应商并把他们召集起来。车厂只需告诉供应商自己需要的零部件尺寸参数、性能指标、上下端接口等数据即可,剩下的就坐等供应把做好零部件送上门来。这样,真正的技术,真正的研发都是供应商来完成,核心的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其实,这跟十几年前中关村攒电脑并无两样。
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有几个车企愿投入重金去搞打了一大堆问号的某项技术的研发?个人认为,只有等到汽车零部件巨头集体对我们车企卡脖子,把我们车企逼上绝路时,才会有车企会静下心去搞真正的研发。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吗?我们拭目以待!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提出有所帮助,更多养车用车的原创内容,请访问百度58汽车(www.yoojia.com)。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8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