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正面临着能量密度瓶颈的挑战。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消费者对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提高能量密度也会带来安全风险。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成为了电池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电池价格的降低也是行业需要应对的挑战之一。当前,电池企业正在努力降低成本,预计到2025年电池价格将显著下降。对于电动汽车行业来说,如何平衡性能、安全和成本,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8月12日,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多家电池企业预测,到2025年,三元(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锂电池价格将降至每千瓦时500元。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将优于燃油汽车。
目前,由于电池和电动汽车价格高,很难摆脱政策。除了价格、安全、续航,也是制约电动车普及的瓶颈。
电动汽车的问题根源于电池。在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成为现实之前,电池行业需要突破哪些挑战?
◆挑战:能量密度的瓶颈
在动力电池行业,主流路线有两种:磷酸亚铁锂和三元锂。对于消费者来说,核心要求是续航里程(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和充电速度快,这就要求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
但是,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安全风险也会增加。据高拱锂电池统计,仅2021年7月,公开报道的电动车火灾事故就有14起。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是一个难题。
能量密度不可能无限(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增加。动力电池执行副总裁(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王念菊表示:“从1991年到2021年,电池能量密度平均每年增长5%-8%。目前处于300Wh/kg的瓶颈,将长期停留。”
富科技董事长王军则更为乐观:“如果能把能量密度提高到400Wh/kg,OEM将有更多的选择。磷酸亚铁锂概率为0,三元锂仍有较大提升空”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是所有电池企业的共同任务。但是在性能提高的同时,价格也必须降低。
根据高拱锂电池的统计,目前三元锂和磷酸亚铁锂的平均价格分别为1.08元/Wh和0.5元/Wh。即每千瓦时1080元,500元。
由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一般超过400公里,电池组的容量在50度以上。如果用三元锂电池和电动车,光电池成本就超过5万元。没有补贴,仍然很难与燃油车竞争。
电池降价是必然趋势。在蓝皮书论坛上,李绅、富能、蜂巢、安驰均预测,到2025年,三元锂电池成本将达到500元/kWh,约为目前水平的一半。磷酸亚铁锂空降价幅度相对较小,约400元/kWh。
当电池价格、续航和安全性与燃油车接近时,电动车在智能和性能上的优势将无法弥补动力上的劣势。动力电池企业能否完成这一挑战?
◆突破:市场选择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面对挑战,有的人选择穿越过去,有的人选择绕过过去。哪条路线更好,不仅是技术的问题,也是市场的选择。
今年5月,比亚迪与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因一项“针灸实验”引发争议。三元与磷酸亚铁锂的“路线之争”被人为推上了舞台。两大巨头口水战的背后,是动力电池市场话语权的内斗。
与燃油车相比,三元锂在价格和安全性上存在劣势,磷酸亚铁锂在能量密度上存在劣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理论上完美的固态电池和石墨烯电池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远水”解决不了“近渴”。
“三元锂适合乘用车”、“磷酸亚铁锂更安全”、“固态电池是未来”,这些简单化的表述无疑是片面的,不符合电动汽车市场多元化、复杂化的现状。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电动车有不同的尺寸,不同的价格,不同的用途。怎么用同样的电池?正如蜂巢能源总裁杨洪信所说:“一些汽车空房间就足够了,如果磷酸亚铁锂牺牲一些空房间,消费者可以接受。很多事情是由市场决定的。”
出于宣传的需要,制造商(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经常夸大一项技术的优点,但从不提及缺点。这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不利。
即使在磷酸亚铁锂中,仍然有“压榨”空的房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采用磷酸亚铁锂,续航里程也能超过600公里。技术路线没有对错之分。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一切思考的原点。
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一项技术一落地就能彻底改变行业前景。面对性能和成本的综合挑战,电池技术的跨越式突破很重要,现有技术的局部改进也很重要。
◆展望:如何应对后补贴时代?
电动汽车的下滑是一个长期趋势,对下滑的补贴不仅会影响电动汽车企业,还会影响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应如何应对后补贴时代?
2021年8月,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市值突破4500亿元。2021年11月以来,市值累计上涨超过3000亿元。
股价上涨的背后是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极高的市场份额和营收增长率。2015-2021年,当代安普瑞科技有限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51.7%;2021年,中国市场份额达到45.8%。
除了这些数字,还有这样一组数字。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240Wh/kg,电芯成本0.69元/Wh,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高性能、低价格方面,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目前最好的答案。
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的样本显示,后补贴时代,动力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安全、能量密度和价格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和未来的技术储备也是电池企业需要关注的事情。
当代安普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当代安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对未来的思考不仅包括汽车行业,还包括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材料创新、体系结构创新、智能制造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从市场结构来看,动力电池行业已经出现明显的寡头垄断,马太效应明显。全球动力电池份额集中在中日韩,大部分被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LG化学、松下、三星SDI等龙头企业瓜分。根据Wind数据,2021年全球和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分别达到72.6%和81.6%。
这是否意味着其他玩家没有机会?相反,头部份额集中反映出动力电池行业技术仍不成熟,市场分化仍不明显。
在一个成熟的行业中,技术差距往往会被抹平,企业在竞争品牌能力和供应链能力。在各个细分市场,地方领导经常出现。但目前动力电池企业仍处于技术竞争阶段,头部企业依靠技术形成先发优势。当其他企业在技术上迎头赶上时,市场份额可以迅速赶上。
面对挑战,所有企业都有平等的机会。寡头垄断并不意味着动力电池的竞争已经结束,相反,一切才刚刚开始。
◆结论
受补贴政策变化影响,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被欧洲超越(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从全球来看,新能源仍然是一个以政策为导向的行业。虽然补贴政策很重要,但其中的企业也很容易对市场失去敏感性。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挑战是技术和市场的综合挑战。只有当技术真正能满足市场预期,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才能指日可待。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4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