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滴滴上市第一天股价跌幅超过百分之20?背后原因分析

如何看待滴滴上市第一天股价跌幅超过百分之20?背后原因分析_58汽车

滴滴上市首日股价波动剧烈,引发市场关注。发行价14美元,开盘价16.65美元,最高涨幅近19%,市值一度突破800亿美元。然而,股价最低触及14.1美元,最终收涨1%,报14.14美元。相比UBER上市首日破发,滴滴守住了发行价,表现尚可。上市前夕,滴滴扩大筹资规模,发行价定在定价区间顶部,显示出公司对自身价值的信心。然而,上市后股价的波动,可能与市场对滴滴未来发展的担忧有关。作为一家靠资本扩张起来的企业,滴滴烧钱9年,融资23次,运营亏损仍在扩大。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可能性不大,纳斯达克成为其最后的上岸选择。此外,滴滴面临的监管压力也不容忽视。上市前夕,滴滴新增微博CEO王高飞为独立董事,但上市后微博却异常沉默。7月2日,滴滴被启动国家安全审查程序,引发市场担忧。美国证券法体系高度市场化,律师事务所以风险代理方式代表集体诉讼原告,针对发行方在各类披露中的虚假陈述提起民事诉讼,实现市场监督。滴滴是否隐瞒重大信息,或成案件关键。7月8日,滴滴股价继续下跌,投资方损失严重。美国多家律所发起集体诉讼,滴滴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如果滴滴在招股说明书或投资者沟通会中隐瞒了监管调查和可能的处罚,将面临法律责任。下跌如果持续,更多投资者可能加入集体诉讼,进一步加大滴滴的压力。滴滴的上市之路充满波折,股价波动、监管压力、法律风险等多重因素交织。作为一家出行服务巨头,滴滴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市场对滴滴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公司能否在压力中破茧成蝶,还需时间给出答案。滴滴上市首日股价波动剧烈,背后原因复杂。资本扩张、监管压力、法律风险等多重因素交织,考验着滴滴的应对能力。市场对滴滴未来发展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公司能否在压力中破茧成蝶,还需时间给出答案。滴滴的上市之路充满波折,但作为一家出行服务巨头,其未来仍值得期待。

具体数字是这样的。

发行价14美元,开盘价16.65美元。上涨近19%

市值一度突破800亿美元。

股价最低触及14.1美元。

最终收涨1%,报14.14美元

相比UBER的上市首日破发来说,1,滴滴很蒸汽了。还守住了发行价。

今天2021年7月2日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市前夕,滴滴扩大了筹资规模,且将发行价格定在了定价区间的顶部。

2,勇气可嘉。

还有就是这个事情了。有人把叮咚当滴滴买了。哈哈哈哈

反正叮咚当日涨了60%多。

事情那么搞笑,有可能有“事”////

以上吧。

更新一下。日期7-715:38:09

上次回答,猜测事情那么搞笑,可能有事的猜测,这下子就真的爆出来了。大家也都知道了。

柳家真是满门忠烈,作风刚硬啊!

真是加油吧,越来越有判头喽。

还挺顽强,这小伙子还挺顽强啊

7月8日,07:31:57

早上看这一浪到哪里了

可惜了那么多滴滴的员工,尤其持有限售股的员工这回损失较大啊。

以前做过有几家美股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减持税务优化业务,现在看来以后基本就少了。

大A继续吧。

昨天滴滴面临着美国多家律所的集体诉讼,

这是罗森律所征询投资者意向。

美国证券法体系立足于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market”theory)。无论是首次公开募集、再次发行,还是上市公司公布季报年报,政府实质审查的成分很少。

其证券执法也是高度市场化的过程,主要通过律师以风险代理方式代表集体诉讼原告针对发行方在各类披露中的虚假陈述提起民事诉讼来实现市场监督,这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

给股东造成损失越大的案件以及证明难度越低的案件,越容易在专长此类诉讼的律所之间激发兴趣与竞争。市场化的机制决定了律师事务所会为自身经济利益和职业声誉而付出努力。本案中,目前已经发声的三家律所都自称为美国知名的专注股东权利维护的诉讼型律师事务所。

而证券交易委员会或者司法部等政府部门一般只有在案情重大(如涉及刑事犯罪)时才会实质性地介入。

美国证券法10b5规则。

滴滴是否隐瞒重大信息,或成案件关键根据美国证券法下的“10b-5规则”,构成证券欺诈的行为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1、被告方对重大信息披露不实,包括:(1)披露虚假信息,(2)隐瞒重大信息,导致披露内容具有误导性,以及(3)在负有披露重大情况的信义义务时保持沉默。

2、被告方主观上明知(或应知)真实情况,明知投资人对不实信息可能的信赖。

3、投资人依赖不实信息作出投资决定。

4、投资人由于不实披露遭受损失。

极其简单的来讲,如果滴滴在招股说明书或者投资者沟通会中隐瞒了监管的调查和可能的处罚的话。是明知还是不知?这点要被证明的话,那就拿到了

假如中国监管当局确实曾敦促其推迟上市,那么这一事实将对滴滴披露的完整性以及主观心态的认定产生重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法律责任。

