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尤其是廉价电动车。那么,这些车究竟是赔钱赚吆喝还是新时代的赚钱方式呢?本文将从四个层面分析洪光MINIEV和奔奔E-Star国民版的价值。一、引流:吸引消费者关注以奔奔E-Star国民版为例,其2.98万元的超低价格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去店里看车的人增加了,很多之前没听说过奔奔E-Star的人也开始注意到了这款车。这种情况下,真正热销的洪光MINIEV根本不是2.88万元的车型。因此,引流对于这类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二、获取真实用户:新能源产品研发价值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等原始设备制造商获得了相当数量的纯电动汽车真实用户。这些用户对产品需求和信息的反馈对于新能源产品的研发价值不可忽视。同时,长安汽车节省了本车的产能,首次实现了如此大的产能,对整个新能源体系的建设也大有裨益。三、积分交易:消分还债2021年全年,长安汽车平均负油耗得分达到-919569分。如果以每点6000元的价格购买长安汽车,将会花费极其惊人的费用,并推出奔奔E-Star国民版来增加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即使汽车销售的利润不高,从“消分”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利可图的。四、品牌知名度: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贵近年来,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远远落后于新势力。然而,这类车的火爆已经成为事实,以及市场的关注、外界对于“炒作”的热情甚至资本市场的追求。那么,面对这些廉价电动车赚来的“吆喝声”,继续探究是否“赔钱”有意义吗?结论:新时代的赚钱方式总的来说,洪光MINIEV和奔奔E-Star国民版这类车通过引流、获取真实用户、积分交易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等四个层面的价值,成为了新时代的赚钱方式。虽然这类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赔钱赚吆喝,但它们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如何在这个新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如果问哪个细分市场对中国品牌最不“友好”,那一定是汽车。自统计数据公布以来,中国品牌从未取得过汽车市场前三的销量成绩。然而,这个瓶颈最近被打破了。破局的不是帝豪、逸动等“大佬”,而是上市不到一年的新人——洪光MINIEV。
今年6月,洪光MINIEV销量攀升至29143辆,超越卡罗拉、雷凌等畅销车型,正式进入轿车销量榜前三。洪光MINIEV的普及也带来了“廉价电动车”的趋势。之后,售价2.98万元的奔奔E-Star国民版也开始在市场上杀啊杀,有不少消费者带着订单在等车,有“一车难求”“销量靠产量”的势头。
超低的售价和暴涨的市场表现自然会引来外界的围观。除了惊讶、羡慕、嫉妒之外,人们难免会发出一种灵魂拷问——卖这么便宜真的能赚钱吗?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安新能源公司是不是“赔钱赚到钱”了?
“赔钱”是真的吗?
洪光MINIEV和奔奔E-Star国民版会不会亏本是商业秘密,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常识和公开信息猜到的。
「洪光MINIEV」
此前,财通证券曾发布研究报告显示,根据市场零部件供应商公布的成本估算,洪光MINIEV磷酸亚铁锂版和三元锂电池电池组的成本分别约为18390元和19770元。考虑到电机、电控、车载充电器、车架等零部件,以及R&D;、管理、人工、运输、销售,这款车的利润空已经降到了无穷大。
“笨笨E星全国版”
本E星国民版的成本利润账户也不好。与洪光MINIEV相比,奔奔E-Star国民版的省钱之处在于研发,前者由上汽-通用-五菱研发,R&D;费用要在每辆车的成本中平均分摊。奔奔E星国民版是一款彻头彻尾的“油改电”模式,有现成的模具、生产线和供应链,可以省下不少钱。
但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池来看,奔奔E星国民版的成本远高于洪光MINIEV。一款售价2.98万元的车型,电池容量为23.38kWh,按照洪光MINIEV的电池成本计算,这款车在电池上的额外成本足以抹平其在R&D;和生产上现有的优势。
光伏电池的成本已经这么高了,这类廉价电动车在其他方面的成本控制已经到了极致的程度,尤其是在配置上,没有安全气囊,没有空调节,没有快充,没有备胎,没有后刹车鼓刹等等,足以体现厂家控制成本的决心。
「洪光MINIEV」
尽管如此,在成本控制领域,尤其是在近期电池原材料不断上涨,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优势逐渐萎缩的环境下,电池等零部件的高成本仍然是这类车辆的最大敌人。有机构透露,每卖出一辆洪光MINIEV,厂家只能赚89元钱的利润。看来这些低价电动车大概真的是“赔钱赚钱”了,那么厂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赔钱正常吗?
做生意一定要赚钱,这是真的,但并不意味着你会赚到每一笔利润,更不要说马上赚到了。网站和电商公司都需要长期烧钱才能赚钱。即使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如此,它本质上是一个制造业。这也是新能源产业区别于传统燃油汽车产业的地方。
表中显示了魏晓丽近三年的净利润和毛利。不用说,2021年的净利润,即使是最赚钱的理想,也会是负数。蔚来和小鹏仍处于大幅亏损状态。关键是毛利,三家公司都要到2021年才会转正。特别是2021年,蔚来的毛利润依然为-112.9亿元,当年营收高达78亿元。
毛利是指收入减去制造车辆的直接成本。毛利为负。说白了就是“赔钱赚到钱”。换句话说,新能源行业“赔钱赚”一段时间是正常的。
有一个现象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在这场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中,传统车企的表现明显不如新势力车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产品研发基础水平的差异、对智能化的态度、销售模式、车主社区的建设、服务模式的迭代等等。但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对利润的态度。
“蔚来一年一度的“粉丝大会”——NioDay”
传统车企的固有思维往往按照成本加毛利的方式来决定新产品的价格策略——他们不可能“亏本赚钱”。新势力在哪里?基于资本和互联网思维的强大力量,主要诉求是抢占滩头,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中短期毛利——我们不怕“赔钱赚到钱”。最后呢?市场用钱投票给出了答案:新势力的增速、市场体量和资本市场表现都远超传统车企——包括一些品牌力较强,也在大力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传统车企。
如果你觉得这个逻辑有道理,你还会觉得洪光MINIEV、奔奔E星国民版这类车可能存在的“赔钱赚钱”难以理解吗?
