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捷豹新能源之路如何突围?

保时捷捷豹新能源之路如何突围?_58汽车

保时捷需认清新能源领域技术变革,调整市场定位,创新盈利车型,并优化服务体验以应对挑战。捷豹则应寻求资金注入或战略合作,重启品牌活力,聚焦高端市场,打造独特电动车型,以技术和服务赢得市场。两者均需适应新能源游戏规则,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

保时捷的问题首先就是单纯的贵。最便宜的Taycan要加接近90w,性能还不如价格1/3的Model3,要想拥有ModelS同等性能,同样要付出比ModelS多一倍的车价钱。这还不算保时捷祖传的昂贵的选装费。

然后就是特斯拉两大王牌“科技”和“服务”。特斯拉一直被视作“科技品牌”,强推主动驾驶,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别说特斯拉,连华为都比不过,保时捷就没必要宣传了。“服务”更是被特斯拉秒杀得连渣渣都不剩,遍布主要城市和旅游景点的特斯拉充电网络以及专属停车位,保时捷压根没有,买个车,保时捷的销售永远只在乎能从客户那里赚到几毛钱,而不是直营特斯拉那种专属客服。

捷豹呢,则是缺钱。好不容易出了一台I-PACE,别说2018年,就是现在,跟奔驰EQC和奥迪e-Tron比起性能来,都是不差的。但它的后续升级完全跟不上。3年的时间,特斯拉也好、中国产的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也好,都在不断升级,续航越做越长。I-PACE却原封不动,电池容量虽然不低,但电控优化跟不上、能量管理跟不上,续航还是弱,充满电也就能跑个300km了不起了。

而且缺钱呢,就没的后面的一切,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升级、市场营销推广、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等等。最近还有消息说,纯电版本的XJ项目都停了,打算回去做超豪华品牌。

其实捷豹一直都非常有特点,但没有大靠山,只凭自己的力量,在今天的汽车行业里拼杀确实很辛苦。

它们该如何发展新能源之路?

对于保时捷,它们应该认清几点:

1、那就是在新能源领域,它们过去数十年里积累下来的发动机、变速箱甚至底盘方面的经验已经被两台小巧的电机彻底击垮。费老鼻子劲打造的发动机和PDK,才能让保时捷进入4秒俱乐部3秒俱乐部,两个大功率电机就能轻易实现这种成绩。你说纯电超跑有多大的壁垒?特斯拉和蔚来这种没有任何积累的公司都能造出Roadster和EP9这样的机器,保时捷的优势到底还剩多少?

2、Taycan就类似于Panamera的定位,但它永远无法达到Panamera的市场销售地位。因为Panamera可能是唯一选择,但Taycan是有更好的替代品的。

3、负责走量的保时捷,一直都是Macan、Panamera和卡宴,不要跟我说什么911GT3超级牛,保时捷靠它过日子的话,早就倒闭了。所以新能源领域,保时捷针对这几个盈利车型有合适的替代者吗?现在看,一个都没有。

4、归根到底,新能源领域是换了一条跑道的比赛,保时捷有的只是品牌附加值,在技术层面是没什么优势的,如果还像传统燃油车领域那么端着架子朝南坐以兜售选装件来攫取利润,那么,在收割了一批金贵的韭菜之后,怕是后续韭菜的收成就不够看了。

对于捷豹,要想彻底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某个中国品牌收购,像吉利对待沃尔沃那样,不计成本地注资做研发,依托英国既有的汽车工业基础和人才培养体系,其实就可以迅速恢复活力。如果依然被塔塔当做投资目标每年拿点分红,只能是有劲无处使。

不过捷豹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去年新任首席执行官在发布“重塑未来”的战略规划之后,就开始了对捷豹品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停止纯电XJ开发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义捷豹,不再是追着宝马的脚步打造一些面向中端和入门级市场的产品,而是打算回到更高端的市场,回到捷豹最擅长的高颜值+运动性能的领域,推出一系列独特的电动车。我的理解就是接下来的捷豹,不再会推出什么E-PACE这种小车,而是各种纯电的跑车、轿跑车,有着更高的性能、更出色的驾驶乐趣之类。这样的想法其实也不错。

我以为,新能源领域的游戏规则已经被特斯拉等新造车势力定下来了。保时捷和捷豹都是后来者,它们都只能遵循这个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的本质就是:众生平等、靠技术吃饭,谁的技术更先进,谁就有能力卖更高的价格。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5667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