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想了解什么内容呢?

你好,你想了解什么内容呢?_58汽车

在中国,汽车新能源市场可谓是独树一帜,近几年在混动/插电式混动/纯电动领域的布局更是突飞猛进,百花齐放。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市场也越来越卷,传统车企开始纷纷进军新能源领域,一方面大力发展纯电动,一方面用混动/插电式混动替代燃油车,现在很多国产热门车型,都开始有混动版本,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混动系统也经过了百花齐放的时代,按照电机的设计位置不同,混合动力一般分为P0、P1、P2、PS、P3和P4共六种结构。其中P0结构下,电机安装在发动机前端,通过皮带与发动机连接,一般功率较小,不能独立驱动车辆,比如BSG48V轻混;P1结构中,则将电机与发动机后端进行刚性连接,可替代起动机并作为发电机,功率更大一些,比如ISG48V轻混;P2中,电机位于离合器与变速箱之间,电机功率较大,可以通过变速箱变速直接驱动车辆实现纯电行驶;P3中,电机位于变速箱之后,与主减速器相连,功率大,可直接驱动车辆纯电行驶;P4中,电机被布置在车辆的后桥上,可直接驱动后轮,实现纯电行驶;此外还有PS结构,为功率分流式,发动机和电机耦合,也可以实现纯电行驶。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结合成本、布置、性能、可扩展性等优劣,低配前驱采用发动机+P1发电机+P3驱动电机的架构,高配四驱采用发动机+P1发电机+P3驱动电机+P4驱动电机的架构成为主流。具体到产品,市场上混动/插电式混动主要架构有三种,分别是功率分流式,串并联式,串联式,而题目说到的柠檬混动DHT和比亚迪DM-i混动系统都是串并联方案,是为行业主流的P1+P3方案。

作为从业者,个人觉得串并联方案成为主流是必然的,一方面没有专利壁垒,一方面串并联混动结构控制相对简单,一方面可扩展性非常强,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规模化的优势,用性价比更高的硬件,达到优秀的综合效果。

根据目前披露的数据,我把柠檬混动DHT的代表车型哈弗H6PHEV和比亚迪DM-i的代表车型宋PLUSDM-i做一个对比。

PS:无论是柠檬混动DHT还是DM-i,它们都有相应的高性能版本,而且价格也不相同,性价比和高配在此不做讨论。

就入门版而言,因为它们部分数据没有披露,从我了解到的技术规格,我猜测搭载柠檬DHT的哈弗H6PHEV的加速会更快,比亚迪DM-i和柠檬混动DHT实际油耗表现也会接近。

根据我的技术经验,我觉得入门版哈弗H6PHEV百公里加速可以做到7s以内。从参数上来看,两者技术方案是非常类似的,都采用了P1发动机+P3电机的架构,都使用了永磁同步电机,电机端功率扭矩也非常接近。不同的是,哈弗H6采用了一台1.5T的发动机,功率113kW,扭矩233Nm,且功率扭矩平台更宽。该发动机采用了缸盖集成排气歧管、350bar顶置直喷、耐高温VGT增压器、深度米勒循环等行业先进技术。其中VGT增压(电控可变截面增压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工况调整VGT喷嘴,提高响应速度;11.8的压缩比和深度米勒循环技术实现有效压缩比<有效膨胀比,提高热效率,整体而言,相比比亚迪DM-i混动,柠檬DHT混动的发动机偏性能取向,这为哈弗H6PHEV加速更快提供了一定基础。

但是,只凭借发动机功率扭矩的提升,加速并不突出。加速快慢更多受到混动架构的影响,这里柠檬混动DHT的两档变速箱对加速的帮助就很明显了。

一般而言,单挡DHT结构下,在高速巡航时会保证发动机直驱车辆,因此减速器传动比设计要兼顾车速和发动机转速,这样在低速下发动机直驱的话,转速过低,有技术风险。因此发动机直驱都有车速限制,比如比亚迪DM-i在70km/h以上才能发挥最大功率(发动机+电机)。而增加一个低速挡位,就可以让发动机更早的介入,比如柠檬混动DHT在35km/h以上发动机能够直驱,发挥发动机+电机的最大功率,以获得更好的低速加速能力。在这种发动机+电机的加持下,哈弗H6PHEV更快也在情理之中。

从架构上来看,比亚迪DM-i是由两个电机、一个发动机+减速器组合的混动系统,相比柠檬混动DHT少了一个挡位,为何油耗会接近呢?

