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田机油增多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代丰田发动机上市两年后才出现问题,而且不仅北方,南方车主也有类似情况。车主反馈中,机油增多并未伴随故障灯亮起或其他行驶问题。在美国和日本,这一现象并未大规模出现。分析原因,直喷发动机在冷启动时,汽油可能沾到侧壁形成“湿壁”,导致“窜气”现象,汽油蒸气进入机油箱。PCV系统(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在发动机热机后,帮助挥发机油中的汽油和水分,但如果频繁冷启动而未热机,PCV无法正常工作,可能导致机油增多。混动车型由于发动机频繁停机,机油增多现象更明显。建议车主在冷天启动后立即行驶,避免频繁短途行驶。机油增多是可逆的,多跑跑可以烧掉多余的汽油蒸汽和水分。机油稀释量5%是更换机油的阈值。油气分离器的问题也可能导致机油增多。德系车型的旋涡式油气分离器可能导致烧机油,而日系车型的迷宫式油气分离器可能使机油含水量增多。机油增多和乳化是相关但不同的问题,前者是量的问题,后者是质的问题,后者需要更关注。在美国和日本的丰田车型并未出现大规模机油增多问题,说明这可能与国产制造无关。春节后全国人民少开车,可能使这一问题集中爆发。车主应多观察机油量和状态,必要时去4S店检查,同时关注后续进展。
最近不少人都在聊某田机油增多。
这事其实细想起来有几个点挺值得聊聊的:
第一,有问题的这代丰田发动机,已经上市两年了,才爆出问题。又赶上这个疫情全民宅家不怎么动车的特殊时期,而且不但北方车主有反应,南方车主也同样有这个情况发生。
第二,接到的车主反馈机油增多的案例里,没有一例出现故障灯亮起的情况,没有熄火、动力不足、异常抖动或者类似影响行驶的现象。
第三,作为丰田主战场的美国和日本,也没有大规模出现这一现象。
我们一条一条分析。
首先,现在这些直喷发动机,在冷机的时候(冷启动、尤其天气冷的时候),侧置的喷油嘴喷出的汽油沾到温度不高的侧壁上,本应该雾化良好的汽油蒸气会迅速凝结,顺着缸壁流下来,被俗称为“湿壁”。(如下图)现在为了降低活塞阻力而降低油耗,活塞环又往往不会卡得太紧,就很容易发生“窜气”,汽油蒸气流到油底壳的机油箱里。
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水蒸气和汽油蒸气混到机油箱里这个问题,在天冷、频繁冷启动的时候更容易发生。工程师有想到这个问题,解决方法就是我们经常说的PCV。
PCV:PositiveCrankcaseVentilation强制曲轴箱通风
原理其实很简单,在发动机热机之后,随着机油的温度升高(约在80℃以上)、压力升高,混在机油中的汽油便会挥发,挥发的汽油(包括一些水蒸气)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PCV)重新回流到进气歧管,再次回气缸里一起燃烧,最后随着排气一起排掉。
那好了,如果拉高转速、或是跑跑高速,让发动机在热机的状态下多跑一跑,机油里混杂的汽油和水分就会被正常烧掉,很正常的一个过程。但是如果只是频繁的还没到热机就熄火,PCV没法正常发挥作用,机油里的汽油和水分就会越来越多,自然就会产生机油增多,甚至乳化的现象。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全民宅家的时候集中爆发这个问题——并且因为南方北方一样宅,都非常可能出现上图这种频繁启+短距离行驶的“快递员模式”,所以南方北方都出现了这个问题。
好在如果是这个问题,那机油增多是可逆的,多跑跑就能烧掉多余的汽油蒸汽和水分。而且如果机油只是少量高于机油尺的最大值,也不必太紧张。多出多少就有问题了呢?一般机油稀释量5%是个阈值,超出再多就该更换机油了。
还有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油气分离器——用来将机油、汽油和水分开的部件。在某德系烧机油的案例里我们经常听到这个部件,EA888用的是旋涡式油气分离器,尺度比较松,会有混合着机油蒸汽的气体进入燃烧室,所以烧机油,造成积碳。很多日系车型采用的迷宫式油气分离器,尺度比较严,更倾向于宁愿把少部分水汽挡住,也不让机油蒸汽进去燃烧室,从而导致机油里的含水量增多。这两种倾向其实也各有道理,前者可能造成的问题就是积碳,积碳除了开缸比较难治。后者就是可能造成机油增多,机油增多要多多监测,需要的时候更换机油。
上面说到的机油增多情况,是所有车型都会出现的现象。
