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车充电体验】

【插混车充电体验】_58汽车

前几天我租了一辆微蓝6插电混动车,本来想着可以省油省钱,结果却发现充电非常不方便。这辆插混车没有快充,只有慢充,而且充电桩还很少。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找充电桩,最后只充到了5/8的电量,还浪费了一晚上的时间。如果这辆车是纯电的,支持快充,那我就可以更方便、更便宜地把车充满,不用再为找充电桩而烦恼了。另外,外面这些慢充桩,虽然慢,但是电费甚至比快充更高。成都的慢充普遍在1.8元/度不分峰谷,高的有2.3元的。而快充有的在做活动,或者谷电甚至低至1元不到/度,还有停车费减免。所以总得来说,如果我这次租的是一辆支持快充的纯电,我花在找桩和充电上的精力和时间会远远小于这辆插混。因为充电产生的行动受限也会因为快充桩的密度够高几乎不复存在。另外,因为充电速度、优惠、峰谷电等的存在,花的电费也会低不少。总之,对于无桩用户来说,买插混只能当油车开;而对于有桩用户来说,为什么不买一台纯电呢?为了插混这区区几十公里的续航装个充电桩真的值吗?现在的厂商普遍能提供600公里以上NEDC续航的纯电车型,这些车在城市内足够正常人开一整天还富裕。对于小长途来说,现在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已经相当普及了,大城市间的联络线充电根本不是问题。按照50kw充电功率,电耗20度计算,一小时可以充250公里续航。充电不是问题。

上次的成都之旅我一共租了两天微蓝6,7月2号下午取车,7月4号中午还车,满打满算其实是覆盖了3个自然日的。我租这个车,除了对微蓝6的混动系统感兴趣以外,还打了一个小算盘——就是用这辆插混车可以多充电,少加油,按60公里的纯电续航算,打个8折还剩将近50公里。加上可以用电吹空调,能省不少油钱。

取车那天,我跟车行的人套近乎,问他们这个车是否支持快充,结果车行的人根本不知道电动汽车的充电分快充慢充之分,跟我说直接去充电站就可以跟电动汽车一样充电。后经确认,这个车确实没有快充。

取完车,我想尽快让车锁定纯电模式行驶,结果我调了很长时间,才发现这辆车根本没有纯电模式,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个车的电池电量几乎为0,进车机里里面一看才知道它已经有1800公里没充电了,行驶过程中车子发动机频繁启动,按下电量hold模式,会直接提示锁定“模式受限”。

我有一个从开AT车过来的习惯,就是停车挂N档。但是在“上篇”里写过了,这个车在N档的时候电池电量再低发动机也不会启动,车辆及其安静,我在N档、开着空调并且没有关火的情况下就离开了车(此处存疑,因为我锁车了,我还试了一下车门子确实锁上了)。当我晚上想开车出去的时候,车子的混动电池和12V电瓶都没电了,只能叫救援。最后救援来搭电,前两次搭电还失败了,车子显示了很多故障码。最要命的是,这个车不光没有纯电模式,也没有纯油模式,发动机死活不启动。最后第三次搭电,不知道怎么地一顿操作,发动机着了,我谢过了搭电的人,开车走了。按理来说这种情况发动机应该保持运行一段时间发电,但是实际上发动机的运转逻辑还跟我取车的时候一样。

在高德地图上搜索充电站,除去特斯拉的超充以外,其他可以充国标车的充电站密度还是很高的,基本上城区和商圈每个“街区”都有覆盖。但是,在这些充电站里,有慢充的站屈指可数,不到三分之一。

第一天晚上,搭完电,我心惊胆战地去了电子科技大学附近的小吃街。为了充电,我抛弃了小吃街附近的路侧车位、距离稍远的快充站,把车放在了一公里以外的有慢充的停车场。插上枪,我放心地离开了车。

这种插混车,不比纯电的7kw,在交流慢充桩上的功率最大只有3.5kw左右,微蓝6电池大概10度,官标充满电的时间是两个半小时。因此,我逛了一个半小时的小吃街,回到车里之后发现电量只充到了一半左右。我打开空调,利用交完停车费的15分钟冗余时间又充了一会。这个车的空调大概有1-2kw,可能是充电机功率限制或者是软件限制,这15分钟里充电功率依然维持着3.5kw,减去空调,几乎一直在2kw左右徘徊。根本充不进去多少电。最后,这次充电结束之后,车子电量5/8。

这5/8的电,电费1.8元/度,如果算上因为以及近乎龟速的充电速度和舍近求远多走路多交的停车费,我一开始设想的租用插混车省钱的优势已经被大大地削弱了。加上找慢充桩带来的不便,使用体验极差。

第二天我在地图上找了另一个有慢充的地方吃饭。但是由于人多车多,下地库之后绕了一圈没找到充电桩,结果出门的时候直接收了我10块钱停车费。血亏。

这个地方是个商圈(春熙路),既然没有充电桩,我也不想跟别人扎堆排队,于是我换了一个饭店,和地图上能搜到的大部分充电站一样,新饭店有快充无慢充,没充到电。就这样跑了20几公里,我的5/8的电还剩2/8不到。

