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近日宣布,由于“不具备商业可行性”,戴森将放弃电动车计划,并逐步关闭英国和新加坡的研发机构。自2017年启动的跨界造车项目正式画上句号。戴森为造车投入了20亿英镑,但与蔚来、小鹏等新势力相比,200亿资金才是造车的门槛。戴森的钱一半用于研发电动汽车,一半用于电池技术,但至今连概念车都未造出。作为电动化浪潮中的跨界者,戴森造车并不被看好。戴森低估了从零开始建立汽车公司的复杂性和成本。整车研发投资大、周期长,戴森又无合作意图,面临巨大挑战。电动车看似一帆风顺,实则门槛不低。特斯拉的成功带动了电池和电机技术发展,降低了入门门槛,但现实告诉新势力,电动车并不简单。造车热潮已逐渐冷却,厂商和消费者热情不再。中国车市面临寒冬,资本对新势力投资热情降低,头部车企也承受资金压力。前两年造车潮催生了跨界车企,但乱象丛生,新势力大多亏损。戴森商业模式注定无法改变世界,即使电动汽车研制成功,也只能令少部分人享受。戴森汽车项目团队虽开发了一款出色的汽车,但商业不可行,一切都是空谈。戴森在公开信中表示,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就敢于用新产品和新技术挑战现状,推动进步,但成功的道路从不线性。这不是第一个改变方向的项目,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期待未来的冒险。戴森放弃电动汽车计划,跨界造车真的那么难吗?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近日宣布,由于“不具备商业可行性”,戴森将放弃电动车计划,并逐步关闭英国和新加坡的研发机构。自2017年启动的跨界造车项目正式画上句号。戴森为造车投入了20亿英镑,但与蔚来、小鹏等新势力相比,200亿资金才是造车的门槛。戴森的钱一半用于研发电动汽车,一半用于电池技术,但至今连概念车都未造出。作为电动化浪潮中的跨界者,戴森造车并不被看好。戴森低估了从零开始建立汽车公司的复杂性和成本。整车研发投资大、周期长,戴森又无合作意图,面临巨大挑战。电动车看似一帆风顺,实则门槛不低。特斯拉的成功带动了电池和电机技术发展,降低了入门门槛,但现实告诉新势力,电动车并不简单。造车热潮已逐渐冷却,厂商和消费者热情不再。中国车市面临寒冬,资本对新势力投资热情降低,头部车企也承受资金压力。前两年造车潮催生了跨界车企,但乱象丛生,新势力大多亏损。戴森商业模式注定无法改变世界,即使电动汽车研制成功,也只能令少部分人享受。戴森汽车项目团队虽开发了一款出色的汽车,但商业不可行,一切都是空谈。戴森在公开信中表示,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就敢于用新产品和新技术挑战现状,推动进步,但成功的道路从不线性。这不是第一个改变方向的项目,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期待未来的冒险。
近日,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宣布:戴森将放弃电动车计划,理由是其”不具备商业可行性”。而戴森也将逐步结束电动汽车项目,并关闭位于英国和新加坡的研发机构。这也意味着,戴森自2017年启动的这一”跨界造车”项目正式结束。
根据之前的报道,戴森已经为了造车这事儿投资了20亿英镑,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将近180亿。这些钱多么?好像确实很多,但是再想想蔚来创始人李斌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说法,新势力要造车,没有200亿的资金是玩不转的,这些钱好像又确实不是很多。
那这些钱都干嘛了?据戴森说,一半用来研发电动汽车,另一半用来研发电池技术。但是到现在,戴森连概念车都没有一台真正造出来。所以,单是从戴森造车这件事,大家也能够看出,想进入新能源车这个行业,花个几百亿跟玩一样。
作为汽车产业电动化浪潮中的又一”跨界者”,戴森的造车项目并不被外界看好。早前詹姆斯——戴森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戴森原型车还没有打造,底盘也没有现成的,而是从草稿开始。显然,戴森低估了从零开始建立汽车公司的复杂性和成本。整车研发投资大、周期长,戴森又没有与整车制造厂商合作的意图,该计划必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当全球开始环保主义盛行,各国政府也加大电动车扶持力度,消费者也对新鲜高科技产品有天然的好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动车似乎是个可以一帆风顺、赚得盆满钵满的生意。
特斯拉的出现向人们宣告了,电动车是可行的,也是未来的趋势。加上由其开始,带动的一系列电池和电机技术不断发展,让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汽车工业的人也萌发了进去搏一搏的心理。相对于传统燃油车”三大件”树立起的壁垒,电动车入门的门槛显然要低了许多。
在造车这个巨大的诱惑下,一大波企业蜂拥进入到电动车领域,而且每家都为自己贴上了各种标签,誓要颠覆传统的汽车行业,它们则被称作为造车新势力。
然而现实告诉所有造车新势力,电动车可没有那么简单。
曾经轰轰烈烈的造车热潮已经逐渐冷却,厂商和消费者的热情都不再如电动车刚刚面世时那样高涨。在当下的汽车市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整体的状况也不是特别明朗。
拿国内来说,中国的车市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汽车销量一降再降。资本方面对于造车新势力的投资热情已经开始降低,在没有持续输血的前提下,别说是戴森,像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中的头部车企,在资金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正如前两天传出的消息,原定于10月30日开展的上海新能源汽车展延期至2020年8月,正是因为整车厂商数量减少以及参展意愿降低。
大浪淘沙,前两年的造车潮可以说催生了一大批想要跨界的车企,其中的乱象也不用细说,从不断有新势力倒闭就能看出一二。造车可不仅仅只是耍耍嘴皮子那么简单。
不管是弯道超车还是换道先跑,造车新势力无一不是处于亏损状态。以戴森为例,其商业模式注定了它不具备改变世界的力量,从戴森的家电产品的价格模式就可以看出来,未来即使电动汽车研制成功,它的价格也只能令少部分人享受,
作为消费者来说,没有理由拒绝更优质的产品,作为汽车来说更是如此。如果连消费者的需求都无法满足,那么作为一个车企也必然是不合格的,没有销量就没有利润,倒闭则成为了顺理成章。
尽管戴森汽车项目团队「开发了一款出色的汽车,独具匠心且忠实于戴森的理念」,但「商业不可行」,一切都是空谈。在这里也放一段戴森在公开信中说的,与所有的新势力共勉:
Sincedayonewehavetakenrisksanddaredtochallengethestatusquowithnewproductsandtechnologies.Suchanapproachdrivesprogress,buthasneverbeenaneasyjourney–theroutetosuccessisneverlinear.Thisisnotthefirstprojectwhichhaschangeddirectionanditwillnotbethelast.
Iamlookingforwardtoourfutureadventurestogether.
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冒着风险,敢于用新产品和新技术挑战现状。这条路会推动进步,但这条路从来都不是坦途(询底价查参配)–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这不是第一个改变方向的项目,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期待我们未来的冒险。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17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