对于混动车型,和电机配合的发动机会频繁停机节油,水温不容易上来,所以在这个经常短距离行驶、甚至不出小区的特殊时期,混动车型的机油增多现象就表现得更明显一些。
而通过PCV缓解机油增多问题的原理与汽油发动机是一致的,混动车型的机油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是个可逆过程,让发动机在热机状态下正常运行就可以缓解。
混动车型车主无法控制发动机是否启动,所以建议在天气还冷的时候,一是启动后立即行车,在行驶中让引擎快速升温。二就是避免在低温环境下长期频繁的短途用车。
所以还是那句话,多跑跑,让发动机在平稳正常的状态下保持运行就好。
第二、接着上面继续说。
现在反馈的都是机油增多/乳化,还没有遇到发动机上出现严重问题。
说明这是个慢性病,不会立竿见影的影响行驶。也说明不是因为缸垫呲了导致的油水互蹿——否则绝对是急性的、不换缸垫就可能趴窝。
缸垫就是缸盖和缸体之间的那个垫子,如下:
可以理解是发动机的一层横切面,这些小洞洞分别是机油油路和冷却液水路,如果缸垫坏了从而连通了油路和水路,那冷却液和机油就会油水互蹿——导致严重的机油乳化问题。
从丰田现在爆出的案例来看,全都很温和,没有这种问题。
那为什么会在这时候集中爆发案例呢?很有可能是车主们看到类似案例就下楼去研究自己的车了,看看机油尺:还真有点多,拧开盖子看看,盖子上有卡布提诺一样的感觉,“啊呀我的车真的机油乳化了!”
如何看机油尺,有的朋友已经科普了。需要水平的地面上,熄火后5~10分钟后再去测量。
而看机油是不是乳化,光看盖子不科学,需要直接去看机油尺上的机油是不是清澈、是否有乳液。
因为车子发动的时候,机油盖上温度较低。水蒸气容易在机油盖上凝集,这里聚集了水,再和机油一搅和,就会产生乳化现象,尤其在室外温度较低的冬天更容易发生。
所以机油盖乳化倒是不用太紧张,主要看油尺。油尺上如果也能看到明显乳化,那就是真的乳化了。
这里多说两句,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肯定有关系,但不是同一个问题。
增多是指机油量超过了油尺上限,因为多出来的那些肯定不是机油,所以会造成机油稀释,影响润滑,这是个温和渐进的过程。
而机油乳化,是指机油里混入了其他液体造成了悬浊液,会使机油失效不再具有润滑作用,从而导致发动机过度磨损、工作间隙过大、以及发动机拉缸等风险。
所以机油增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先观察,不太严重的不用担心。如果是造成乳化,那建议去4S店检查维修了。
最后,第三,作为丰田主战场的美国和日本,也没有大规模出现这一现象。
有人说美国都召回了,中国怎么还没动作。
我们先看看美国丰田都召回了什么?
首先,在美国这个市场,丰田真的是隔俩月一次召回,基本都是批次问题的小隐患,连安全带小卡扣可能松框,主机厂都会选择召回——这是不同市场的差异。
丰田被讨论的两次“可能”和机油相关的召回,一个是3月的RAV4缸体泄露风险,涉事车辆4.4万辆。问题描述是美国丰田工厂缸体生产时候,一个批次由于仪器故障,在铸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有可能会有缸体裂缝导致冷却液泄露。
与去年RAV4在美国44.8万辆的销量相比(还没算亚洲龙、凯美瑞和ES300h的销量),4.4万辆的召回显然是个制造批次问题,不是设计或工艺问题。和中国国产的丰田车型就没什么关系了。
另外一个被提及的相关召回呢,是车辆配备的燃油泵可能导致发动机运转不畅,从而导致行驶中车辆熄火,甚至可能出现车辆无法重新启动的现象。
这是燃油泵的问题,是供油系统的问题,和机油增多完全没关系啊。看这个可能造成的后果也完全和机油增多不搭,不能看见个“油”字就往一起联想。
所以说,美国这种召回的风格,都没看到机油增多/乳化带来的召回。在日本也同样,按道理日本的混动车型占比更高,北海道那边也足够冷。但并没见大规模日本丰田车主的抱怨。
若说是国产之后的制造问题,那这个现象也普遍存在于亚洲龙和凯美瑞,这俩车型分属南北丰田,也不在一个工厂生产。
这么看来,可能真的是因为这次春节之后全国人民都不动车,才把这个一定程度上可逆的机油增多问题,集中爆发出来了。
让发动机多跑跑,勤观察机油量和机油状态,还不放心去4S店检查,再关注一下后续有没有新的进展,其他的也不必太过担心了。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1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