下跌如果持续,投资方将遭受严重损失,可以合理预期会有更多人选择加入集体诉讼。

这事儿,继续更新吧。

7月9日今日更新啊。哈哈哈哈

又来一个阶梯,下台阶

目前11.21,今天形态尾没有翘起来。

后续继续更,关注神秘力量做空滴滴

哈哈哈

中午了来点有意思的吧。握紧手机

一时间,山雨欲来。作为四大之一的普华永道紧接着也发布声明,表示已经多次收到了SEC提交中概股审计底稿的正式和非正式要求,压力巨大。

当然,从事后结果来看,中国证监会CRSC顶住了压力,而且态度非常强硬——宁愿付出中概股连续2年不赴美上市的代价,也绝不允许SEC拿走一份审计底稿。

SEC当然不甘心,为此一直和CRSC暗中角力。但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始终没能往前多走一步。这也成为了SEC对华最大的心结。

就相当于把中国整个剥光了,赤裸地袒露在美国眼前。

也正因为审计底稿涵盖了一个公司所有商业机密,所以对会计事务所来说,对其进行严格保密,就成了其业务的重中之重。一旦泄密,会计事务所信誉会直接破产。

所以很多会计事务所还会在在保密期限届满时,对审计底稿进行销毁。

7月1日凌晨,滴滴静默上市。

官网没有任何公告,网上没有敲钟照片,员工没发任何朋友圈。一个市值4000亿的巨无霸,上市竟然如此悄无声息,闻所未闻。

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募资多少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上市这个结果。木已成舟。

上市前一天,滴滴新增微博CEO王高飞为独立董事。

第二天滴滴上市,微博就像被按下静音键,没有上一个热搜。直到7月2日,滴滴被启动国家安全审查程序,实在盖不住了,热搜上才开始出现滴滴的影子。

滴滴面临的压力,来自它们那可以填满一张A4纸的投资人名单。

烧钱9年,流血千亿,融资23次。

滴滴的本质,就是一家靠资本扩张起来的企业,因此没有任何与资本叫板的话语权。

如果滴滴还不上市,一旦错过时间窗口,资本可能永远失去上岸的机会。

当下,SEC发起了新一轮猛攻。各方势力开始担心,中概股除非交出审计底稿,否则将被禁止赴美上市。资本的忧虑,也体现在了集体行动上。从去年开始,中概股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回港二次上市潮,BAT第一次齐聚港交所。(最近一批准备赴美上市的企业都暂停了计划,包括我们熟知的keep,喜马拉雅等…)

在短短7年,疯狂烧掉1500亿之后,滴滴的运营亏损还在持续扩大。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滴滴几乎都不再可能获得通行证——前者要求公司连续三年盈利,后者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2000万港币。

于是在资本看来,纳斯达克就成了上岸的最后选择。

滴滴在前面瞄准了纳斯达克,SEC也从背后瞄准了滴滴。SEC在CRSC手里得不到任何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企业也能有这种硬骨头。

最后,如我们看到的,在权衡了一切利弊后,滴滴依然选择闯关上市。

请注意,我们到这里,依然不能100%确定滴滴给了SEC审计底稿。

只是从结果往前推,滴滴近乎诡异的上市,网信办极其严厉的措辞,都无限放大了这个可能性。

这时候挖一下柳家和联想。

。。。。。柳传志手下的联想,控股了神州专车和神州租车

不仅滴滴可能姓柳,整个中国的出行服务,也一样姓柳。

2011年,柳传志宣布再次退居二线,开始布局出行服务,把联想全权交给了接班人杨元庆。

而公众对杨元庆的认知,几乎都来源于2019年那一段著名的对话:外媒:当前中兴被美国政府制裁,华为也面临美国地区的禁令。为什么联想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逃脱美国政府的打击呢?联想和中兴、华为有什么不同?

杨元庆:因为联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我们本来就不是一家中国公司!

2004年之后,联想把总部从香港搬到了美国纽约,在美国拥有几万员工,并为美国劳军组织捐赠电脑,同时致力于为美国军队提供技术支持。—-

后来就有了大家熟知的”联想的5G投票事件“和”同款产品在华售价远比美国贵事件“。。。。。

回过头来看,这个事情在当时没多大问题。只是在现在看来,人们才惊出了一身冷汗。

当时网友所感慨的,也就是所有部委都很辛苦,国土部经常加班到凌晨2点,公安部更是24小时无休。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滴滴未来不会赴美上市,更不会交出审计底稿。

因为在审计底稿里,所有数据都是原始数据,没有经过任何脱敏。

美国一旦拿到手,不仅知道哪个部委加班多,还能知道A部委的甲住在哪里,B部委的乙会见了谁,C部委的丙每日行程。暂且说到这里,更多的解读—–

2017年,滴滴上线桔视行车记录仪,更是将中国城乡高精测绘数据,一举掌握在了手里。

那一年,在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后,民间舆论对滴滴的责难,来到了最高峰。

于是滴滴就坡下驴,借此机会,强势上线了过去阻力极大的桔视。不仅行车过程全程录音录像,而且所有司机被强制安装,否则将失去出车资格。

去年10月,在桔视上线3周年之后,滴滴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柴华,在中国测绘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滴滴地图基础数据准确率已经超过95%,而且每天新增轨迹数据超108TB。这些轨迹数据和场景,具备海量、连续、高质量的特点。此外,5.5亿乘客,每天还会上报数十万量级的路况事件。1000多万滴滴车辆,每天通过桔视,成为滴滴的街景实时测绘车。一旦这些数据都被美国拿到,国家安全势必面临极大的危机。。

—–不说了,特此声明以上仅仅是虚构,不代表个人观点哈。

吃饭去。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6993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