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基于MQB平台打造,具有模块化设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兼容多种车型和动力系统。底盘采用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挂,结构紧凑但抗冲击性一般。前后防撞梁均为单层冲压钢板,带溃缩感应,能吸收碰撞能量。虽后排地板凸起较高,但整体设计平衡成本与性能,适合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的消费者。
平台:MQBA1平台
同平台车型:宝来(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高尔夫(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Polo、帕萨特(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凌渡(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迈腾(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
平台介绍
对朗逸(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稍有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第二代朗逸(2012-2017)是基于大众的PQ34平台打造的。2018年,朗逸进行了一次重大换代,顺便换成了MQB平台。m代表模块化,中文意思是模块化,Q和B是Querbaukasten,指横向发动机,所以MQB平台就是横向发动机的模块化平台。
平台的优势
与PQ34平台相比,MQB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模块化设计建造,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平台兼容性强,可生产A00、A0、A、B甚至C级车型,兼容轿车、SUV、前驱轿车、四驱轿车等多种驱动形式;
●零件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不同型号之间的大部分零件可以通用;
●兼容EA211系列发动机、EA888系列发动机、新能源动力系统;
●使用更轻但强度更高的钢材,以减轻车辆自重,提高底盘的抗扭能力。
平台缺点
事实上,大众并不是唯一一家使用高兼容性平台的公司。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也采用这种生产方式,但并没有像大众那样疯狂到小型车到中型SUV兼容。高兼容性看似牛逼,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MQB平台生产的所有车型无一例外都是后排中间很高的。因为MQB平台兼容四驱车型,所以只能做得高到传动轴和排气管之间有足够的空空间。如果你是4驱车型的车主,你可以勉强接受,但如果你是所有前轮驱动车型的车主,你就完全无辜了。
(朗逸后地板中间凸起过高)
(朗逸的排气管和底盘之间还有很宽的空空间)
车辆上电梯后,我们可以看到朗逸的底盘上覆盖了非常全面的下护板,这是典型的大众车型。排气管上方还有非常完整的隔热铝瓦,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排气管和铝瓦之间还是有非常大空的距离,这是MQB平台的一个弊端。
朗逸底盘基本情况
前驱,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扭力梁式独立悬架,满载底盘高度11cm。
底盘前面是半框副车架。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可以有效减轻车重,但强度不如全框副车架。
前悬挂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挂,没什么好说的。前置前驱的车基本都是这种悬挂,因为这种悬挂占用的空空间小,成本低,可以为横向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腾出更多的空空间。当然这种悬挂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抗冲击性差,刹车时点头会更明显。
后悬架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架,扭力梁上的孔是为了减轻重量。而且还是那句话,从外观上看,朗逸带扭力梁的后悬架是不搭调的,但也只是十万以内的车,用扭力梁也无可厚非。
现在很多消费者对扭力梁非独立悬挂有偏见,认为扭力梁一定是低端的,不舒服。从结构上来说,确实如此,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悬挂的调校也很重要。就像法国车以底盘好著称,而别人还在用扭力梁后悬挂,把一大堆独立悬挂的车扔了九个街区远。况且扭力梁和独立悬架相比,结构简单,不占后排空,成本很低,也不是绝对没用。
钢梁防撞概述:
前部单层冲压钢板防撞梁,带行人保护泡沫,完全溃缩感应打孔;后部单层冲压钢板防撞梁具有完整的溃缩感应和冲压。
朗逸的前防撞梁采用冲压钢板,钢板上嵌有一层泡沫。防撞梁下有一道铁栅栏,用来防止人撞到人时卷入车底。从侧面看,这个防护梁和上面的防撞梁是连在一起的,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抵抗强度不高。
前防撞梁与后冷凝网之间的距离相当宽敞,在小碰撞中能更有效的变形吸收能量,避免冷却网水箱甚至发动机的损坏。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朗逸的水箱边框采用了硬塑料。当然水箱架也不用承受太大的力,用塑料也是可以的,但是支撑厚重发动机盖的撑杆的节点在塑料水箱架上也有点不靠谱。
去掉后保险杠后,那些担心朗逸是否有后防撞钢梁的朋友可以安心了。朗逸的后防撞钢梁也是冲压钢板,两侧的吸能装置比较完善。从侧面看,后防撞钢梁比行李箱盖更突出,在轻微追尾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损坏行李箱盖。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73451/