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虽有缺憾,更加务实,能否引领新篇章?

比亚迪汉:虽有缺憾,更加务实,能否引领新篇章?_58汽车

比亚迪汉作为比亚迪首款冲击20W+价位的中大型轿车,展现了跨越式的进步。其精准的市场定位、丰富的配置和务实的定价策略,以及刀片电池的技术优势,均受到市场好评。然而,智能化投入不足、内饰设计感欠缺和入门版车型缺席等问题仍需改进。比亚迪在品牌建设上虽已有建树,但仍需加强。整体而言,比亚迪汉虽有缺憾,但更加务实,有望在中后期改款中进一步提升,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新篇章。

本人首发于第一电动网:老车主说新车比亚迪“唐一代”老车主深评比亚迪汉:虽有缺憾、更加务实

长文,先发大纲:

1.前言

2.比亚迪汉的跨越式进步

2.1横向对比竞品层面的精准卡位:尺寸、动力

2.2纵向对比前代产品的稳重务实:配置、售价

2.3刀片电池的技术特色与营销爆点

3.比亚迪汉存在的缺憾

3.1智能化方向投入不足,顶配版自动驾驶硬件缺失

3.2内饰设计感和中控车机有所欠缺,与中低端车型区分度不够明显。

3.3入门版车型缺席,刀片电池成本优势未能充分体现

4.比亚迪的品牌建设

5.总结

1.前言

作为旗下首款冲击20W+价位的中大型轿车,汉毫无疑问是比亚迪的战略级车型。

7月12日比亚迪汉正式发布,售价也随之公布:

插电版约22万、纯电版约23万的起售价,对于比亚迪的轿车产品线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回顾比亚迪王朝系列的发展史,第一代秦冲击自主品牌轿车15万的天花板,第一代唐更是将自主品牌SUV的售价抬上20万。

环顾市场,从蔚来ES8、小鹏P7再到今日的比亚迪汉,我们可以说,押注新能源已经为比亚迪乃至自主品牌带来巨大的收益。

就个人观察,比亚迪汉自公布车型细节以及具体参数以来,收到了相当多的好评。

甚至于,售价还未公布,比亚迪汉的订单就已突破两万。

售价公布后,线上舆论的整体反馈也比较乐观,这对于比亚迪来说是相当难得的。

我个人一直比较欣赏比亚迪,甚至认为其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三星。

但也正因为我对比亚迪有颇高的期许,所以必须指出,比亚迪汉在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令人遗憾之处。

2.比亚迪汉的跨越式进步

比亚迪汉的跨越式进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横向对比竞品层面的精准卡位:尺寸、动力

不论小鹏还是Model3,设计上更加锋芒毕露,针对的更多是年轻、潮流、极客群体。

特斯拉的极简风格、偏运动的底盘调教、同价位落后的nvh表现,明显更讨好新锐客户。

小鹏P7的轿跑造型、无框车门、全景天幕等也是如此。

在电动车领域,传统B级车乃至C级车主流的沉稳大气市场,实际上是空了出来。

而比亚迪汉,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这个基本空白的市场。

这种定位差异,从尺寸上就可以看的出来:

车身三维尺寸,比亚迪汉全面领先于纯电动竞品。

轴距方面,比亚迪汉领先特斯拉Model3,,落后于小鹏P7,这方面确实要佩服两台纯电平台车型对轴距的优化。

但需要指出的是,可能是出于风阻和造型设计的考虑,Model3和小鹏P7的后排空间表现,并没有轴距体现的那样出色。

相比特斯拉Model3和小鹏P7,比亚迪汉已经迈入了标轴C级车行列。

尺寸的先天优势,以及设计上的差异,使得比亚迪汉后排空间相对更加宽裕。

比亚迪汉定位上的差异化,还体现在动力配置的两极分化:

DM版百公里加速4.7S,继承了比亚迪插电车型的542战略;

EV四驱高性能版更是配备自研双电机、自研碳化硅电控、Brembo刹车卡钳,实现3.9S的百公里加速和世界第一的刹车距离。

反观EV超长续航版,百公里加速7.9S,基本上只相当于同级别燃油车的水平。

我个人猜测,比亚迪的想法是:

