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的设计和限速标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交通量、驾驶人反应、安全等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中国的高速公路限速120km/h,这一标准自1981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首次明确以来,已经沿用了40年。这一限速标准的制定,是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结果。首先,从交通量的角度来看,当交通量达到每车道每小时2000辆车时,100-120km/h是最合理的速度范围,既能满足通行效率,又能保障安全。其次,从驾驶人的反应和制动情况来看,100-120km/h是机动车性能、速度、安全的最佳结合点。此外,过高的限速会增加弯道行驶时的判断失误风险,提高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美国运输部的实验也表明,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可以降低追尾事故的致命性。除了上述因素外,设计限速标准的专家们可能还会考虑恶劣天气、路面条件、车辆种类、车况、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运输等其他因素。总的来说,中国的高速路限速120km/h,是在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后得出的科学合理的结果。德国为什么高速就能开到200km/h,中国却限速120? 1981年版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最先明确高速公路设计最高时速120km/h。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综合考虑的结果。高速的设计,首先就是要考虑交通量,根据美国、欧洲的经验,当交通量极限值为每车道每小时通行2000辆车的时候,100到120km/h是最合理的速度范围。驾驶人正常的反应时间为2.5秒,对于120km/h行驶的车辆要做出制动反应,这段时间行驶的路程为83米。车速越快通行效率越高,但是限速如果太高,到弯道的时候,驾驶人就容易判断失误而发生事故。1972年,美国运输部在平原区公路上面进行了一个实验,结论是前面的车子时速80km/h,后面的车子不高于120.7km/h的时候,被追尾是不至于死人丧命的。总的来说,中国的高速路限速120km/h是参考了国外的一些经验等,并结合我国实际的交通量、安全、驾驶人反应制动时间等等方面因素综合定下来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我国的高速上开车时,最快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120km,也就是说我国的高速公路最高限速为120km/h
但是不知道车主朋友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我国高速公路限速120km/h,而不是限速130,或者像德国一样不限速呢?
为什么我国高速公路限速是120km/h?
1981年版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最先明确高速公路设计最高时速120km/h,从那个时候,40年的时间,这标准没动过。
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综合考虑的结果;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沪嘉高速建成通车,限速就是120km/h。
因此可想而知,在这之前我们没有任何高速经验可言,必然就是要先考察、参照国外其它发达国家的高速发展经验,然后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的结果。
1、考虑了今后的交通量
高速的设计,首先就是要考虑交通量,通俗的说,国家建设高速公路就是为了要满足人们的开车通行需求,当然不能让车太多了挤在一起,那样的话车子怎样高速奔跑起来呢?
根据美国、欧洲的经验,当交通量极限值为每车道每小时通行2000辆车的时候,100到120km/h是最合理的速度范围,既能满足通行效率,又能保障安全。
2、考虑驾驶人实际反应和制动情况
根据科学测试,在72km/h的时候,人的视力从正常的1.2下降至0.7,在100km/h的时候,视野仅为40左右。
驾驶人正常的反应时间为2.5秒(发现问题-想出办法-做出反应)因此,对于120km/h行驶的车辆要做出制动反应,这段时间行驶的路程为83米!再加上惯性与制动作用力,就要上百米的距离!
所以说100-120km/h是机动车性能、速度、安全的最佳结合点。
3、考虑驾驶安全因素
从理论上来讲,车速越快通行效率越高。
但是,限速如果太高,到弯道的时候,驾驶人就容易判断失误而发生事故,这样的话,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将会升高,因此限速120km/h,也更能满足安全需求。
另外,1972年,美国运输部在平原区公路上面进行了一个实验,结论是前面的车子时速80km/h,后面的车子不高于120.7km/h的时候,被追尾是不至于死人丧命的。
4、考虑其它因素
上面轮谷说了几个主要的可能考虑因素,但是设计限速标准的专家们可能还会参考一些其它的因素吧,诸如:恶劣天气因素,也有路面条件欠佳、车辆种类繁杂、整体车况不良、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运输等等。
总的来说,中国的高速路限速120km/h是参考了国外的一些经验等,并结合我国实际的交通量、安全、驾驶人反应制动时间等等方面因素综合定下来的。
来养车用车、学习交流养车用车经验
购买高品质夹缝收纳盒到安程京东、天猫店;批量采购到1688安程车辆用品公司店
如有雷同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