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卡碳素45手感发空、底劲不足可能与底板设计、材质及个人使用习惯有关。相较之下,BandaSF直板因其宽拍柄、厚底板及混编纤维结构,提供了更为扎实的击球感与旋转弧线,尤其适合力量型球友。而斯蒂卡碳素45可能因设计偏向不同,导致部分球友感觉其底劲不足。此外,个人使用习惯与底板适应性也是影响手感的重要因素。
直入主题,借着618优惠,买了一块BandaSF直板,要了一块最轻的,戴膜79g,裸板估计77g左右。包装因为快递原因有挤压,简单的纸盒,并没有太多噱头(个人感觉自己用的话比玫瑰碳素的大盒子好)。
拿出板第一件事就是握一握试试手感,我现用的底板是尤拉权杖,手柄很粗、很方,握惯了权杖再握其他手柄都觉得太细握不住(斯蒂卡极强纯木维度差不多,玫瑰、碳素系列都比较扁),握BandaSF非常舒服,在宽、厚都能满足的情况下,柄是圆的,不咯手,和超级林昀儒直板握起来感觉很像。
底板厚度相较目前的大多数底板稍微厚一点点(官方6.4左右,我这块没测,但是我贴了一条6mm的护边,两侧还能留出一点),配合这个宽厚的拍柄,握起来很舒服。可能是我个子在直板选手里稍高的原因(183),手相对大一点,我握网评比较高的几款直板横打底板都觉得手柄不是很理想,玫瑰xo、碳素45有点扁,张a、张z有点细,极强纯木和林a相对好一些(纯木底劲不太够,林a正手太闷),再加上弧旋底板都相对薄,一般5.8左右,总感觉虎口撑不满,发力时有握不住拍的感觉。BandaSF的宽拍柄+厚底板,我握起来非常舒服。
放一张跟权杖的对比图
BandaSF直板的重心没有太靠拍头,我感觉介于斯蒂卡玫瑰系列和蝴蝶外置alc(Vis、张继科、林高远这些)之间,贴上胶皮以后能够感受到拍头重量,但是不坠手。
BandaSF的拍面大小和权杖差不多,一般斯蒂卡的底板板面会相对大一点点,可能看尺寸都差不多,但是拍头两侧一般会稍微方一点,就是日直拍头两个位置的地方会多出一点,甜区比较大,打到边缘不会震手(当然这个和桐木大芯应该也有关系)。
BandaSF的手感我觉得和我之前打过的底板手感都不同,这个应该是跟本身的结构有关,和斯蒂卡2020年出的灵感碳素是一个结构,纤维的话还有点区别。刚粘完拍颠球的声音和权杖差不多,手感上几乎没什么震动,和传统斯蒂卡底板的手感完全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完全没有玫瑰系列的咚咚声)。
上台练球,我只和两个混编纤维的底板做比较,外置的权杖、内置的301T。
脱板速度:权杖>SF>301T
底劲:权杖>SF>301T
旋转:SF>301T>权杖
弧线:SF>301T>权杖
一般来讲,外置的反手好,正手闷;内置的正手好,反手软;我特意试了一下,当晚正好有一个喜欢削球的球友在,我和他练了一会。SF的在正手拉球时的手感非常好,吃球深、底劲足,加厚桐木大芯和混编纤维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手上感觉非常实,这个手感和玫瑰碳素的区别很大,玫瑰碳素能感觉到面材支撑作用明显,但是大芯总觉得中间有点空,当然这个不是说玫瑰碳素的三层阿尤斯和碳素没力,就是那种中空的手感和SF类似外置的实芯手感不同。不论是发力前冲还是高调,SF都能顺利配合打出想要的弧线和旋转,这点相对于外置底板来说,变化可以多一些。
SF的反手就没有那么理想了,这个是相对权杖来说,目前我感觉打过的底板里反手排序权杖>张a>Vis>林a,只提了这几个是因为外置的反手手感确实好,不单在进攻方面,在防守方面外置稳定的手感也给我很大的信心。SF的反手不像外置那么省力,在防守时候按原来的习惯会比较容易下网,当然这个是由结构决定的,可以理解,用不同的球拍需要配合不同的动作,只是刚换板的时候会有些不适应。
综合来看,BandaSF我觉得是块还不错的底板,比较适合力量比较好的球友用,相对来说,我觉得可能横板更适合一些,直板的这个拍柄虽然我握着舒服,但是相对大多数来说,可能这个宽度再加上底板的厚度,握起来有点困难,反手横打的话需要主动发力多一些,对手上感觉和身体发力要求都有点高,横打我觉得反手还是选择外置会轻松一些,反手调整的压力小了,对转换速度也有帮助。
结尾我不得不再提一下世奥得的热导金标,确实是块横打的好板,外置的结构,但是不像权杖、张a碳味那么重,正手有力、反手轻松,相对于这几块,热导金标更贴近直板横打的正反手综合需求,价位也在500左右,拍柄比SF细,比张a粗,板身比SF薄,比张a厚,这里只是给大家推荐一下,我问了下底板的设计者,拍柄是结合国人的手掌大小做了调整的,没有碳素王朝那么粗,对我来说热导金标的拍柄细了一些,我有点握不住,但是对大多数球友来说,我估计应该正好。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4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