汉EV四驱高性能版和DM版,对标特斯拉Model3、小鹏P7等纯电性能车,主打年轻运动市场;

汉EV超长续航版,真正对标的是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的B级车,力图转化传统燃油车市场中的沉稳中年用户群。

比亚迪汉不同版本的定位划分,我认为是比较精准的。

作为老款比亚迪唐车主,我深感老款唐动力极强、底盘却过分强调舒适,体验是有些割裂的。

应该说在此之前,比亚迪的插电混动车型,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个问题。

而汉这款车划分出不同的版本定位,可以进行更针对性的优化。

虽然尚未有机会试驾,但我对汉各方面的机械素质是比较乐观的。

不过个人也认为,超长续航版7.9S的百公里加速有点偏低。

实际使用中,7.9S的加速我认为足够,放在同价位燃油车里甚至可以说动力很不错。

但是长续航版的动力水平与四驱高性能版差距过大,且不利于展现电动车的优势。

在目前B级及以上纯电轿车较为匮乏的市场环境下,长续航版的动力水平无伤大雅。

但长期看特别是营销层面,则未尝不是个隐患,百公里加速做到6.9S我认为更好。

另外再提一个小细节:

汉四驱高性能版本目前查到的说法是双永磁电机,个人认为长远来看性能车永磁+异步结合应该是趋势。

比亚迪可能是因为垂直整合,相对不太在意永磁电机的成本上升,未来这方面还是要权衡。

2.2纵向对比前代产品的稳重务实:配置、售价

比亚迪的车型,配置方面基本上都是不吝啬的,汉EV更是武装到了牙齿:

全系标配前排头部气囊、侧气囊、贯穿式侧气帘、膝部气囊;

全系标配倒车雷达和360度全景影像;

全系标配主驾座椅通风、加热;

全系标配PM2.5过滤、行车记录仪、多层隔音玻璃;

全系标配整车OTA、NFC车钥匙、手机无线充电;

以上任何一项都是实用度非常高的配置,全部配齐可以说是极有诚意了。

更夸张的是,比亚迪汉全系标配全速自适应巡航、TJA交通拥堵辅助、AEB紧急制动、LKS车道保持、LDWS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

说白了,比亚迪汉全系标配了L2级别的辅助驾驶能力,在这个价位可以说是破天荒了。

在L3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尚不成熟的当下,比亚迪汉选择全系配齐全速自适应巡航等较为成熟的L2级别辅助驾驶能力,可以说是相当务实的态度。

此外,汉EV超长续航版的尊贵型,轮毂和舒适型配置有所升级,但都比较次要。

真正重要的升级,是LCA并线辅助、APA全场景自动泊车等L2.5级别的辅助驾驶能力。

尊享版配置的12个超声波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一个前向单目摄像头,自动驾驶硬件属于L2.5级别的中上游水准。

将自动驾驶硬件视作配置升级的重要甚至核心因素,个人认为这种思路上的转变相当关键。

不过,比亚迪汉最务实的地方,个人认为还是定价。

仅从起售价来看,汉EV的定价并不显的突出,与小鹏P7入门版基本相当。

但实际上,汉EV的低配版在续航、空间、安全配置、自动驾驶能力等层面全面领先小鹏P7入门版,甚至跟小鹏P7的中配看齐。

除稍强的动力(6.7S)和双叉臂前悬,入门版的小鹏P7并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而同为L2.5级别辅助驾驶的中配,汉EV比小鹏P7的售价低近万元,卡位的意图相当明显。

面对特斯拉Model3的下压,小鹏P7的定价承担了不少压力,毛利率应该不会太高。

在这种情况下,汉EV仍然能做到定价和配置上的卡位,应该说相当难得。

刀片电池的成本控制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回顾比亚迪王朝系列的历史,定价过于自信已不是一次两次。

唐EV600的定价一口气上探到27万左右甚至30多万,是导致销量不理想的最直接原因。

相比空有高高在上的定价却没有多少销量,脚踏实地、一个个价位段的突破,才是更加务实的态度。

定价的沉稳与审慎,这才是比亚迪汉相比前代最大的进步。

2.3刀片电池的技术特色与营销爆点

我个人对刀片电池乃至CTP磷酸铁锂的商业前景,总体上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大电芯、简化模组是未来的趋势,这点应该没有争议。从技术原理来讲,CTP技术也并不排斥三元锂。