“大喊”值多少钱?
我们只能猜测洪光MINIEV和奔奔E-Star国民版到底有没有亏钱,但他们赚的“吆喝”是真的。这种“呐喊”的价值可以从四个层面来评价。
“笨笨E星2021国民心版”
《笨笨E星2020心动版》
第一个也是最直观的一个就是引流。以笨笨E星国民版为例。很多人都知道这款车不是新车,而是奔奔EV的“减配”。真正的奔奔E-Star本质上是奔奔EV的换代产品——外观进行了大幅调整,内饰进行了重新设计。从感官效果来看,奔奔E-Star是一款符合潮流的全新纯电动车,与奔奔EV的“BCDesign”有着非常明显的代际差异。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长安推出了奔奔E-Star,意在取代奔奔EV,从市场层面来看也有很高的期待。但此前的价格策略依然采用了前面提到的“传统车企模式”。虽然后期通过终端折扣将奔奔E-Star的实际成交价降至4.98万元,但由于缺乏醒目的“爆点”,销量保持持平。
《笨笨EV》
有了奔奔E星国民版,情况就不一样了。2.98万元的超低价格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不仅去店里看车的人增加了,很多之前没听说过奔奔E-Star的人也开始注意到了这款车。
事实上,大多数人买车时,并没有那么仔细地计算账目和成本。被一个爆点吸引后,大多数人还是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车,即使价格远高于29800元。这种情况在洪光MINIEV中也大量存在——真正热销的洪光MINIEV根本不是2.88万元的车型。
于是,很多人都去买了2.98万元的奔奔E-Star国行版,但注意到3.98万元的国行版“感觉更合适”——多了1万元,续航翻倍,还可以选择快充等等。看到39800元的国货版,我会觉得“还不如49800元的E-Star版”——不仅设计跨越了一个时代,标准的快充,而且配置也多了很多。
说白了,2.98万元的全国版,看似是对本本E星的广告和引流,但却促进了本本E星的销量。然而,本本E星并不一定是“赔钱赚到钱”。这只是最低的价值水平。
第二个价值是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等原始设备制造商获得了相当数量的纯电动汽车真实用户。这些用户对产品需求和信息的反馈对于新能源产品的研发价值不可忽视。同时,长安汽车不仅节省了本车的产能,还首次实现了如此大的产能,对整个新能源体系的建设也大有裨益。
第三个值是二重积分。据工信部公示,在2021年底的核算中,上汽通用五菱的油耗平均负分达到了惊人的-184861分,在当年的负分榜中排名第八。如何“消化”这些负面的观点?方法很多,最直观、最自力更生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新能源积分“还债”。
由于洪光MINIEV的普及,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得分达到440,477分,仅次于特斯拉和比亚迪,位居中国汽车市场第三。除了为燃油卡车“还债”,额外的积分也可以交易。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执行会长、新能源汽车专委会会长李今庸曾公开表示,2021年新能源积分很可能供不应求,积分成交价可能达到6000-10000元/分钟。这样,虽然卖车不赚钱,但洪光MINIEV在积分上创造的价值将极其可观。
同样的也可以用在长安汽车上。2021年全年,长安汽车平均负油耗得分达到-919569分。如果以每点6000元的价格购买长安汽车,将会花费极其惊人的费用,并推出奔奔E-Star国民版来增加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即使汽车销售的利润不高,从“消分”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利可图的。
第四个价值,最虚无缥缈,也可能是最大的,是市场上“新能源”的品牌知名度。就像蔚来一样,为什么一个亏损巨大的公司市值一度超过奔驰宝马?即使是“炒作”或“讲故事”,其中最大的逻辑和自信在于品牌知名度。
近年来,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远远落后于新势力。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还与品牌知名度有关——一个强势燃油车品牌的品牌价值,不能简单地转化为新能源领域。相反,在新势力的产品越来越光鲜的时候,很多人会反过来认为“传统车企做的纯电不行”…
那么如何扭转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它又热又爆,对于这个反转来说,肯定会事半功倍。这方面的价值有多大,因为太“空”了,无法衡量。或许,资本市场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结论:
简单的老车新用,极致的减配应该会爆价,加大营销力度直到有人觉得只是赔钱赚…所有这些都让廉价电动车备受争议。然而,这类车的火爆已经成为事实,以及市场的关注、外界对于“炒作”的热情甚至资本市场的追求。那么,面对这些廉价电动车赚来的“吆喝声”,继续探究是否“赔钱”有意义吗?
另一方面,这种模式是否对传统车企有启发?即及时发现某个细分市场的巨大需求,迅速拿出基于现有资源可以应对的产品,制定出以不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产品策略,快速拓展市场。同时,这样可以从用户信息、生产体系、人才聚集、市场知名度、品牌认可度甚至资本市场认可度等各个层面获得巨大收益…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1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