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激光雷达作为智能驾驶的“眼睛”,其高精度探测感知能力是实现从2级到3级智能驾驶的关键。目前,智能驾驶硬件主要由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组成,但它们在分辨率和环境适应性上存在局限。激光雷达能提供200+米的测量距离和厘米级分辨率的3D数据,有效识别小物体,弥补现有传感器的不足。激光雷达的布局数量和位置对场景体验有重要影响。2-3颗激光雷达主要布局在车头和车侧,覆盖ABC区域,但尾部存在盲区。后置激光雷达能补充后部视野,提高夜间和复杂天气下的安全性。沙龙机甲龙行业首创的四颗激光雷达布局,实现了全视角覆盖,消除了后方盲区,提升了全方位安全。激光雷达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智能驾驶的感知能力,也为未来城市复杂交通场景和软件敏捷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成熟和安全需求的增加,激光雷达将成为豪华汽车的标准配置,引领智能安全驾驶的潮流。智能驾驶车辆越来越多地采用激光雷达,因其高精度探测能力是实现更高级别智能驾驶的关键。现有传感器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在分辨率和环境适应性上存在局限,而激光雷达能提供200+米测量距离和厘米级3D数据,有效识别小物体,弥补不足。激光雷达布局数量和位置对场景体验至关重要,2-3颗布局虽覆盖主要区域,但尾部存在盲区。后置激光雷达能提高夜间和复杂天气下的安全性。沙龙机甲龙首创的四颗激光雷达布局,实现全视角覆盖,消除后方盲区,提升全方位安全。随着技术成熟和安全需求增加,激光雷达将成为豪华汽车标准配置,引领智能安全驾驶发展。
如果说2021是车载激光雷达元年的话,2022无疑会是激光雷达集中爆发的重要转折点。从亮相到发布,快进到今年内的大规模量产交付,车载激光雷达的军备竞赛已然打响,而下半年我们也将会见证激光雷达规模上路的历史时刻。
激光雷达对于智能汽车驾驶的意义不言而喻,简单来说,它就是智能驾驶很重要的“眼睛”。它拥有的高精度探测感知能力,是智能驾驶从2级智能驾驶向3级智能驾驶的坚实支撑。而在此之前各厂家已经在2级上兜兜转转了好多年,大家也都在等待着这样的一个重量级突破。
2级智能驾驶: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且具备与所执行的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相应的能力(驾驶员与车共同执行,并且监管驾驶);3级智能驾驶: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主要起后援作用,以适当方式接管)。
如何评价特斯拉发布全自动驾驶硬件,并表示:傻瓜才用激光雷达?
这里有必要cue下马老板的火药言论:“Lidarisafool,Anyonerelyingonlidarisdoomed(傻子才用激光雷达,谁靠激光雷达就要完蛋)”一龙就是敢说…
然而现阶段除去特斯拉,绝大部分车企都在积极布局激光雷达,从1颗、2颗、3颗、再到全球首发4颗激光雷达的机甲龙,雷达数量一款比一款多,车型定位也一款比一款高端。那么激光雷达究竟是如何驱动智能驾驶的?不同数量布局的激光雷达对场景体验又有哪些影响?
目前普遍的智能驾驶硬件大多由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组成。其中摄像头:感知信息最为丰富,也最贴近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但对光线要求严格,遇到强光、天黑、雨雪等天气环境容易影响识别效果;超声波雷达:常说的倒车雷达,测量距离短,常在3米左右,安装在前后保险杠+车体侧方;毫米波雷达:电磁波雷达,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和运动速度,测量距离为200米左右,环境适应性强,复杂天气下仍可用。主要服务场景包括跟车制动、盲点监测、变道辅助等等。但它的分辨率比较低,相比激光雷达的精度要差不少。
而激光雷达就能为现有雷达组合进行强有力的补充。它的最大测量距离扩大到了200+米级别,并且分辨率也来到了厘米级别,能提供精准的3D测量数据。对于小物体的检测能力突出,像城市道路中的密集车流,穿行的行人和外卖小哥,甚至宠物狗等都能完美识别。
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的巧妙组合为车辆提供了行驶中动静态物体可靠的识别数据,依托于这些精准数据支撑,智能驾驶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目前大多数的激光雷达布局是2-3颗,主要布局位置为车头中央以及车体两侧,基本可以覆盖ABC区域,E区域可以做到部分覆盖。
这样的激光雷达布局可以精准识别前方及侧方的静动态物体,但车身尾部缺少激光雷达覆盖,使侧后方和后方角度形成了识别盲区。在夜晚或能见度不佳复杂天气下的掉头、倒车等场景,容易遗漏识别后方的行人、电动车等小型物体,构成交通安全隐患。
夜晚,车辆掉头通过桥洞,视觉感知性能可靠性下降,有效感知距离变近。而后激光雷达的存在,既能够补充后部高清摄像头的视野盲区,又能够在视觉能力下降的工况下补充可靠感知,避免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及造成不必要损失。
夜晚或复杂天气下,后置激光雷达可以在倒车场景中补足后置摄像头的功能短板,精准识别后方的密集人群及小物体障碍物。
在后摄像头视角被大范围遮挡下,后置激光雷达可以补足摄像头FOV盲区,精准获取后方行人及来车的大量信息,提前做出预判,降低事故风险,指导车辆更从容的应对人车混流情况下的路口掉头以及复杂路口的左右转等场景。
基于对全方位安全覆盖的极致追求,沙龙机甲龙这次在行业内首创了四颗激光雷达的策略布局。在尾部特别增加了第4颗激光雷达,将激光雷达覆盖区域做到了全视角,消除了后方大面积的测量盲区,对来自后方穿行的行人以及来车的安全充分负责。
在此基础上还特别选用广域激光雷达方案,中心探测距离150米,边缘区域也能达到150米,相比普通激光雷达中心较远而边缘较短的情况,机甲龙真正实现了全视场远距探测。不仅能有效应对全天候的各类用车场景,同时也确保了产品软件全生命周期的迭代升级需求。
聊到现在大家应该很清楚为什么激光雷达在车辆智能驾驶上使用的越来越多了吧。技术应用成熟度,先天的能力优势,让激光雷达在众多智能传感器中自带了明星属性。而对于车辆、乘客以及行人安全的考虑,有实力的汽车厂商必然也会增加激光雷达的使用数量。
360°激光雷达覆盖不止是为了应对常见的高速NOA的典型场景和典型驾驶策略,更是为了应对全生命周期内的城市复杂道路交通场景以及全生命周期内通过软件敏捷开发提供更智能的驾驶策略和用户体验,在当前阶段激光雷达既能够提供全面的感知能力的提升,以更早的更安全的为用户释放更复杂和智能的场景体验,也是为NavigationPilot类功能走向城市提供了更坚实的感知基础。
今天机甲龙率先使用了4颗激光雷达实现了全视角覆盖,未来我们相信这种全视角的安全策略一定会成为豪华汽车的标准配置,而沙龙汽车也会在智能安全驾驶的追求上永不止步。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4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