但以目前高镍三元的热稳定性,我认为三元电池的CTP步伐会比较审慎。

在这种情况下,刀片电池140w/kg的能量密度未必劣势很大。

对于电动车的续航,我之前说过:

工况500km是一个小坎,但相比400仍然算痛点升级;

工况600km又是一个大坎,到了这一步,再升级续航就只能算痒点升级了;

工况800km是最后一个大坎,到了这一步,再升级续航感知不强,基本就只剩炫技和推升品牌了

具体到比亚迪汉,超长续航版两个版本的工况续航均为605km,我认为是相当讨巧的做法:

一方面,605km的工况续航,相比特斯拉Model3和小鹏P7的标准续航版,确实有一定优势。

另一方面,续航迈入了600km大关,相比特斯拉和小鹏长续航版,心理上的主观感受相差不大。

在续航不拖后腿的情况下,磷酸铁锂安全、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就能突显。

刀片电池主打安全、稳定、寿命长,配合特斯拉近期频发的各类事故,形成了相当好的传播效应;

比亚迪以及部分自媒体公开的针刺实验视频,更是形成了短期内的营销爆点;

再加上比亚迪垂直整合战略,有助于树立“掌握核心科技”的技术形象;

种种有利条件下,比亚迪汉的舆论环境相比王朝系列的其他车型有不少改观。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比亚迪在营销上仍然有待加强。

比亚迪自己也生产并采用三元电池,这方面没必要过度渲染。

另外,比亚迪汉作为战略车型,发布会的乏味冗长却是有目共睹。

在这方面,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很多传统车企,真的应该向新造车势力学习。

3.比亚迪汉存在的缺憾

比亚迪汉存在的有待改进之处,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3.1智能化方向投入不足,顶配版自动驾驶硬件缺失

目前在大众心目中,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的角色,已经不是比亚迪,而是特斯拉。

特斯拉能够取得如此成就,较为激进的自动驾驶功不可没:

全系标配自动驾驶硬件,车主随时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是非常大胆的创举。特斯拉敢于如此激进,既是因为豪华品牌定位带来的毛利,也是因为规模效应下成本的下降。

对于比亚迪而言,即使以上两方面条件都不甚符合,也完全可以效仿小鹏P7,推出高配版本,将自动驾驶硬件拉满。

然而现实是,比亚迪汉对标小鹏XPliot3.0、特斯拉FSD的高级自动驾驶版本,实质上是缺失的。

最近跟一些有意向购买高端电动车的人群交流,我认为是否配备理论上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硬件,对购车决策确实有影响。

抛开智能化带来的品牌认同,是否配齐自动驾驶硬件,确实给人一种心理感觉:

如果有支持L4的硬件,未来有希望通过OTA升级自动驾驶能力,但如果没有则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说难听一点,就算是画饼,好歹也要画大一点。

只能说,比亚迪汉在研发初期,对自动驾驶硬件的反应确实慢了一拍。

3.2内饰设计感和中控车机有所欠缺,与中低端车型区分度不够明显。

应该说,近期比亚迪各车型在内饰方面有不少进步。

但是横向对比竞品,比亚迪内饰仍然略显呆板沉闷,设计感有所欠缺。

我曾去看过竞品特斯拉Model3和小鹏P7的真车:

小鹏P7的前排设计、做工、人机工学都相当出色,我认为完全是豪车体验。

而特斯拉Model3的内饰说实话有点太激进,简约过头就成了简陋,估计主要是为了控制成本,但设计感仍然是不错的。

反观比亚迪,真的只能说有待加强。

考虑到比亚迪汉趋向于沉稳大气的定位,黑色、灰色等内饰我认为尚可接受。

但是运动版的红黑内饰明显有些用力过猛,特别是红色太跳,如果换成暗红色可能会好一些。

这方面,@NavisLi总结成一张图,我认为相当生动形象:

而且,比亚迪车型从元、秦/宋、秦Pro/宋Pro再到汉、唐,中控几乎都采用旋转大屏的设计,差别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屏幕大小。