下午去了一趟简阳,飞机没拍到,最后的2/8电也被我在高速上试车耗掉了。回到成都已经是下午5点,我寻思找个有慢充的地方吃个饭,看到地图上有几个比较顺路的有慢充的充电站,我找了几个,结果如下:

充电站①:在其他品牌4S里,4S已关门,进不去,遂离开。

充电站②:进去之后才发现这个充电站主要是供大公共使用,社会车辆虽然也可以用,但是有大公共不充电停在里面,有些桩被停车的大公共占用无法使用。最离奇的是这个充电站的慢充桩虽然是有电的,但是没有线,只有一个和汽车上的充电口一样的插口。估计是给某些设计特殊的自带线的大公共用的。遂离开。

充电站③:终于可以用了,这是一个宜家的停车场里的特来电充电站,有快有慢,停车费5元/小时,电费2元/度。

在这个充电站充插混车,如果想要特意等它充到高SOC,不开空调的话,停车费折过来大概是1.5元/度,虽然可以结账后利用冗余时间继续充,但是总的来说算下来充电成本依然在3元/度以上。我在这个站耗了3小时,其中一个小时是去吃饭,两个小时是充电。同样的,开着空调充电功率只有2kw左右,最后依然是充到了5/8的电量。按照15度/100km计算,这个车在这种情况下百公里电费是45元甚至更多,而用油的话百公里花费42元左右。也就是说,租车,或者是自己开插混但是没桩的情况下,这个车用电的花费甚至高于加油,并且充电便利性很差。

充上电已经将近7点了,充电过程中我本来是想去隔壁商场吃正餐,等充完电接着去小吃街吃小吃,其实旁边的商场就有快充,但是何耐这台插混车不支持快充。从另一个门回到宜家,发现宜家还有一个电车专用的小停车场,只有快充,但是电费还更便宜,停车费我忘记是减半还是充电免费了。反正比慢充便宜很多。

三个小时的等待之后,电只充到了5/8,我要去的小吃街关门了。我在附近打包了一份冰粉就回酒店了。这一天,小吃没吃到。大把的时间全部浪费在充电和找桩上了。

而如果这辆车是一辆支持快充的纯电,那么我第一天晚上就可以更方便、更便宜地把车充满,第二天中午和晚上也可以在吃饭的同时给车充进去50%以上的电。足够我这一段时间的使用了。

另外,外面这些慢充桩,虽然慢,但是电费甚至比快充更高,以成都来说,慢充普遍在1.8元/度不分峰谷,高的有2.3元的。而快充有的在做活动,或者谷电甚至低至1元不到/度,还有停车费减免。

【空调和充电功率】

这可能是这个车特有的问题,第三天我想把车充满,去双流机场拍一会飞机再还车的。我提前找了一个能充电的地方把车停进去,坐在车里开着空调充电。上面说了开着空调充电,充进电池的功率会在2kw左右徘徊。可是当充电快要结束,电池SOC较高,充电功率降低时,这辆车从充电桩获取的功率不会因为空调的存在保持在电池所需功率+空调所需功率,而是会随着某个与电池SOC相关的固定曲线降低。充入电池的功率=电池所需功率-空调所需功率,这个数值会在0附近徘徊。导致我的充电时间延长了一小时左右。飞机没拍到,直接去还车了,还送了租车公司一电池的电。

【总结】

所以总得来说,如果我这次租的是一辆支持快充的纯电,我花在找桩和充电上的精力和时间会远远小于这辆插混。因为充电产生的行动受限也会因为快充桩的密度够高几乎不复存在。另外,因为充电速度、优惠、峰谷电等的存在,花的电费也会低不少。

而如果我租了一辆日系混动、或者DMi类的不充电也能很省油的节油选手,不光油费会低于使用这辆插混的电费,与油车相同的补能方式也能更好地兼容现有的基础设施。

我这次虽然是租车,但是实际上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无桩用户使用插混车的体验。可能是由于买插混车的人大多数都是用新能源指标买来当油车开的,插混自身的充电功率(效率)也无法让用户有特意去充电的冲动。反过来影响到充电桩的建设上,现在城市中支持慢充的充电站的密度对慢充插混用户非常不友好,慢充价格也会贵于快充。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可能有些人觉得能烧油也能插电是一种两全其美的选择,但是有时候,特别是对于现在市面上的插混车来说,两头兼顾就等于两头都不讨好,买来还是当油车开。相反,对于没桩的新能源指标用户,如果买了纯电,考虑到现在大城市里充电站不要太多。几乎大的购物中心的停车场都可以找到充电站,根本无需担心充电问题,花费还低于油车和插混。

那么,既然无桩用户买插混只能当油车开,那对于有桩用户来说是不是插混就是可以完美兼顾省钱和续航的完美利器了呢?并不是。如果你有充电桩,那为什么不买一台纯电呢?为了插混这区区几十公里的续航装个充电桩真的值吗?现在的厂商普遍能提供600公里以上NEDC续航的纯电车型,这些车在城市内足够正常人开一整天还富裕。对于小长途来说,现在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已经相当普及了,大城市间的联络线充电根本不是问题。按照50kw充电功率,电耗20度计算,一小时可以充250公里续航。充电不是问题。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9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