从技术角度分析,DM-i采用了一套纯粹热效率取向的发动机,这款发动机虽然功率81kW,扭矩135Nm,但是热效率做到了43%。其主要采用了大范围阿特金森循环(和哈弗DHT发动机类似),压缩比做到了15.5:1,牺牲了性能,成就了热效率,此外取消了前端轮系,发电机、空调压缩机、机械真空泵、机械水泵等都依靠电池电量来工作,进一步发挥了发动机的潜力。

DM-i这套混动也凭借超高的热效率,在和同等架构的外资品牌对比中,取得了工信部油耗更低的表现(网传宋PlusNEDC工况4.4L/100km),在综合油耗上也有比肩甚至超越外资竞品的实力。

而柠檬混动DHT发动机偏性能取向,最高热效率是不如比亚迪混动发动机的,如果使用同样的架构,综合油耗应该差于比亚迪DM-i,但是柠檬混动DHT也有自己的黑科技——两档变速机构。它能够在加速性能上有所作为,也可以在日常驾驶也能够让发动机持续处于最佳工作区间,不但实现混动常规的纯电模式、串联(增程)模式、能量回收模式,还能有选择的在并联低速档模式和并联高速档模式中切换。

举个例子,在车速35km/h到70km/h巡航阶段,单档DHT受到转速限制,无法进入发动机直驱工况,只能发动机串联,能量流为“油-发电-充电-放电-电驱-轮上马力”的长链条,效率会受限;而两档DHT下,可以进行发动机直驱动,能量流为“油-轮上马力”,提高了发动机在高效区间的利用率。

也正是得益于这套两档DHT,确保发动机更多时间在高效区间运行,从而带来的全速域全场景下燃油经济性和动力的提升,哈弗H6PHEV的WLTC工况馈电油耗5.6L/100km,续航能做到1000+km,而且也由于两档DHT的控制性更灵活,实际复杂道路油耗会更接近官方油耗,很可能超过了老牌外资的同级别产品。

此外,比亚迪DM-i混动优点还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缺点在发动机直驱模式下,高速巡航的转速较高,对NVH不利;而柠檬DHT混动优点是高速巡航发动机转速可以更低,噪音更小,缺点是无论发动机本体还是混动系统,结构都更加复杂,成本较高。

以上说的是看得见的参数,可以说比亚迪DM-i和柠檬混动DHT各有千秋。我也想稍微展开一点,就目前混动技术内卷的趋势,性能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了,无论是外资还是自主品牌,采用相同架构,相同技术,核心性能指标差距很小。

但是在看不见的安全和可靠性上还需要下功夫,我们也可喜的看到,中国头部汽车品牌也开始投入重金,着手这些指标。就拿动力电池来说,比亚迪有它的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挤压不起火、不爆炸,可靠性更好,安全性更好。

而长城也有独家的“护芯甲”技术,采用1.6mm超高强度钢制箱体,填充大量隔热材料,熔点高达1500℃,火烧不容易坏;采用特殊防高压喷水结构设计,能够经受10MPa的高压;内部模组融合15mm铝合金吸能端板设计,可以抵抗外部冲击。

在中汽研的测试中也做了100℃温差极端环境续航挑战,温度从60℃到-40℃运行中国工况,连续行驶43h,还有140s火烧试验,150KN挤压试验,60分钟泡水试验等等,可见安全性也是值得肯定的。

上面说的这些并不会体现到参数中,但是和消费者的使用息息相关,未来混动技术比拼的就是安全、可靠性,谁能够占据消费者口碑高地,谁就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这个问题是2021年1月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开始到现在,我们发现比亚迪DM-i一枝独秀,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绩,打破了中国混动市场两田垄断的格局,可以说是国内混动的先行者。但是,以长城为代表的其他自主品牌也纷纷发力,比如柠檬混动DHT凭借后发优势,在串并联式混动基础上做出了两档DHT,油耗水平不输于其他品牌,在加速性能上还更有优势,安全、可靠、稳定等和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领域也有独到之处,随着它们陆陆续续投放到旗下主力产品,相信会给市场带来轰动。

未来混动的市场一定是群雄争霸,消费者的选择一定更多~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4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