对于中高端的车型而言,如此设计缺乏针对性的优化,也不利于跟中低端车型形成区分。

另外,中控车机的UI和交互设计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槽点。

近期比亚迪的车型,外观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对比同价位竞品,部分车型甚至从短板变成长板

内饰虽然仍有不足,好歹也是突飞猛进,进步相当明显。

唯独中控车机的UI,从唐二代开启旋转大屏以来,几乎没有明显进步。

反观国内的一众友商:

上汽联合阿里,广汽联合腾讯,他们的车机水平相当不错,我个人认为二者有点像新能源车领域的OPPO、VIVO。

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对于车机也颇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内饰硬件不好变动,车机系统完全可以借助OTA升级。

期待比亚迪搭载Hicar之后,中控系统的UI和交互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3.3入门版车型缺席,刀片电池成本优势未能充分体现

正如前文所述,比亚迪汉EV版的入门配置就已经相当于小鹏P7的中配。

这就意味着,比亚迪完全有能力适当缩减续航、舒适性配置、自动驾驶能力,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入门版。

在我看来,汉EV入门版的售价完全有可能打到21.98万甚至20.98万。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也有利于展现刀片电池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

但是现实是,比亚迪并未同步推出入门版的汉EV。

目前比亚迪的确在申报低功率版的汉EV,不排除未来推出入门版。

但是就申报信息来看,明明缩减续航、舒适性配置、自动驾驶能力都可以,偏偏在本就不占优势的动力性上下刀。

理论上来说,换更小的电机并不能省多少钱,这操作有点看不懂,有可能是用作网约车。

具体究竟如何,未来发布时再看吧。

4.比亚迪的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个不得不提的潜在问题。

品牌建设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在涉及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对比时,网上相关讨论也都提到了品牌。

关于比亚迪的品牌建设,我个人有正反两方面看法:

一方面,从王朝系列开始,比亚迪就一直致力于提升品牌形象,已经有一定建树。

从一代秦点燃新能源市场,关于比亚迪品牌拖后腿的言论就没停过。

但不声不响之间,比亚迪的车型售价已经从15万抬升到20万甚至更高,某种程度上来说已非吴下阿蒙。

另一方面,比亚迪目前的品牌形象和4S店建设的确仍有不足。

由于过往产品机械素质层面的欠账,也由于过往一些较激进的营销,比亚迪的品牌形象仍谈不上根本性突破。

以至于,在和小鹏P7等车型进行对比时,有不少人宁可接受新造车的小鹏,也不愿意接受比亚迪。

甚至有人笑称,比亚迪的品牌形象已经成了“负资产”。

汽车产业更新换代慢,品牌形象影响极其深远,比亚迪需要认真反思自身的产品和品牌建设问题。

特别是4S店的建设管理,很容易被忽略,实际上影响却不小。

就个人体验而言,比亚迪的4S店管理,相比上汽广汽等一线自主品牌有不少差距,未来也需要加强。

具体到汉这款车型,比亚迪的品牌形象的确有一定负面影响。

但是也应该看到,如果是30万左右的售价,比亚迪的品牌的确是严重问题。

但是在20万+的价位,我认为大多数消费者相对更务实,更看重产品本身,品牌的影响力尚不至于太大。

5.后记

综上所述,仅从目前公布的信息看,我对比亚迪汉的整体评价是:

虽有缺憾,更加务实。

如果说小鹏P7让我们看到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在三元电池体系所达到的高度;

那么比亚迪汉让我们看到比亚迪在磷酸铁锂和CTP技术上的深耕。

比亚迪王朝系列的很多车型,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现象:早期销量相当不错,中后期销量一路下滑,整个生命周期销量并不是特别理想。

希望比亚迪汉在中期改款时,能够补足文中提到的种种问题:

长续航版换装更大的电机,适当提升动力水平;

内饰和车机系统重新设计,提升豪华感;

推出理论上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的高配版本,抬升品牌形象;

推出入门版,完善产品布局。

中期改款若能进一步抬升产品力,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生命周期的销量表现。

最后,从比亚迪汉这款车,依稀能够看到比亚迪的思索与转变:

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经受挫折后变得内敛甚至有些沉闷,的确令人扼腕。

但焉知是否在默默积累,以待来日一鸣惊人呢?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6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